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淑霞
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會表現出課堂狀態和原始狀態兩種情況。集體教學活動一般表現為課堂狀態;區域活動中表現為原始狀態。幼兒在教師事先設計的環境中選擇活動的區域、材料,選擇獨立操作或者結伴活動,這種自由、自主環境中幼兒的學習行為即表現為“原始狀態”。兩種學習狀態,教師會覺得“課堂狀態”的學習行為更適合介入指導,然而區域活動中幼兒的參與分為主動和被動的。有的幼兒是主動參與活動的,那么教師怎樣介入其中,就是本文所關注的。
一、順應幼兒的活動思路
森森與四名幼兒正在做“理發店”的游戲。這個時候劉老師就問他們如果人多的話該如何進行角色分配,在老師的提問下幼兒們就通過黑白配的方式進行選擇,森森一直死盯著其他幼兒的手??吹竭@一情形,老師就對森森說,讓他管銀行,森森也是沒有怨言的答應了,且走到“銀行”的抽屜柜取出了筆,就那樣平靜地坐在那里。然后,剩下的幼兒就自然成為了取錢的人,自覺排隊進行,森森就將每個人取錢的情況記錄下來。當沒有人的時候,森森就會趴在椅背上遠遠望著“理發店”。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森森其實更想參與到“理發店”這個游戲中。作為教師在區域活動中,應以幼兒為中心,對其游戲行為予以高度關注并進行解讀,對于不同的幼兒,其教育目標、活動需要及興趣應及早發現并作出較為準確的判斷,以順應幼兒學習行為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據。當然,教師雖然要尊重幼兒的需要還有興趣,也要對其所隱含的潛在有效價值予以挖掘,并不是一味地順應其意愿。
二、采取多樣的指導方式
1.把握介入的最佳時機,適時指導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對于幼兒的介入指導應選取恰當的時機,同時也要善于通過語言還有相應的行為技巧對幼兒活動予以適時啟發,為幼兒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撐點,從而讓其在原有經驗基礎上能夠繼續學習、探索,促進其發展。
昊昊是“快樂小菜場”的農民,昊昊和婷婷在田里種菜。兩人把籃子里的“菜”全都種在“泥土”里了。婷婷對昊昊說:“我們沒有菜種了,怎么辦?”昊昊說:“那就畫吧?!遍_始昊昊還挺認真的,但后來就沒耐心了,畫幾下就換一種菜。劉老師看到了,問:“你的菜是不是被蟲蛀了,這么多地方都是白白的?”昊昊順著老師指的方向又畫了幾下。劉老師接著說:“你看婷婷畫得多認真,這棵菜多新鮮,嫩嫩的?!标魂粵]有回應,又換了豆角、包心菜等繼續畫。兩人有了新畫的“菜”后,重新玩起種菜的游戲。劉老師又提出把菜分種類,昊昊和婷婷按照老師的要求游戲著。老師說:“你們累了嗎?要不要去吃點東西?”昊昊扔下了工具,走了。
根據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劉老師是結合生成事件性質和幼兒一同探討來逐漸引導幼兒推進活動的。在發現幼兒被動的參與活動時,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幼兒的實際需要,并根據其價值判斷以及教育的意義適當介入,然后將正在進行的區域活動逐漸引向更深處。
2.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適當指導
教師在區域活動活動中給予幼兒的指導,其方式應該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不同區域、不同場景等進行。幼兒之間如果有嚴重違反規則或者沖突出現的話,教師不僅要采取直接干預的方法,還要采用隱性的指導策略。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如果幼兒面臨困難的話,教師不能直接干預或者是幫助幼兒完成,而是應該采取恰當的語言以啟迪幼兒,也可以通過暗示來指導幼兒解決面臨的難題,如果實在需要幫助的,教師也不能過于具體的進行干預??傊?,教師采取的指導方法都要尊重幼兒的主體訴求,讓幼兒在平等的交流中能夠充分地享受自主學習帶來的快樂。
區域活動對幼兒來說是非常好的一種培養其動手能力的活動。教師不僅是區域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引導者,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是舉足輕重的,所以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每次的教學策略的制定與選擇。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堂定向觀察促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研究”(課題批準號2015YQJK06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