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清
TCL(集團)整體營收已摸到世界500強的門檻。
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52億元,同比增長89%,凈利潤107億元,同比增長460%。其中,TCL科技實現營業收入743億,同比增長153%,實現凈利潤92.5億,同比增長7.65倍。TCL實業上半年完成營業收入508億元,同比增長36%,實現凈利潤33.5億元,同比增長294%。
“我們原來的目標是全年2200億,現在兩個板塊合并抵消后半年1152億元,全年整體應該過了世界五百強的門檻了”。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表示。
TCL創立和發展40年來,經歷頗為豐富。展望下一個十年,李東生稱:第一個目標是全球領先。在半導體顯示、半導體光伏和半導體材料、智能終端這三個產業領域里面做到全球領先。另外,爭取培育出2個五百強企業,即TCL科技和TCL實業。
2021年上半年TCL各大業務板塊均表現靚麗。TCL華星與中環股份的營收規模增長均超過1倍,TCL實業同樣大增36%,凈利潤表現同樣出眾。李東生表示,上半年的業績創新高,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從客觀上來講,今年疫情后,全球經濟逐步恢復,市場需求上升。TCL科技核心產業——半導體顯示、半導體光伏及半導體材料,市場需求都快速增長。
主觀上講,得益于產能持續擴張以及內部競爭力提升帶來的效益增長。TCL華星去年并購蘇州三星,今年t7爬坡,t4柔性AMOLED產量持續提高,產能擴張帶來了規模的可持續增長。此外,持續優化產線布局、產品結構及客戶組合,使得綜合競爭力得到大幅提高。
這樣的業績增長具備持續性。
從面板領域看,當前大尺寸面板在經歷了一輪最長漲價周期后,價格已逐步回落。李東生表示:“從全球面板格局的調整、大的產業格局的變化,和中國產業政策的調整來講,未來面板產業的周期波動將會明顯減弱。”
李東生解釋稱,韓國產能持續退出已是事實,此外,經過這幾年的半導體顯示產業的劇烈周期波動,產能擴張將建立在更為理性和以市場競爭為原則的商業邏輯上。
隨著行業集中度持續攀升,包括TCL科技在內的行業領軍者的產能釋放將更加合理,更貼合市場,未來價格的波動將更加溫和。此外,TCL華星持續進行產品結構優化和客戶組合優化,增加優質客戶的中高端產品及中尺寸產品比例,以降低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
對于“芯片荒”的影響,李東生表示對TCL的影響十分有限:“芯片供應緊缺是一個大家都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不同種類的芯片差異比較大,對于TCL相關產業而言,受整體芯片供應緊缺的影響不是太大。”
中環股份上半年業績有不俗表現。根據半年報信息,中環G12硅片市占率由年初的6%快速提升至15%。TCL科技高級副總裁、中環股份總經理沈浩平此前更是表態稱:“G12產品最終會成為(市占率)超越70%-80%的產品。”
今年以來,中環股份寧夏開建了50GW的單晶硅的工廠。同時,規劃了將近100億在國內的若干個基地,建立配套疊瓦硅片,并增大在組件端的投資,為未來業績持續增長打下基礎。
對于中環股份上半年成績,李東生不無興奮地表示:“我們整合之后,通過機制體制的改革、觀念的更新,實現了效益倍增。上半年業績倍增不單是規模的,還有效益的。”
2021年是TCL創立40個年頭,從最初的電話、彩電業務發展為在半導體顯示、半導體光伏和半導體材料、智能終端等多個領域領先的企業。初創階段,市場的需求旺盛,潛心把一個事情做到極致、做好,就能成功。
進入新世紀,隨著規模的擴大和環境的改變,很多決策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也不斷增大。李東生坦言,2004年的跨國并購是一個非常驚險的決策。內部討論了至少半年,最后才下定決心,迎來的卻是巨大虧損和挑戰。當時眾多市場人士直言這是一次失敗的商業活動,很多商學院以此作為失敗的案例進行教授。
此次業績交流會上,李東生表示:“它確實做得不算太成功,但是把它定義為失敗是不對的。湯姆遜和阿爾卡特的市場是主要在歐美,TCL當前的業務有將近50%是來自海外,如果沒有當年的跨國并購,我們要建立現在的國際品牌和競爭力是非常難的。”
2009年TCL決定向上游延伸做半導體顯示,對于當時的TCL而言也是一大挑戰。但李東生稱:“不做這個事情也不代表就沒風險。彩電是我們當時的核心業務,如果上游的核心器件不能夠掌控的話,不做華星的風險,我們更承受不起。”
雖然歷經磨難,但也正是這些艱難而重大的決策成就了現在的TCL。李東生在采訪時感嘆:“企業發展這四十年,需要不斷有新業務開拓,每一個決策都是要慎重的。而且,這些決定都不是說我個人的,要靠團隊,要基于各方面的綜合分析:外部的客觀市場、產業發展趨勢的分析、內部的我們的能力和資源是不是能夠匹配的分析,綜合平衡下來,這個決定才做出來。”
“下一個十年我們講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全球領先,我們要在半導體顯示、半導體光伏和半導體材料、智能終端這三個產業領域里面做到全球領先。全球領先就是規模和競爭力以及經營業績要在行業的前三名”。李東生表示。
交流會上,李東生對中國目前科技制造業的優勢與挑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目前科技制造業面臨的挑戰主要有3個方面:
第一是基礎核心技術領域,有相當的差距,如這兩年談得最多的集成電路、芯片等。
第二是高端裝備方面也是欠缺的,同樣以半導體顯示和半導體、集成電路做例子,很多關鍵設備我們還不能做。
第三是材料,其實這一塊我們也是有相當的差距,材料開發周期非常長,涉及到很多基礎技術,在這個方面中國要趕上,還需要一點時間。
可以看到,針對這些挑戰,TCL已經進行了前瞻性的布局。過去十年是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十年,高鐵、新一代的核電、航空航天、工程機械、大型基建,這些能力都是在過去十年形成在全球的相對領先優勢。TCL進入半導體顯示領域,正是把握了機會,跟上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這一波浪潮。
從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看,中國會從一個制造大國變成一個制造強國。TCL同樣需要迎接挑戰,在核心產業里做到全球領先。
李東生表示:“我們要爭取培育出2個500強企業——TCL科技和TCL實業。這是我們的另一個指標。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持續提高我們的組織能力、產品的技術能力、制造和供應鏈能力、全球的品牌渠道能力,以此來支撐我們全球領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