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南南
摘 要:課程目標一體化是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關鍵。大中小學思政課程目標一體化旨在解決當前思政課程目標方向不明、層次不清、銜接不暢的現實性問題,構建更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更符合學生實際、更凸顯學科本質的思政課程目標體系。以學科“大概念”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程目標一體化是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也是改善思政課程目標各自為政現狀、遵循和體現思政學科屬性的關鍵。運用學科“大概念”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程目標一體化,應以思政學科“核心概念”提煉為前提形成思政課程目標編制的“上層建筑”,以思政學科“主要概念”理解為依托分析思政課程目標來源,以思政學科“大概念”落實為目的選擇思政課程目標表征形式。
關鍵詞:學科“大概念”;大中小學;思政課程目標;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641?中圖分類號:G641?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5-0028-03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把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1];同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做出“整體規劃思政課課程目標”[2]的指示。而要整體規劃思政課程目標,就應以學科“大概念”為抓手,形成一體化思政課程目標的正確思路,建構一體化思政課程目標的基本框架。
一、大中小學思政課程目標一體化的核心意蘊
大中小學思政課程目標一體化是指以馬克思主義關于全面、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為指導,運用系統的、聯系的觀點和方法,對大中小學思政課程目標進行統籌規劃、整體設計,旨在形成統一思政課程總目標指導下大中小學各學段思政課程目標之間以及大中小學各學段思政課程目標內部構成要素之間橫向貫通、縱向銜接、整體作戰的結構態勢。
大中小學思政課程目標一體化注重思政課程目標內容的橫縱關聯。橫向來看,思政理論課設置的總目標就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而“無論是思政課的選修課程還是思政課的校本課程,在課程設置時都應該圍繞思政課的總目標即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來設置”[3],絕不能背離或偏移總目標。縱向來看,大中小學各學段思政課程目標既應明確呈現“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目標,也應在總目標指導下立足各學段實際,以符合本學段學生實際的目標要求敘寫各學段思政課程目標內容,使各學段思政課程目標方向明確、層次清晰,不同學段思政課程目標之間精準銜接、層層遞進。大中小學思政課程目標內容的橫縱關聯將有效改善現行思政課程目標單兵作戰的情況,促進更適應社會需要、更符合學生實際、更凸顯學科本質的思政課程目標體系形成。
二、以學科“大概念”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程目標一體化的發生邏輯
學科“大概念”反映學科本質、指明學科核心任務、促進學科知識遷移,與學科課程目標的宗旨和要求一脈相承。借鑒學科“大概念”思路統籌規劃學科課程目標,有利于形成完整、連續、梯度分明的學科課程目標體系。完整、連續、梯度分明的思政課程目標體系建設符合新時代國家教育發展需求與思政學科建設需要。
(一)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選擇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如何實現這一根本任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4]這就要求我們明確思政課育人的根本目的,發揮好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關鍵作用。
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是一項關涉思政教師隊伍培養、教材配置以及課程目標設置等諸方面的系統性工程,其中思政課程目標統攝思政教學目標,直接影響和制約思政課育人效果。方向明確、一以貫之的思政課程目標能夠使“他們(教師與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的統轄下實現互動與角色交融”[5],從而逐步激發教師教好思政課與學生學好思政課的內生動力。因此,要借鑒指明學科核心目標任務的學科“大概念”,構建明確的一體化的思政課程目標體系。
(二)改善現行思政課程目標狀況的現實需要
當前大中小學各學段思政課程目標參差不齊、各自為政狀況較為明顯。從形式上來看,大中小學各學段思政課程目標及其構成要素之間脫節明顯,主要表現為大學學段無國家統一制定的課程目標,中小學各學段執行著形式各異的課程目標,如2020年新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采用“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四維形式呈現課程目標內容;2011年版思想品德課程標準采用“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能力”三維形式呈現課程目標內容;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普通高中思政課程標準不再沿用三維目標形式,而以核心素養呈現課程目標內容。
從內容上來看,大中小學各學段思政課程目標內容設置參差不齊。2020年新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目標內容精練、可操作性強。如“情感與態度”目標部分,“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的目標設置由近及遠、由己及人,符合小學生成長實際,體現了課程目標內容之間層層遞進、密切銜接的關系,相似的設計思路也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目標中;高中學段以核心素養凝練了課程目標。相比之下,初中學段思政課程目標內容依舊籠統;大學學段思政課程缺乏統一課程目標指導。綜上所述,現行大中小學思政課程目標尚未實現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
(三)遵循并體現思政學科屬性的內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天然具有中國屬性,是根植于中國傳統、立足中國實踐、回答中國問題、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科。”[6]思政教育學科是在回答中國社會改革發展各個階段的具體問題中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的,其獨特的學科屬性決定了它必須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反映時代要求,在回答更多時代性、現實性問題的基礎上才能獲得學科發展的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