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網絡化時代,小學習作教學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诖吮尘?,文章作者對挖掘網絡資源,豐富習作素材;運用網絡平臺,優化習作過程;運用網絡工具,革新習作評價的策略進行了探索,以此促進小學習作教學變革。
關鍵詞:小學;習作教學;“線上線下”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5-0037-02
一、挖掘網絡資源,豐富習作素材
(一)挖掘網絡資源,尋找習作“源”頭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去哪里尋找習作的源頭呢?有人認為在生活中,僅需細致地觀察,仔細地思考就可以將寫作的“寶山”認出來。還有人認為,書中潛藏著黃金屋和顏如玉。然而對于認知水平相對較差的小學生而言,應用形象思維寫作更加具有直觀性。因此,在組織習作教學前,教師需要深度掌握網絡內部的內容,尋找多元化的信息資源,為學生的預習提供更多更加細致而且優秀的材料,驅動習作能力提升。網絡上的習作資源有生動并且形象的語言以及極為豐富的色彩,它比教師抽象的講解、空洞的說理要生動很多。
例如,第三冊習作五需要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動物,幫助其設計名片。若學生尚不了解這種動物,則可以查找網絡資料。因此,學生在設計之前搜查資料的熱情極高。某些學生十分喜愛海洋之中的動物,設計了很多海洋動物的名片;某些學生喜愛爬行動物,因此設計了很多爬行動物的名片,這使得習作變得十分有趣。第八冊習作五要求探究植物當中的秘密,學生通過網絡搜到大量的植物,還配上了插圖,將研究成果以圖文結合的模式展現了出來。
通過上述教學案例可以看出,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網絡資源,為習作做好準備。
(二)搜集網絡資源,整理習作素材
習作是精神產品的創作,其重視技巧以及一定程度的創新。俗話說:“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睂懽鞯摹懊住痹谑裁吹胤剑烤W絡中有充足的信息。假設教師將這些信息應用在習作教學內,會極大地豐富語文習作教學。從網上搜索習作素材,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寫作的欲望。教師在教學的進程中應用習作例文見“縫”插針,選擇恰當的課題組織學生在網絡上搜集,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有自身特點的習作“素材庫”。教師以何種方式為學生推薦網絡習作資源呢?筆者認為,需要把思想、知識以及文學結合起來,按照各個年級、各個年齡的學生認知情況、思想情況和習作的教學需求,松弛有度,科學地完成教學安排。
學生以自讀自悟的方式感受文章詞匯的美妙、結構的奇妙和描寫的真實。學生繼續按照種類整理所搜集的材料。茶葉同學就構建了“小小智慧屋”素材庫,不但能夠讓學生開闊視角,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習作庫。只有如此,學生寫作才能夠達到妙筆生花的目的。
二、運用網絡平臺,優化習作過程
(一)運用網絡平臺,打開習作思路
學生因為年齡小,通常沒有仔細觀察身邊事物的意識,就算觀察也會由于某些因素印象不清。因此,在練習習作時,學生會產生雖然熟悉這一事物,但不知道落筆之處在哪里的問題。這時,應用網絡就能夠打破這個僵局。網絡資源庫內和其有關聯的“圖、文、聲、像”,能夠生動地展現事物的全貌,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而產生真實的感情,這就是“情動而辭發”,學生產生了表達的欲望,就會有順暢的習作思路。
例如,在對課文《看荷花》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讓學生從網絡中尋找荷花的圖片和文字。當美麗多姿的荷花出現在學生眼前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看到學生臉上綻放的光彩,并表示出贊嘆。教師就此機會組織學生觀察,詢問學生:你所查找到的荷花有什么?花、葉、莖等每個部分的特征是什么?學生激烈地討論。隨著學生的學習熱情越來越高漲,教師讓學生簡單闡釋,學生的學習熱情立刻被點燃。
教師應用課件給學生展示多姿多彩的荷花,讓學生回憶起自己曾見過的荷花,并簡述出來。學生妙語連出,教師就趁熱讓學生描寫荷花,簡述自己眼中所觀察到的和內心所想的畫面。學生在描繪荷花、贊美荷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比較常見的寫作順序,其中有空間、時間順序。通常情況下,觀察的方式和寫作的方式相同,觀察有秩序,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就會條理清楚。這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寫作技能,還激發了其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運用網絡平臺,創新習作模式
2011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用語言文字表達以及交流的基本模式就是寫作,寫作也是認知自我、認知世界和完成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網絡中極為多元的信息資源和開放性的環境給學生的創作提供了便利。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組織,應用網絡仔細觀察某個既定的場景,并且就此展開交流。除此之外,學生還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在線上完成創作和表達,甚至還能夠依托網絡和其他相互聯動,吸取長處,規避短處。簡而言之,網絡讓習作教學有更加豐富的形式。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習作活動要求學生細致地寫活動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先要在網絡中尋找相關的例文,組織學生欣賞,接下來帶領學生摸清活動作文的基本路徑。隨后,學生攻克此次習作的重點和難點,即詳細寫明活動的過程。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寫作文需要有和作文相關聯的事物,涵蓋從生活中積攢的材料和在活動的過程中根據觀察所積攢的經驗。因此,教師可以在校園網的班級社區內尋找之前所上傳的班級接力賽照片,把極為熟悉的場景重新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回憶起過去,然后讓學生簡述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情景。為了讓效果更加突出,教師還播放了當時錄制的視頻,然后定格以及給出選手跑步過程中的動作、特寫等,還包括啦啦隊的情況。如此一來,學生的思維就活躍了起來。此時,教師立刻讓學生把此時的情景描繪出來。課堂教學時間還不到四十分鐘,就有八成多的學生完成,他們不僅完成了關于場景的細節描寫,每個人還寫了自己在場景內部的體會,寫得十分精彩。
三、運用網絡工具,創新習作評價
(一)運用網絡工具,開展多元評價
1.評價焦點多元化
每節課評價的要求并非完全一致。在語文教學中,習作課為核心,并且習作技巧絕非一節課就能完全掌握。因此,教師開展習作教學時必須把目標濃縮,完成“一課一得”。課題組在指導習作評估的技巧時需要尤其關注學生的綜合課堂訓練點。
(1)聚焦習作要求。 對于某些習作訓練,學生極易偏離題目。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應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按照習作的標準,和學生共同討論文章是否和題目相關。例如,學生在編寫科幻故事的過程中很容易將科幻故事寫成科幻小品文,教師就可重點向學生強調題目要求。
(2)聚焦習作描寫。 寫人敘述類和觀察類的文章通常情況下離不開一定的細節描寫。在評價這類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回放或者慢放極為核心的鏡頭,帶領學生細致觀察,進行準確的描寫。例如,學習創作連續觀察日記時,學生可利用網絡和自己組內的組員分享自己觀察的對象,教師可以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課上組織學生共同品評文章所描寫的觀察對象是否形象。
(3)聚焦習作方法。 針對重點在指導寫作方法的文章,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指導、評價,并組織學生展開評估。比如,在對“二十年后再相會”這個習作題開展指導時,教師可以利用兩段例文來引導,讓學生掌握點面描寫的技巧,在評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文章,尋找到點面描寫的核心部分展開細致的評價。
2.評價方法多元化
(1)線上互動評改。在網絡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和學生通過連麥的方式給學生解答問題,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輔導。除此以外,教師可以快速地使用電腦屏幕審查學生的作文,學生也同樣可以從電腦中查看教師的評價。師生可以一起評估以及鑒賞習作。此種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頗佳,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的熱情。
(2)線下再度修改。學生在接受教師和學生所提供的評改建議后,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反復評改作文,當滿意自身的習作之后,可以在習作園地上傳自己的習作,最后,再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向小學生作文雜志投稿。
(二)運用網絡工具,開展展示評價
每個學生的表達欲望都很強烈,網絡可以給予學生表現自我的平臺。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體現出作文的激勵價值,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诖?,教師可以創建多元化的模式,給絕大多數學生提供發揮自己作用的舞臺,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1.網站發表
教師可在學生每次完成習作后,與學生一同選出優秀的習作,然后在網絡上發布這些優秀的習作。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向正規的作文網站投稿,讓每個希望被肯定的學生尋找到展示自己的空間,樹立寫作的自信心,進而提高寫作的積極性。
2.創辦班級專刊
教師按時在學生分享的優秀習作內選出典型的作品,整理編輯,設計成圖文穿插的報刊,在組內空間分享。這樣,家長也都能夠欣賞到自己孩子的優秀習作,對于小作者來說,此種形式可以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發現自我的價值,這具有較強的激勵作用。
信息時代的語文教師必須有熟悉網絡寫作系統的技能。目前,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唯亭學校的教師絕大多數可以運用好網絡寫作操作系統,這樣一來,教師可以倡導學生開展網絡寫作,為其寫作提供充足的指導。
總之,在網絡時代,教師要與時俱進,在小學習作教學中,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劉 勝.創新習作設計 提高學習效能——淺談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7):220.
[2]劉京華,張仁平.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農村小學習作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2014(6).
作者簡介:賴允燮(1977— ),女,江西贛州人,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習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