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少年的體質健康一直都是社會廣泛關注的。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一直致力改善青少年的體質,加強學校的體育工作。但面對青少年身體素質持續下降的事實,我們應該深刻反思其中的原因。近年來,中考體育政策與制度的落實有了小小的成績,也增強了業內人士對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信心。鑒于此,為了改善學生體質,更好地促進學校體育發展,文章以增加高中體育會考制度這一舉措能否真正促進青少年身體健康為出發點,就高中增加體育會考的利與弊這一問題展開了分析,并提出了實施建議。
關鍵詞:學生;高中體育會考;學校體育利與弊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3-0091-02
引言
20世紀80年代,國家就在部分地區設立了體育考試試點,從此揭開了中學體育考試的序幕,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國家相關部門圍繞學生的體質健康和學校體育發展頒布了數個文件、政策改革方案,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健康水平,促進了學校體育的發展。體育考試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也是培養 21 世紀合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客觀要求[1]。進入21世紀,體育考試制度在全國各地施行。但是,縱觀近幾次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可以發現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出現了連續下滑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家長和學生自身不夠重視、體育設施的不健全等。高中生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學生每日早起晚睡,課業負擔重,休息時間短,睡眠嚴重不足;學生現在大都飲食比較好,但是運動少,體重超標的學生大幅增加;高中學生學業緊張,視力下降嚴重;身體耐力、力量、柔韌性等下降。基于這些現狀,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提出“全面組織實施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以及“積極推行在高中階段學校畢業學業考試中增加體育考試的做法”,更在2012年10月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提出要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增加體育科目。這些決定都將深深影響體育科學發展方向和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以及實施的公平性。就目前來看,面對國內全面推行體育會考的大趨勢,在中考加試結束后,對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是否繼續延續體育考試也成為一大熱議的話題。現階段,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區都在實行體育會考制度,其過關率也相當高,學校和家長也反映了體育會考的實行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一、將體育列入高中會考科目的積極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學校、家長、學生的思想意識
1.提高學校的管理意識
如果將體育列入會考科目中,就會影響學校的畢業率,那么學校會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并加強課余體育活動及體育競賽指導支持的力度。因此,體育會考必將使體育工作的責任機制得到進一步的健全,從而使學校增加體育經費的投入,改善學校體育教師的工作條件。
2.提高家長的思想意識
孩子進入高中階段后,為了讓孩子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一切為高考讓道”成為每個家長堅持的信念。體育被家長們認為是玩耍的另一種形式,成了孩子們放棄的學科。不過,高中畢業證在家長心中的分量也是很重要的,將體育會考與畢業證聯系起來,自然會成為家長督促孩子參加體育運動的有效途徑。
3. 轉變學生的思想意識
步入高中校園的學生,感到最輕松的一件事情就是:不用再頂著嚴寒酷暑進行體育運動了,因為高考沒有體育科目。在學生的思想意識里,體育課是自由活動課,在體育課上,學生編造各種理由請假,甚至逃課的現象屢見不鮮。
當體育列為高中會考科目后,學生自身會對體育提高關注度,學生參與運動的態度也會由原來的消極被動轉為積極主動,而且學生會由口頭參與者變為真正的行為參與者。
(二)有利于提高體育課在學校的地位
由于高考涉及學校的畢業率、高三班主任的榮譽以及學生的考學成績,因此,與高考毫無關系的體育就成了學生、班主任眼里多一節少一節都無關緊要的科目,體育課在學校的地位不言而喻。
若將體育列入會考科目中,亦與學生的畢業證掛鉤。這就可以有效保證體育課的課時數,增加學校、家長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以及體育課程安排的關注度,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體育課在學校的地位。
(三)有利于改善學生的體質
中考體育的實施已經有十余年之久。雖然到目前為止,社會對中考體育的看法不一。多數人認為中考體育是應試教育的表現形式,但不能否定的是,它的存在確實改善了中學生的體質狀況。因此,我們不妨模仿這種形式,在高中的會考科目中加入體育。哪怕是以這樣一種讓學生毫無選擇去參加體育鍛煉才能順利通過考試的方法,以使他們的體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只要學生的體質得到改善,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它是值得我們不顧一切去做的。
(四) 有利于體育教師工作潛能的激發
將體育列入會考科目后,學生體育成績的達標率與體育教師密切相關。因此,如何在體育課中既能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任務,培養學生的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順利地通過考試,又避免體育課淪為應試教育的工具,就成了體育教師需要面對的挑戰。體育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總結經驗,挖掘自身的潛能,解決好教學和訓練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二、體育列為高中會考科目后可能出現的弊端
不能忽視的是,在應試教育模式下,體育會考若得到推廣,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沖擊。
(一)忽略了體育教學的目標
高中體育課的總目標: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的知識和運動的技能;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2]。當體育列為會考科目后,學校為了追求合格率,必然會采取一定的措施。最有可能出現的也是最讓人擔心的就是除學習以外的時間,教師都圍繞體育會考的內容進行教學,造成體育會考與體育課堂分離,除此之外,還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喪失原本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甚至對體育運動產生厭煩,這就喪失了體育課的意義和價值。
(二)學校搞突擊性鍛煉
高中會考加入體育科目后,我們最不愿意見到的就是:平時學校不重視體育課,不去思考怎么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增加體育會考的合格率,而是在考試的前夕,突然增加體育訓練的時間,以高強度的集訓來保證體育會考的合格率。這種做法不但違背了循序漸進的原則,還容易增加運動損傷的發生概率,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都是有害而無益的。
(三)考試的公平性受質疑
剛實施體育會考,監督機制不夠嚴格規范。這就會出現弄虛作假或家長拉關系、找門路的情況。因此考試就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原則,那么體育會考也就降低了它的公信力。
三、體育會考的實施建議
(一)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體育教師要認真地鉆研教材,科學地規劃教學內容,時刻牢記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標,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使他們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引導他們養成鍛煉的習慣。
體育教師要牢記崗位職責,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做到以會考為引子,引導不同素質的學生不斷地加強學習,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并努力做到在歡樂的氛圍中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和鍛煉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順利地通過體育會考。
(二)學校要以素質教育為方向
雖然短期內應試教育不會得到明顯改變,但學校要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己任,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要正確對待體育會考,狠抓體育教學改革,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搞突擊性的練習。
(三)加強體育會考的組織、管理和監督力度
體育會考要以公開、公平、公正為原則。為確保體育會考的公正性,相關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出臺科學、嚴格的制度,并加強組織與管理。監督部門要對實施步驟進行監督,保證考試的公平性及考試成績和實施過程的公開性。考試項目的設計要充分結合學生差異化和多樣化的需求,增加更多的選擇項目和權利。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個性和主動性,又有利于學生融入社會,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四)考試場地及項目安排
體育考場應設在中學、體育場或體育館等設施齊全的地方,有關部門給予物質保障。
考試監督要到位,考試測試和管理要有明確的要求和分工,在考試過程中,相關人員要保證安全第一,組織嚴密。
體育會考項目要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本地區的體質健康狀況進行調整,可分為固定項目和非固定項目,非固定項目每年要進行更換。
體育會考要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參照,科學合理安排和細化考試分值,做到評分機制科學有效,符合實際。
考試場地及考試項目的安排在每年固定月公布。學生若因疾病或其他情況無法參加時,應根據各地區頒布的處理辦法及時辦理緩考或免考。
結語
高中體育會考意義重大,實施和推廣這一重大舉措必將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希望社會、學校、家庭聯合起來,共同促進青少年的體質健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認真做好2002年初中學生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8/moe_21/tnull_367.html,2001-12-19.
[2]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白雅麗(1986— ),女,回族,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