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教師心理問題逐漸提上日程。傳道授業是教師的職責,同時,教師還是人類心靈的工程師,是高中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領導者。因此,教師如若出現心理問題,不僅會影響學校教學質量,還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心理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文章闡述了高中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和重要性,分析了教師心理問題的成因,提出了解決高中教師心理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高中教師;心理問題;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3-0093-02
一、鎮原縣高中教師心理健康狀況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多樣的社會思潮對學生思想帶來了沖擊,加上新課改,教師的工作難度不斷加大,教師壓力陡增,從而產生了一系列心理問題。筆者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對鎮原縣6所高中280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并做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鎮原縣6所高中教師各因子分顯著高于全國成人常模,這說明鎮原縣高中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另外,鎮原縣高中教師排在前五位的心理衛生問題依次是強迫、敵對、人際敏感、抑郁、軀體化。具體從SCL-90量表的數據處理結果來看,鎮原縣教師心理問題檢出率高達54%,存在明顯心理問題的高中教師檢出率有30%,這說明鎮原縣高中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突出,不容樂觀。鎮原縣教師心理問題的調查從側面反映出教師心理問題亟須解決。
二、改善高中教師心理問題的重要意義
“作為一名教師,他要不是在助人,要不就是在害人。”美國教育學家基諾特博士的這句話揭示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果教師出現抑郁、強迫等心理問題,其教育對象以及學校教學必將受到影響。
(一)學生方面: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走向成熟的階段,缺乏引導很有可能走向極端,而教師不僅僅是解惑者,還是他們主要的人際交往對象,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價值觀的引導者。所謂言傳身教就是說教師的思想意見、人生格局、言行都能在日常教學中影響到學生。因此,只有將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妥善處理好,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只有在工作中保持情緒穩定、心態樂觀,才能更好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難,從而保證學生身心健康。
(二)教學方面: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教學質量
教師是學校教學主要實施者,教師心理健康對教學質量至關重要。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夠快速找到教師的定位,從而正確認識自我,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工作,能積極面對工作,避免產生職業疲倦;能更加主動與快速地適應教育教學改革,改變傳統教育觀念,研究教學規律;能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努力挖掘個人潛能,將個人優勢融入日常教學當中,最終促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推進以及教學質量提升。
三、高中教師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工作與經濟雙重壓力
在教育體制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所有教師都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工作壓力。創新課堂、布置個性化作業、查閱文獻資料都要耗費大量精力。任課教師還要與學生談話、與家長溝通,并且參加學校組織的大量會議和講座,繁重的工作使教師疲于應對。筆者的調查顯示,高三年級的教師在軀體化、焦慮和敵對因子上的均分略高于高一高二年級的教師,高三升學壓力大,工作任務重,使得高三老師在生活和人際交往中產生焦慮、敵對心理。
(二)教師成年身份不受重視
教師心理問題越發嚴重,并且沒有獲得同學生心理健康一樣應有的重視,原因就在于教師的成年身份。高中生大多未成年,心智也處于不成熟的狀態,不具備獨立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沒有足夠的經驗與能力去面對一些挫折,所以他們的心理健康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我們應認識到的是,教師雖然是人師,雖然是成年人,但就是因為成年人所要面對的壓力與問題要比學生多,家庭、工作以及人際關系的處理,遠遠比學生要處理的復雜得多。調查數據顯示,80%以上的教師在工作中處于高壓狀態。教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心理健康問題呈現正相關,但是成年人的身份并不會幫助教師解決心理問題。
(三)社會偏見導致心理壓力
在中國歷史中,教師一直被描述為崇高的職業,在如今的網絡環境下,新媒體更是把教師不斷神化,不斷強化他們的崇高與奉獻精神。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就會對教師形成“完美的”偏見,認為教師都是完美無缺的,而沒有意識到教師只是一個職業,他們本身也是普通人。一旦出現事情,社會上的很多人就會對教師產生種種質疑,并且謾罵,不利于形成尊師重道的良好社會氛圍,導致相當一部分教師產生放棄教師職業的悲觀心態。這樣的不良言論與社會偏見會帶給教師極大的心理壓力,最終形成各種心理問題。
四、解決高中教師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領導層提高對教師心理問題的重視
提高對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視,是解決高中教師心理問題的重要基礎工作。無論是民辦學校還是公辦學校,各級領導都要樹立全新的教師管理觀,深刻認識到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積極展開解決高中教師心理問題的相關工作,從全局視角為改善高中教師心理問題提供符合時代要求的意見和決策,并且能夠對此項工作進行落實。同時,領導層還須加大對解決高中教師心理問題的支持力度,引進和培養高素質專業心理輔導人員,合理增加教師心理問題管理的投入資金,配備基礎設施,為解決高中教師心理問題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領導層必須深入了解、時刻關注所在高中教師心理問題解決進程,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實操性強的教師心理健康管理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高中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規范而有效地得到解決。
(二)加強體系建設,更新完善現有教師管理制度
解決高中教師的心理問題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檔案管理制度。具體而言,首先,應對教師的基本需求和當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研判,結合實際情況增加原有教師管理制度提高的心理健康管理部分,通過健全的制度增強教師的業務能力,創新教師心理問題管理模式。其次,將教師心理健康納入評判體系。后期考核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管理人員解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意識,同時在考核中最關鍵的要符合實際,在最大限度提升信息化程度的同時,也要規范操作,從而保障解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過程更加高效。最后,強化教師工資保障體系。相關部門應按照法律規定保證高中教師平均工資不可低于國家公務員平均工資,并逐步改善教師的福利待遇,同時保證教師工資按時發出,真正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
(三)制訂心理輔導計劃
將頂層設計完善之后,筆者認為,這時要開始針對教師心理問題制訂心理輔導計劃,預防與解決教師的心理問題。 首先,針對教師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學校可邀請心理衛生專家、學者來校給教師講課,開設心理健康講座,讓教師掌握心理衛生保健和常見心理問題解決的方法,提高緩解心理壓力與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時,學校要有計劃地針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對教師開展心理測試與調查。其次,定期開展教師心理咨詢,為教師解決特殊心理問題。各學校要建立教師心理咨詢中心,讓教師的心理問題能得到及時的疏導和排解。最后,教師個人也要不斷提高素養,及時更新知識儲備,學習相關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基本的心理調適技能。教師是教書育人的職業,是最應該進行再教育的群體,掌握當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當代學生的成長情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升學生和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和關鍵。此外,教師的人際圈比較狹小,長期接觸的人大都是未成年人,處理問題和排解情緒的方式也比較局限和刻板,由此引發的人際沖突和家庭矛盾也比較多。因此,教師自身應該拓展人際圈,建立更多更穩固的社會支持系統以保障自身心理健康。
(四)改變社會刻板印象
上文在分析原因的時候提到了由于媒體過分神化教師職業,導致人們對教師形成了“完美”“奉獻”等的刻板印象,以致小部分教師出現不良行為就在社會上被無限放大。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得更快更廣,這些不良社會言論會對教師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媒體對教師的描述一定要客觀、公正,符合實際,積極引導輿論正向發展,讓公眾意識到教師也是一個普通人。因為從心理學角度上看人們對負面消息的敏感度遠遠高于對正面消息的敏感度,所以媒體一定要盡力減少負面報道,不對個別案例進行普遍化解讀。如此才能為教師營造一個輕松健康的社會氛圍,社會也才能形成尊師重道的良好風氣,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也才能得到有效緩解。
綜上所述,從筆者在鎮原縣的調查結果中不難發現,高中教師心理問題已經非常嚴重,而由于社會的刻板印象、教師的成年人身份等原因使得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并沒有獲得應有的重視。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擔任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導師,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忽視不僅影響教師本身發展,更會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其實,解決好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也是為社會培養全面人才打下基礎。因此,不論是社會、學校,還是教師本人,都要高度重視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改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社會要營造健康寬容的氛圍,學校對教師要定期開展心理輔導,教師自身更要積極主動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相信這樣系統地進行下去,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楊 偉,林 青.當前中小學教師心理狀況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17):412.
[2]陳曉君,賈林祥.中小學教師心理資本及其開發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9):60-63.
[3]張淑君.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J].現代農村科技,2020(9):92-93.
作者簡介:張 蓓(1990— ),女,甘肅正寧人,中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