陳淑嫻
【摘 要】 在信息化教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進行深度融合是必然發展趨勢。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實驗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對物理實驗進行主動探究,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那么,在具體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該如何將信息技術手段與實驗教學相融合呢?基于此,本文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此展開簡要的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 高中物理? 實驗教學? 信息技術? 教學融合
伴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手段已被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這為教師豐富教學手段提供了很大便利。尤其對難以通過傳統教學方式實現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而言,巧妙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除了能彌補傳統教學的局限性,還能利用信息技術直觀、生動的優勢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積極性,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進一步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所以,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趨勢,更是推動物理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下面,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對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實驗的深度融合進行粗淺地分析,并提出具體融合策略,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一、模擬物理實驗,激發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物理知識有著極強的抽象性特點,很多物理現象都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填鴨式的講述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而信息技術恰好能彌補這一教學不足,通過視頻演示功能可將難以用儀器設備完成的實驗生動地呈現出來,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實驗現象,這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模擬實驗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布朗運動”時,由于條件的限制,無法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際操作這一實驗,為了深化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我就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利用Flash軟件制作動畫,進行模擬演示微觀分子撞擊宏觀微粒的布朗運動情景,讓學生看到了原本看不見得微觀現象,這不僅快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強化了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感知,同時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仿真物理實驗環境,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實驗是貫穿于物理教學整個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物理知識都需要實驗來進行反復驗證,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達到物理教學的根本目標。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由于多方面實驗條件的限制,實驗結果往往與理論不相符,甚至出現不合理的結果,這就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甚至阻礙學生對物理知識探究積極性的提高。為了解決這種情況,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超越時空和具體實驗條件限制的特點,創造仿真的物理實驗環境,改變傳統實驗反復操作驗證的方式,提升物理實驗操作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例如,在講電阻定律實驗時,由于實際操作實驗不好控制,而且實驗操作受很多限制,這從某種程度上看就扼殺了學生動手實驗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難以促進學生物理學科素養的發展。若利用信息技術創造仿真實驗室,讓學生自主探索實驗過程,不僅能完成很多實際操作中完不成的過程,還能調動學生的實驗探究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實驗過程,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物理探究學習能力。
三、利用網絡資源,擴大探究范圍
信息網絡時代下有豐富的信息庫、資源庫和知識庫,而且網絡資源有著信息量大、易互動、針對性強的特點,如果物理教師能充分利用網絡教育資源輔助實驗教學,也能達到提高實驗教學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自由落體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自己利用信息技術創建網頁或者學習平臺,將與自由落體實驗教學有關的內容上傳到網上,將其變成富有趣味,學生易于接受的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由落體實驗特點,并根據網上教育資源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者讓學生在下面發表自己的言論,與其他同學、教師共同討論自由落體大小、方向及變化等方面的問題,這樣不僅能提升物理實驗的學習品味,還能讓學生在開放、生動有趣的環境中學習自由落體知識,能更好地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效果,同時也能擴大學生對物理實驗學習的范圍,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融合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輔助作用。只要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充分發揮好信息技術這一手段的作用,為學生創造動態、交互、開放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必定能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提升物理實驗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利軍,趙永利,劉利鋒.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優劣勢分析[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6):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