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更好地提升家園共育質量,依據家長學校課程的理論基礎和相關政策,珠海市啟雅幼兒園通過對本園家長的學歷、教育觀念和教育需求進行調查分析,并綜合課程實施原則、目標、內容、形式、評價等方面,構建了具有時代性、科學性、普適性的家長學校課程。
【關鍵詞】家長學校;適宜性;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21)07/08-0094-03
【作者簡介】盧娟(1969-),女,武漢人,珠海市啟雅幼兒園園長,幼兒園高級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復雜的任務”。3~6歲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期,這段時期的孩子大多是在家庭和幼兒園這兩個主要的現實場景中度過的。為使每個家長都能成為合格的家庭教育者,并與幼兒園合力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國許多幼兒園相繼開辦了各類家長學校。珠海市啟雅幼兒園也在其中,多年的家長學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也積累了諸多有益的經驗。
一、構建家長學校課程的理論基礎與政策依據
孩子的成長發展會受到來自家庭、幼兒園、社會環境的影響,它們是一個大的系統,其中某一部分的變化都會影響人的成長發展,我們先借助現代系統論、生態系統論做一個簡單的分析。現代系統論作為一種方法論,它的理論核心問題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它告訴人們在認識系統時,應該著重把握整體,同時要兼顧部分,其中整體對系統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素則起基礎作用。人的成長受家庭、幼兒園、社會的多重影響,因此在認知個人成長的整個系統時,我們必須把家庭、幼兒園、社會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建立更加優質的系統,幫助個人更好地發展。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生態系統論將家庭和幼兒園看成是幼兒成長與發展的微系統,而兩者之間的關系則是種環境系統,對個體的健康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和進步不僅取決于他在幼兒園接受的教育,而且取決于父母對他成長的關心程度、陪伴他的時間長短、文化水平和教育觀念、方法等。
培養專業化的家長,使家長進行多渠道學習、自覺性學習,將有益于提升家園共育質量。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國近年來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推動家長學校建立的政策。2004年全國婦聯與教育部聯合頒發《關于全國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2010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文件提出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兒童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國家九部委聯合頒發了《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文件規定在中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家長學校。幼兒園家長學校每學期至少組織1次家庭教育指導和2次親子實踐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2019年,全國婦聯、教育部等九部門又印發了《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
二、本園家長學校的需求分析
為了讓家長學校課程在目標設置、內容制訂、授課形式、時間安排上更加適應家長的需求,從而達到高契合度的家園共育目的,我園2020年4月運用問卷星對幼兒園的家庭情況和家長的需求進行了前期的調研,412名家長參加了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12份。調查內容涉及以下12個項目:1.家長受教育程度;2.家庭有幾個孩子;3.家庭結構;4.孩子教育的主導權由誰掌握;5.您認為對孩子成長影響最大的是什么教育;6.您認為誰最該為孩子的教育和發展負責;7.您是否認為自己應該專門學習有關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8.在陪伴和教育孩子時您是否感覺有困難;9.您在教育孩子時最大的困難是什么;10.當您教育孩子感到困惑時,您需要外界的幫助指導嗎;11.您覺得家長學校哪種培訓方式更適合您;12.哪個時間段更適合您參加家長學校的學習。
通過對這12個項目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我們對家長素質、家長需求、家長的配合度、家長學習時間等方面有了清晰的了解。針對家長們的需求,我園家長學校課程確定了以下幾個方向:授課內容將更偏重于教育技能和教育方法的傳授;授課形式將面授與網授相結合;授課時間,將同樣的內容安排不同的時間段,方便更多的家長參加。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些更有針對性、更接地氣、更具人性的安排,避免家長學校工作的盲目性、形式化以及低效能。
三、構建適宜性家長學校課程的實踐
我園借鑒各種有益的家長學校辦學經驗,從三個維度對家長學校課程內容進行了總體設計,在構建適宜性家長學校課程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家長學校課程基本原則
1. 適宜性原則。適宜性是指課程的構建要考慮時代、地域、幼兒園課程、幼兒年齡、家長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做到課程內容針對性強。
2. 基礎性原則。幼兒階段的發展是個體發展的基礎階段,家園共育的目的就是為孩子的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3. 科學性原則。幼兒教育必須是科學的教育,需要了解被教育對象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學習特點,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 有效性原則。家長學校課程的設置最重要的目標是幫助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運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幼兒得到科學的指導和健康的發展。
(二)家長學校課程目標
我園家長學校課程目標有這幾點:幫助家長建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了解科學的育兒知識;掌握幼兒教育的科學方法,提升陪伴幼兒的質量;使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家長學校課程內容
為加強家長學校課程的適宜性,我園家長學校課程考慮了三個維度:課程內容涉及教育觀念、知識、技能、方法等;課程形式分為理論學習課程與實際操作課程;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1. 必修課程
此類課程多采取面授形式,是幼兒在園三年家長必須參加的課程,如《游戲童年》《親子陪伴的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獲益終身》等,可以全園或分年級面授。
2. 選修課程
此類課程家長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自由選擇,由于幼兒園授課空間的限制,部分面授的內容幼兒園會限制班級名額。我園借助幼兒園現有的資源,設立了“啟雅觀點”大講堂,由園長或資深教師、優質家長為大家分享育兒觀點和育兒好方法,每學期一期,旨在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從而指導家長的行為。選修課程可以采用面授或網絡授課的方式進行,我們也會選擇一些有質量的網絡課程,甚至是收費課程讓家長自由學習。
(四)家長學校授課形式
從幼兒年齡類別上分,面向小、中、大不同年級幼兒家長授課;從授課范圍上分,有全園、年級、班級、自由混合、個別等授課;從授課方式上分,有現場授課和網絡授課。

為了滿足家長對授課內容、時間、形式的不同需要,我園的家長學校課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很多課程家長可以自由選擇。教師每個學期還會以組織家長小組討論的方式,開展個別化的交流及指導工作,平時進行個別家庭教育的跟蹤和指導。
(五)家長學校課程評價
為了使家長學校的課程實施更有實效性,我們建立了以鼓勵為主的可視化的評價機制。
1. 建立學分制:家長如果三年完成學分,幼兒園將為家長頒發“家長學校畢業證書”。
2. 建立優秀學員評價機制:每年六一國際兒童節,每個班級將評出“優秀學員”,幼兒園予以表彰。
3 .“我的小樹長得快”:幼兒園在“微童書”APP建立學習打卡機制,每參加一次家長學校的學習,“微童書”APP上小朋友的小樹就長高一些,發揮了孩子對家長的驅動力。
4. 家長問卷調查:通過問卷對家長學校整體的工作進行評價,以幫助家長學校工作的不斷進步。
調查結果顯示,我園家長學校的學習形式能滿足不同家長的需要,各種形式的活動參與比例較均衡(見圖1),活動有效性達99.77%(見圖2)。
5. 導師授課效果實時反饋機制:準備課程效果評分表,讓家長對授課的形式、內容進行評價打分,通過反饋,我們再進行課程的提升。
(六)家長學校課程實施保障體系
我園家長學校校長由園長出任,家長委員會主任與負責家長工作的保教主任共同承擔家長學校的教學安排,每個班級的家委會成員擔任班級的班長,和學習委員共同協助家長學校教學內容的落實。
珠海有自己的地緣優勢,華南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深圳大學都設有學前教育專業,我園長期與這些大專院校的教師保持聯絡,他們是我園家長學校的專家型教師。當然,打造一支 “雙師型”導師隊伍是我園極其重視的一項工作,雙師是指既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家長的老師。我園采取送出去培訓、集體備課、實操演練、給任務促發展等方式使家長學校導師的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
家庭教育之于幼兒來說是魚缸和魚的關系,對幼兒的人格發展、習慣養成等具有深遠的影響。陳鶴琴先生說: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就是自我教育。通過適宜性家長學校課程的構建,我園家長學校的課程日益豐富完善,豐富多樣的家長學校教學活動形式更加適應了家長的需求和時代的發展,更拉近了家園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張靜雯.“家長學校”有效性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2] 劉一春.幼兒園開展家長教育工作的現狀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16.
[3] 倪艷青,周玉紅.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家長學校管理策略——以重慶市開州區漢豐第八小學為例[J].教書育人,2016 (29):20-21.
[4] 黎勇,蔡迎旗.我國幼兒家庭教育支持現狀及其完善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18(04).
通訊作者:盧娟,574342461@qq.com
(責任編輯 張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