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鳳娟
一、傳統國旗下講話德育效果偏低的原因
國旗下講話作為升旗儀式中發揮德育功能的主要陣地,往往因為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出現諸多問題:教師全程包辦,學生被動參與,從講話主題的選定到發言稿的撰寫都由教師包辦,由于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講話的內容往往與兒童生活脫節。主講人單一,發言人要么是由老師選定的優秀學生代表,要么是學校行政。組織形式單一,以“一言堂”為主,講話者與聽眾是單線性溝通——我說你聽。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在于學校沒有充分重視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的身份,脫離了兒童視角,沒有把國旗下講話與學校整體德育工作構建成一個體系,從而造成了傳統國旗下講話德育效果偏低的現象。
二、基于兒童視角的國旗下講話的活動組織策略
(一)遵守“童言童語話童心童事”的組織原則
1.童言——多角度選用國旗下講話發言人。研究中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參與一次國旗下講話,基于兒童的這一期望,嘗試建立“一周一班”制度,以班級策劃,學校嚴格把關的活動模式能夠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集體榮譽感,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能夠參與,使國旗下講話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個性化的教育活動。取消一言堂的做法,在一般情況下至少由兩位學生進行主講,強調一種交流互動、思想碰撞的氛圍。
2.童語——語言兒童化,尊重活動主體的兒童性。在撰寫發言稿時,強調語言兒童化,盡量避免或減少使用概念化的詞語,若必須使用則要輔以例子,做到深入淺出,能照顧到一至六年級的理解能力,又能很容易地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發言的過程允許出錯,主持老師在現場要適時地利用發言學生出現的瑕疵,引導聽眾學生給予鼓勵和理解,使全體師生建立一種同理心,構建起校園中的正能量。
3.童心——從兒童的生活中提煉主題。每月主題啟動后,到了第二、第三周大家在修正自己努力突破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狀況,這時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可以師生共同討論的。
4.童事——選取內容,撰寫發言稿。主題是抽象的,必須輔以事例,而最佳的事例是從身邊而來,或從熟悉的故事中而來。基于兒童視角的發言稿要用童言說兒童關心、常見的事,應當緊密與社會相連,與生活相關,這樣不僅便于理解,更能幫助學生舉一反三,拓展運用,充分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二)用現場互動激活國旗下講話的德育力量
在豐富國旗下講話形式的同時,創造性地引入“互動”的對話模式。讓師與生、生與生進行互動,真正做到平等交流,有效溝通。互動環節使臺上臺下師生都成了活動的參與者,德育主題通過個人思考、集體交流、思想碰撞等活動體驗完成了從“認知”到“內化”的過程。
(三)完善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夯實國旗下講話德育實效
每個月一個德育主題,用國旗下講話、每周班會課和每月一期黑板報構建起一個德育系列活動。通過國旗下講話來啟動月德育主題;通過班會課把月德育主題分解成具體的德育行為要求,班主任組織學生討論出本班的奮斗目標。黑板報重點展示年級目標與本班周目標,展示達到目標的先進個人與典型。通過完善學校德育工作體系,把德育主題從旗臺引向講臺,指導班級管理,成為班級文化,落實為學生的行動,實現夯實國旗下講話德育實效的目標。
三、成效
一是擴大了師生參與面,增加了師生參與度,國旗下講話成為了師生每周的德育大事,成了師生展示的舞臺,人人都可以是德育的學習者和宣講者。二是完善了學校德育工作體系,提升了德育工作的深度和廣度,豐富了校園德育活動的形式。
四、結論與反思
立足兒童視角,以學生為主體,以互動為突破點,做到現場全員參與。給聽眾學生發言的機會,尊重聽眾學生的感受,使國旗下講話主題更易直達學生心中,產生共鳴方可實現德育效果的最大化。如能立足于兒童視角組織國旗下講話,結合學校“一訓三風”設計出德育主題序列,那國旗下講話更能有效植入學校辦學理念,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 ?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