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亮
開學典禮是展示學校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感染并引導學生融入學校文化、健康成長的重要活動。新學期開始,教師和學生經過一個假期的洗禮來到學校,更有起始年級的新同學到來,學校也期待著通過開學典禮這樣一個儀式活動,積極啟動本學年學習與工作,促使學生、教師邁入一個新的階段。而現實中,很多學校的開學典禮,規范有余,互動不足,成效有限。為了讓開學典禮不再是校長一個人的舞臺,不再是學校居高臨下的要求,不再是學生干部代表學生表決心,不再是程式化的、枯燥的聽講,而是每個人都能直接參與的活動,讓開學典禮成為學生主體參與的體驗過程,成為學生刻骨銘心的重要記憶,筆者認為,開學典禮也可多些走“心”的設計。
開學典禮的活動設計要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參與活動帶給學生的愉悅、激動、緊張、震撼等情感能夠提升活動的效果,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減少活動中學生的游離。開學典禮是學校諸多教育活動中的一個,也是例行開展的學年常規活動,但它不是一次普通的集會。開學典禮是學生跨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其中既有對成長的禮贊,更有對未來的指引。通過開學典禮,學生感知到個人發展的使命崇高而莊嚴,要不斷自我超越,迎接更高標準的挑戰。開學典禮上的心靈震撼與情感釋放將帶給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為此,我們在開學典禮流程中設計了“禮拜恩師、叩謝父母”環節。環節開始首先請所有師生更換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學服——長袍寬帶,著重渲染入學教育的莊嚴氣氛,讓經歷了一個暑假的孩子迅速走進入學求道的氛圍中。之后學校領導和教師經過盥洗、整理衣冠、正坐、叩拜等儀式禮拜至圣先師,這一過程莊嚴肅穆,學生由觀摩到模仿,由感知到體驗,神圣、莊嚴、敬重等情感體驗油然而生,重道而明志的教育內蘊其中。然后全體學生禮拜至圣先師后進入禮拜恩師環節,通過學生代表“獻花、敬茶、請戒(尺)”儀式,全體學生禮拜儀式表達感謝恩師、敬畏教育、自律自新之意。最后,請全體學生叩謝父母養育之恩、立志發奮圖強。整個“禮拜恩師、叩謝父母”環節主題鮮明,能開啟學生感情的閘門,撥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在濃厚的環境氛圍中產生強烈共鳴,增進了情感交流,增強了教育效果。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開學典禮是學校所實施的文化活動,這就決定了開學典禮必然具有教育性。對于什么是教育性,不同學者給出了不同的闡釋。總體來說,開學典禮的教育性強調典禮活動對人的發展的促進功能,即通過開學典禮,學生、教師和管理者都能獲得專業增長、生命質量提高的能量。開學典禮不僅僅是一個象征,更是具有實際意義的教育活動。因此,筆者認為,開學典禮還應以學生心理發展為取向,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開學典禮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聽得進、看得清、做得出,使其切實明了新學期自己所被期待的發展方向、途徑、原則、要求、任務以及學校所提供的教育支持與保障條件等,并且知道自己應采取哪些行動。唯有如此,學校才能有效傳遞組織信念,使學生實現從舊態到新態的心理轉折,實現典禮儀式的實際價值。
為此,我們在學校開學典禮中設計了“信步走入中學門,幸福走好人生路”環節,中學門矗立中央,一條紅毯門下貫通,每位學生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到紅毯一端,擊鼓明志、鞠躬辭別父母,獨自踏上紅毯,信步通過中學門,來到紅毯的另一端,教師在紅毯的這端等待擁抱學生。
整個中學門環節適度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每個孩子體驗到人生之路要靠自我的奮斗與拼搏,父母和老師是人生的重要支持者和引領者,但代替不了自我的成長。環節設置符合初一學生自我意識凸顯又不成熟的心理發展階段,同時又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給予了極大的促進和提升。
總之,開學典禮作為學生新學期所受第一次教育,要打通學生對新學期、新使命、新身份的“元認知”,讓學生體會出“這一天”的跨越式成長,就需要學校結合自身文化建設,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制定“開學典禮”育人目標,通過禮儀創設、心理體驗、情境認同等方式激活學生內驅力,實現新學期“開門紅”。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