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粞麟 起建凌 王安奎 王靜



摘 要:近年來,隨著中國對牛肉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國內牛肉供應缺口較大,而隨著牛肉進口量的不斷加大,中國已經超越南美成為新西蘭牛肉貿易的主要市場,占其出口總量的32.9%。該文對中國進口新西蘭牛肉貿易現狀進行了研究,分析了中新牛肉貿易具有進口數量增速明顯、進口冰鮮牛肉占比增高、單位進口額僅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成本優勢突出等特點。梳理了中新牛肉進口現狀,指出了中國牛肉進口發展中存在的進口貿易發展不穩定、合作以市場交易為主、企業間合作不足以及進口數量激增對國內牛肉市場產生沖擊等問題,并提出了促進中國肉牛產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肉牛產業;新西蘭;牛肉貿易
中圖分類號 F3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4-0131-04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 of China-Singapore Beef Trade Development
LU Xilin1 et al.
(1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mand for beef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domestic beef supply gap is large. With the increasing trade of beef, China surpasses South America and becomes the main market of New Zealand beef export, accounting for 32.9% of its total export.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import trade to New Zealand is studi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port of new beef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of unstable import trade, market-based cooperation, insufficient inter-firm cooperation and the surge of import quantity have impacted the domestic beef mark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beef import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eef industry; New Zealand; Beef trade
1 引言
截至2020年3月,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牛肉消費國,并且是世界上牛肉進口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國國內牛肉的產量雖然保持平穩增長,但牛肉的供給量卻從2012年前的過剩5萬t發展到缺口近170萬t,且呈現出逐年擴大的趨勢。2016—2019年,中國肉牛產量年均增長率僅為2.6%,而消費量年均增長率卻為2.9%,產量增長率明顯滯后于消費量增長率。為了消除中國牛肉供需不平衡的問題,穩定國內牛肉價格,中國不斷加大對新西蘭牛肉的進口。自2012年起,中國對新西蘭牛肉的進口量均排在中國牛肉進口國家前5位。據統計,2019年中國和新西蘭牛肉貿易開始激增,在新西蘭主要出口市場中,對中國年度出口增速最高達21%;對華出口占新西蘭出口總值的28%,高于前一年的24%。中國一躍成為新西蘭牛肉出口的最大市場。
中新牛肉貿易對中國牛肉的供需平衡影響日趨重要,現有研究多為探討研究中澳、中美牛肉貿易,而對中國與新西蘭的牛肉進口的研究文獻較少,且數據過于陳舊。隨著中新貿易合作加強,中新關系越來越緊密,研究中國與新西蘭的牛肉進口現狀與發展前景,對中新牛肉進口存在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對于制定中國未來肉牛產業發展戰略以及未來中新貿易合作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2 中國與新西蘭牛肉進口的概況
在全球化發展不斷深化的今天,隨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國際社會關系也面臨著一系列考驗,多邊經濟合作遭遇逆流。自2018年起,受世界范圍內爆發口蹄疫和瘋牛病的影響,中國減少了向巴西和美國的牛肉進口數量。同時,受國際政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國向澳大利亞進口牛肉的數量也在減少。
中新兩國自1972年建交以來,雙邊經濟貿易關系不斷地得到了激勵,到2004年5月28日兩國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新西蘭貿易與經濟合作框架》條約,進一步加強了雙方全面、穩定的經濟貿易關系。2008年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新西蘭政府自由貿易協定》,在與GATT1994第24條及GATS第5條相一致的基礎上,締約了雙方建立自由貿易區。協定約定了對牛肉進口實施參照協定稅率削減關稅等一系列舉措,如鮮、冷牛肉在最惠國稅率為12%的基礎上,遵循協定稅率10.7%來征收新西蘭對華出口的牛肉關稅,降低了進口牛肉成本。
中國與新西蘭牛肉貿易,按照促進中新牛肉貿易合作和中新貿易進一步發展的原則,更好地填補國內牛肉需求缺口,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中國因供需不平衡而大幅度上漲的牛肉價格。目前,中新牛肉貿易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2.1 中國進口新西蘭牛肉的數量呈穩定增長趨勢 2015年以前中國的進口牛肉主要來自澳大利亞,但2015年之后中國將牛肉進口的方向瞄準了南美洲以及新西蘭。對新西蘭牛肉的進口數量自2012年起排名均處于前5位,從絕對數量上看,中國向新西蘭進口牛肉數量逐年增長,近幾年進口數量上升更為迅猛。2019年,中國向新西蘭牛肉進口量年增長率達90.62%,而向新西蘭進口量占總進口量比重也先是在2017、2018年下降,在2019年又呈現出上升趨勢。這是由于2017年開始中國對多國實施撤銷牛肉進口限制,中國牛肉進口總量出現大幅度上升,導致新西蘭進口牛肉數量占比有所下降。2019年,由于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的合同價格與實際零售價格差距過大,中國撤銷部分合同,同時加大對新西蘭牛肉進口,占比再次上升(見表1)。
肉類貿易是新西蘭的第二大商品出口來源,新西蘭是世界牛肉生產和出口的大國。根據新西蘭統計局,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網站數據可知,新西蘭牛肉出口總量從2012年的472374t增長到2019年的624061t,年均增長率4%。2012—2019年,新西蘭對中國牛肉的出口數量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出口數量逐年增長,從2012年的1.6%占比上升到2019年的32.9%占比。2019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新西蘭的牛肉出口第一國,中國儼然成為新西蘭牛肉出口的最主要市場。
2.2 中國進口新西蘭的牛肉種類以冷凍牛肉為主,冰鮮牛肉占比高 從表2可以看出,中國與新西蘭的牛肉進口種類,主要以冷凍牛肉為主,同時也有冰鮮牛肉進口。中國向新西蘭進口冷凍牛肉的數量從2012年0.37萬t增長至2019年17.86萬t,年均增長率達57.89%。2019年,中國向新西蘭進口17.86萬t冷凍牛肉和2.65萬t冰鮮牛肉,冷凍牛肉占中國向新西蘭進口牛肉總數的87.08%,冰鮮牛肉占12.92%。中國在2018年之前的進口冰鮮牛肉主要來自澳大利亞,但由于近年中新自由貿易的發展,中新自貿區的建立使得中國對新西蘭冰鮮牛肉的進口數量出現大幅度上升。而到了2019年,中國對新西蘭冰鮮牛肉的進口數量占中國向世界進口冰鮮牛肉數量的96.37%,占比極高。
2.3 中國進口新西蘭牛肉的單位進口額僅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從表3可以看出,2012—2019年,中國對新西蘭的牛肉進口額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單位進口額呈現小幅波動中的上升。自2012年以來,對新西蘭的牛肉單位進口額基本與對世界牛肉單位進口額持平,略高于世界單位進口額。2019年對新西蘭單位進口額與對世界單位進口額基本持平。但在冰鮮牛肉單位價值較高,且2019年中國向新西蘭進口冰鮮牛肉的數量達到總進口量的96.37%的情況下,進口額仍然能保持持平水平,可見新西蘭的牛肉在價格上具有較大的比較優勢。隨著中國與新西蘭的貿易合作加強,未來中國與新西蘭的牛肉貿易將有著很好的發展空間及前景。
2.4 新西蘭肉牛產量穩定且成本優勢突出 如表4所示,新西蘭牛肉產量波動較小,產量穩定,總體呈現增長趨勢。中國牛肉產量從2012—2015年呈現緩慢上升,在2016年牛肉產量出現大規模減少,這與從事傳統的養殖業的人員減少,肉牛出欄量大量減少密不可分,2016年后由于牛肉的需求量快速增加,牛肉產量開始上升。2012—2019年,中國牛肉產量年均增長率僅為0.1%,牛肉產量波動明顯,且產量不穩定。由于起步較晚,中國肉牛養殖仍存在規模化養殖少,組織水平低,技術含量低等問題。但新西蘭肉牛養殖有著技術優且養殖成本低的特點。對比中國和新西蘭的肉牛生產者價格,2012—2016年新西蘭生產者價格僅為中國的1/3~1/2(2017—2019年數據缺失,但變化不大),新西蘭生產牛肉與中國生產牛肉成本相比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
3 中國進口新西蘭牛肉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3.1 發展不穩定,國際肉牛貿易市場利用不合理 首先,中國對新西蘭牛肉進口發展不穩定,自貿區建設不完善,導致進口貿易港建設滯后,檢疫檢驗時間長,自貿區效應受限,中國對新西蘭的牛肉進口潛力還未充分挖掘。據統計,2019年中國對新西蘭冰鮮牛肉的進口量占全世界進口量的96.37%,但平均檢疫時間為30d,較長的檢疫時間嚴重制約了中新冰鮮牛肉進口的發展。其次,中國牛肉進口嚴重依賴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新西蘭等少數國家,對肉牛國際貿易市場利用不合理,沒有多渠道開發牛肉來源,未充分考慮國際關系變化及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導致進口牛肉供應鏈存在較大風險。如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發,各國境線封閉,國際國內運輸受阻,國際關系變化等等也對新西蘭及國際牛肉進口產生了巨大影響,給中新牛肉進口帶來了不確定因素。
3.2 以市場交易為主,對科技及其他合作的帶動作用不強 中國與新西蘭牛肉進口合作主要以市場交易為主,產業的深度融合與協調發展不足。中國沒有有效利用自貿區合作創造更多的合作空間,以補足國內肉牛養殖科技短板。我國肉牛產業尚未成為專業化、科學化產業,牧草生產水平低下,畜草平衡問題突出。雖然中新牛肉貿易合作不斷緊密,但中國與新西蘭在肉牛產業科技經驗交流,學習合作方面仍存在較多問題。如兩國經驗交流機會少,科技合作平臺缺乏,市場信息建設不完善以及兩國間專業化對接人才稀少等。高速增長的牛肉進口數量,逐漸緊密的中新合作關系也只是短期緩解國內供求不平衡現狀,對中國與新西蘭肉牛產業其他合作與發展帶動不多。
3.3 企業間合作不足,產業融合發展效率低下 中國與新西蘭肉牛養殖、加工等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滯緩,聯合生產較少。近年來,中國肉牛產業蓬勃發展,但由于起步晚,肉牛企業產業化,規模化養殖進程緩慢,為了提高牛肉產量,中國與新西蘭肉牛企業在種牛(如西門答爾、安格斯等)引進、雜交、良種培育方面已經有了較多的合作。但在肉牛養殖技術、企業管理技術以及牧草科學種植技術等方面仍有著更多的合作空間尚未開發。中新肉牛領域產業發展對接與融合發展效率低下,國內外聯動合作發展緩慢,中國對新西蘭肉牛領域企業的投資金額和數量較少,成效不顯著,且部分合作項目規模小,定位模糊,互補性弱,缺乏一批具有較強輻射與帶動效應的中新合作牛肉品牌企業。
3.4 進口量激增,對國內產業產生沖擊 隨著國內牛肉需的求量逐年增長,中國對新西蘭牛肉進口的數量不斷增加,中國已經成為新西蘭牛肉出口的主要國家。未來為了穩定國內需求市場及國內牛肉市場價格,短期內對新西蘭的牛肉進口數量還將增加。而新西蘭肉牛養殖成本低,其生產者價格遠低于國內生產者價格,大量進口新西蘭牛肉會對國內肉牛產業產生一定的沖擊,給國內肉牛產業發展帶來挑戰。
4 對策建議
在我國牛肉需求量、消費量不斷上升的背景下,中國加大了對新西蘭牛肉的進口量。隨著中新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以及貿易區的建立,中國與新西蘭的牛肉貿易發展迅速,在未來也將有更多的合作與發展。基于中新肉牛貿易的現狀及中國肉牛市場的發展趨勢,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4.1 持續穩定發展中新肉牛國際貿易,科學合理地利用肉牛國際貿易市場 未來中國與新西蘭之間牛肉貿易的發展趨勢,必然是進口量不斷加大,關稅逐漸減免。首先,參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和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美國農產品進口大港的建設,建設中華地區新西蘭農產品進口大港,以城市為中心,利用優良的港口,外貿政策等,更快地讓更多質優價廉的牛肉進入中國市場,縮短檢疫時長,從方便快捷的角度進口牛肉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其次,要多渠道開發牛肉來源,降低我國牛肉供應鏈的風險。在繼續穩定與新西蘭牛肉貿易合作的同時,也要注重牛肉進口國家的多樣化。在與多個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同時,合理利用貿易關系協定中在牛肉進口貿易方面達成的有利條件,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豐富牛肉進口來源地,為消費者提高更優質、更具競爭力的牛肉。
4.2 充分發揮中新自貿協定政策優勢,強化科技合作與交流 中新兩國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市場的信息建設,充分發揮中新自貿協定政策優勢,建立更加穩固的貿易合作關系,滿足中國國內牛肉消費市場對更高品質牛肉的消費需求。目前,中新除了在牛肉貿易方面合作,還有更多的合作空間。首先,加強兩國肉牛養殖(包括育種,育肥等方面)以及牛肉加工方面的技術經驗交流、學習,派遣肉牛養殖戶代表團參觀學習;加強兩國間學校的交流合作;召開肉牛養殖經驗技術交流大會等等。其次,學習新西蘭的牧草科學種植,解決由于中國肉牛養殖飼草不足而制約中國肉牛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進一步發展中國國內科學養牛的先進牛肉產業。
4.3 加強中新企業合作,合作共贏做強中國企業 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將新西蘭優質肉牛養殖、加工企業“引進來”完善內外聯動,學習新西蘭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注重管理細節,例如通過稱重發現淘汰不良肉牛;建立詳細的肉牛基本信息庫,建立系統規范簡便的管理措施等。學習新西蘭企業技術推廣,企業養殖專業化,養殖者專家化,企業全程能力培訓,從牧草種植,加工到肉牛飼養,管理的各個環節學習培訓,利用技術外溢,合作共贏帶動國內肉牛產業發展壯大。
4.4 優化各項資源配置,提升中國肉牛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要穩定中國的牛肉價格,解決中國牛肉價格過高的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解決中國國內目前的肉牛養殖、牛肉生產問題。應從政策上給予肉牛養殖更多的支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打造規模化、標準化示范場,提高產業發展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能。建立以龍頭企業帶動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推動肉牛養殖方式由傳統農戶分散飼養方式逐步向現代規模飼養方式轉變,提高中國牛肉產業的組織化、專業化程度。同時,把牧草的發展作為中國肉牛產業發展的重用環節來打造,充分合理利用國內的土地資源,尤其是荒山、緩坡、疏林地、輪歇地發展優質牧草種植,提升國內的牧草數量、質量和水平,為中國肉牛產業提供飼草、飼料料保障。引進、培養優良品種,擴大對外開放力度,把新西蘭等國的先進技術、生產方式、優良品種引進來,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強養殖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牛舍、草料儲備、水電路等,提高生產加工環節的機械化程度,實施品牌營銷戰略,打造國內自己的牛肉品牌體系,整體提升牛肉質量。
參考文獻
[1]伊禹澄.中澳牛肉貿易現狀與發展前景[J].農業經濟,2020(06):127-129.
[2]楊春,朱增勇,崔姹.全球化背景下美國牛肉出口貿易格局研究——簡析對中國牛肉市場價格的影響[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7(06):97-100.
[3]郭庭雙,郭泰,原敬鎧,等.新西蘭肉牛業考察報告[R].飼料研究,1992(05):13-15.
[4]王姣,肖海峰.世界牛肉生產與貿易狀況分析[J].世界農業,2005(07):23-25.
[5]周曄,王萬山.中國牛肉進口市場結構與需求彈性研究——基于牛肉進口價格因素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03):103-106.
[6]馮春,楊春,孟志興.世界牛肉生產消費貿易分析與前景展望[J].世界農業,2017(07):134-137.
[7]王暄.中美牛肉貿易新政對中國牛肉產業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01):36-39.
[8]張懿.中國肉類進口國際市場依賴程度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19,55(08):174-180.
[9]司智陟,曲春紅.當前我國肉牛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A]//中國畜牧業協會.第十屆(2015)中國牛業發展大會論文匯編[C].中國畜牧業協會:中國畜牧業協會,2015:4.
[10]鄭國富.中國與新西蘭自貿區背景下雙邊農產品貿易發展的新動態、問題與前景[J].商學研究,2020,27(03):44-5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