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翠
摘 要:課堂是師生間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對于我國的學生來說,英語學習缺乏相應的學習環境,為數不多的英語課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課堂專注度的提高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本文將分析英語教師如何立足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注力,讓學生成為英語課堂的主人,以保障高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堂專注度;興趣培養;合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0-0058-02
引 言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教師不僅要利用好這一“空間平臺”,還應當高效利用這一“時間平臺”。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環境,學習效率不高,一直是令英語教師頭疼的問題。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真正掌握和領悟所學知識點,而且教材難度提升、學生心理變化等客觀因素也不容忽視。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備課,用心了解學生,以開展高效的教學活動。新課程改革提倡教育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開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將從豐富教學用語,激發興趣,感知教學活動;創新教學形式,內化知識,感受教學活動;延伸教學內容,發散思維,感悟教學活動這三方面探討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專注度。
一、豐富教學用語,激發興趣,感知教學活動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投入學習活動的關鍵。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簡單的游戲已滿足不了他們的好奇心。而且從教材內容來看,教師也不能以單一的手段串聯整個教學環節,并試圖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新課程改革指出,決不能把教學活動演變成單一的對語言知識點的講練過程。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豐富的教學用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那么,英語教師如何運用教學用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首先,活用語言。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要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并針對其表現及時作出反饋,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要注意評價語的多樣化,以此增加課堂教學的活力。筆者在剛參加工作之初,經驗尚淺,只專注于教學內容本身,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只關心他們對知識是否掌握,課堂上對學生少有贊美之詞。偶然一次,筆者聽了同年級教師的一節課,同樣的授課內容,使用了相同的課件,可展示出來的不僅是教師的教授過程,更是師生教學相長的過程。授課教師課堂掌控力強,很好地使用了不同的評價語,對學生整體、個別活動都進行了評價,收放自如、恰到好處,使得整個課堂都“活”了起來。由此,筆者認識到正確使用評價語對提高學生聽課專注度的重要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筆者也開始嘗試使用正確的評價語。
例如,在學生朗讀詞匯時,筆者會根據學生的發音、朗讀的音量作出不同的評價:Good! Great! Well done! Excellent! ...實踐證明,學生的回答更積極主動了,回答的質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課堂教學活動的節奏更加緊湊,學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用活語言。筆者身邊不乏業務能力強、幽默風趣且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他們是如何讓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喜歡上英語課的呢?筆者認為,其關鍵在于教師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能很好地把知識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相結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內容是比較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但教師在教學時仍需要發揮自己的智慧,創設恰當的語境,并運用語言藝術將各個教學環節串聯起來。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7 At weekends的Story time時,在導入環節,師生討論是否喜歡“周末”及其原因,筆者就以自己為例說:“I like weekends. At weekends, I am free, my leaders cant ask me to do this or that!”學生聽后哈哈大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生各抒己見,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上。此外,在習題訓練過程中,教師也應適當地根據授課內容創設“笑點”。例如,在講授根據首字母補全單詞這一題型時,大部分高年級學生尚未很好地掌握解題技巧,他們只看補全的單詞本身,不會對句子的整體性進行考慮。因此,在講解時,筆者舉了一個違背生活常識的例子,學生讀了后都笑了,而且他們以后在解答這類題時會注意從句子整體出發考慮答案。
總之,英語教師既要運好課堂用語,又要把控好課堂,以學生為本,注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課堂參與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1]。
二、創新教學形式,內化知識,感受教學活動
興趣是主動學習的開端,而確保學習活動得以繼續的是扎實反復的訓練活動。學生只有聽懂了,才能內化所學知識,才有可能開展進一步的學習活動。簡言之,學生能理解課程內容是課堂專注度提升的基礎。相較于小學中年級教材,高年級英語教材內容增多,難度提升,而且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習慣已初步成形,學生間的差異也較為明顯。課堂上短短幾十分鐘,教師很難兼顧每位學生,也無法保障學生的聽課效率。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采用合作式學習,盡可能地創設更多的學習平臺,讓師生、生生互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同時,提高學生課上的專注度,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5 What do they do?的Fun time時,由于這一板塊的內容沒什么難點,主要涉及八個人物的職業及相關練習句型“What does he/she...?”“He/ She...”,很多教師在教授這部分內容時,先讓學生進行兩兩對話,之后找幾組學生示范,但這種訓練的實效性是有限的。因此,在教授這一板塊時,筆者會把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先讓學生快速記住四個人物的職業,然后打亂課文對話順序,由教師提問,隨機讓一位學生回答,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然后,筆者讓學生以四人為一組進行誦讀練習:Miss Green is a nurse. She helps sick people. Mr Black is a worker. He makes nice cars. Miss Fang is a doctor. She works in a hospital. Miss Li is a teacher. She teaches us Maths. 把對話內容創編成誦讀,目的在于通過小組間的合作,相互學習,使基礎薄弱的學生獲得重復學習的機會,使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鞏固所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