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沃白板5”是一款基于教師備授課使用習慣而設計的互動式課件制作工具。其提供云課件、素材加工、學科工具、課堂活動等多種功能,具有生成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創新了學與教的互動方式。基于以上優勢,筆者嘗試將其運用于初中英語聽說課中,探索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途徑。
【關鍵詞】希沃白板5;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周晶晶,泉州第一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泉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立項課題“智慧運用‘希沃易+,創新中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研究”(課題編號:QJYKT2019-03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學過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融合。“希沃白板5”的出現與課程改革和國家教育化信息發展理念不謀而合,它為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打破了傳統“一言堂”的單向教學模式,能給有限的課堂提供無限的資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輕松自如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英語,其豐富的功能提高了語言操練的時效性。
一、教學設計與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材為仁愛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7 Topic2 SectionB,教學內容主要圍繞使用步驟詞來表述如何制作食物的過程和在情境中使用單音節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展開。本課使用的工具有希沃白板5、希沃互動課堂反饋器、希沃剪輯師及翼課網。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復習使用有關食物制作的步驟詞first,next,then, after that,finally及句型來描述食物制作過程。
②學會在語境中靈活運用單音節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本話題基礎詞匯和句型的復習為學生口語表達做好鋪墊。
②通過個人、小組操練,使學生了解步驟詞能夠使說明更為清晰,學會在語境中靈活運用單音節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學習三明治的由來和制作過程。
②使學生了解本土小吃的制作過程,增強文化認同感。
③發展學生交流、合作能力。
3.教學重點:正確使用單音節副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
4.教學難點:在具體語境中有邏輯地描述制作食物的步驟和過程。
5.教學方法:聽說法、任務型教學法。
6.教學準備:
(1)搜集、拍攝有關學生活動的照片,便于在課堂上對比較級、最高級進行運用。
(2)布置學生在翼課網上完成新單詞跟讀任務,收集數據。
7.教學過程:
Step1 Warming-up and Review
(1)課前讓學生使用希沃互動課堂反饋器簽到,學生到位情況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地呈現,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出勤情況。
(2)播放“Let's get cooking”創設教學情境。
(3)單詞復習,跟讀操練。
【設計意圖】借助課前通過翼課網平臺統計的數據,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發音是否準確。借助希沃白板5的英漢字典功能幫助學生對SectionA中已學單詞的發音錯誤進行糾正。
(4)復述SectionA中學過的制作炒飯的過程,引出語法教學。
【設計意圖】借助希沃白板的思維導圖功能,將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梳理,加深學生記憶。結合制作炒飯的動圖,請三組學生使用步驟詞復述炒飯制作過程,為新課做準備。復述后,讓全班同學使用希沃反饋器投票選出復述得好、更好及最好的學生,選擇結果自動統計并以柱狀圖形式呈現在希沃大屏幕上,自然引入本課重點副詞比較級、最高級的用法。
Step2 Grammar Learning
(1)通過真實情境引出語法教學。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投票結果,引出單音節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用法句型:Student A did well. Student C did better. Student B did best.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用法。
(2)填表并總結單音節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變形規律。
【設計意圖】借助“希沃白板5”的遮罩功能遮蓋住正確答案,讓學生填寫單音節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變形的表格,發現變化規則。遮罩功能的設置體現了信息差,啟發學生思考。
(3)完成匹配練習。
【設計意圖】設計“班級之星”的任務,呈現有關學生活動的照片與句子,利用白板5課堂活動的知識配對功能將句子的主謂成分和單音節副詞原級、比較級和最高級進行匹配,如:Lin Xuan arrives—early. Chengsu arrives—earlier. Xinyu arrives—earliest,任務的設置再現了學生真實生活場景,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4)口頭造句操練。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環節,在上一個匹配任務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班級之星”活動,請學生借助“I think in our class, ...jumps far/farther/farthest.”等多種句型來描述班級同學,有機將知識性和趣味性融合為一體,進一步鞏固單音節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用法。
Step3 Pre-listening
(1)展示圖片,師生問答。
【設計意圖】通過“希沃白板5”放大鏡功能展示因為小吃而出名的泉州西街圖片,進而利用希沃英漢字典功能學習單詞snack(小吃)。英漢字典功能呈現單詞的意義和讀音,可以為學生掃除聽力中的詞匯障礙。
(2)背景介紹,引入主題。
【設計意圖】借助圖片介紹三明治由來的故事,讓學生思考制作三明治的配料。使用“希沃白板5”的蒙層擦除功能將學生討論的三明治配料一一擦出,既調動學生好奇心,又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3)呈現動圖,引發思考。
【設計意圖】呈現一名學生制作三明治過程的動圖,讓學生通過動圖,結合關鍵詞“take,put,cut”和步驟詞嘗試表述如何制作三明治,并借助蒙層擦除功能將制作過程一一擦除,有利于學生對即將聽到的聽力材料產生直觀的視覺印象。
Step4 While-listening
(1)播放音頻,完成表格。
【設計意圖】由于對話中的語段涉及兩個內容:一個是制作三明治的過程,另一個是談論誰做得好、更好,最好。兩個語段具有獨立性,故將音頻截成兩段。先運用“希沃白板5”的媒體播放功能播放第一段,降低填表難度。“希沃白板5”的音頻播放具有打點、分段的功能,非常適合學生對某一段有困難的聽力進行反復的訓練,在練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針對某一段,或某一句進行打點重復播放,讓學生及時突破難點,不留疑惑。
(2)播放音頻,完成選擇。
【設計意圖】播放第二段音頻,讓學生選出“Who did the sandwich best of all?”。聽后學生借助“希沃白板5”的反饋器功能學生終端完成單項選擇,希沃白板5自動生成答題數據。教師利用答題的數據實時、直觀地了解學生的答題情況,做出判斷并當堂進行重難知識點的講解。這樣,教師就不再僅是靠經驗去判斷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自動生成的統計數據能提供更直觀地評判依據,提高了教學效率。反饋器的使用實現了英語課堂的互動性和生成性,做到了為教師與學生的信息化課堂服務。
Step5 Post-listening
(1)操練對話,處理重難點。
【設計意圖】運用“希沃白板5”的批注功能,請學生到白板前對重難點進行標注。
(2)引入情境,練習口語。
【設計意圖】在生成環節引入思考泉州特色小吃——潤餅的制作過程、配料以及方法這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任務。先播放課前使用希沃剪輯師剪輯的關于潤餅制作過程的視頻,給學生以直觀的視覺印象。而后借助“希沃白板5”插入關于潤餅配料的單詞思維導圖,并在思維導圖的節點上插入配料圖片鏈接,能夠使學生將思考過程可視化,使英語學習更好地體現真實性和交際性特征。
(3)口頭表述制作潤餅的過程。
【設計意圖】借助思維導圖和圖片表述“Make my own Spring Roll”,思維導圖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培養英語思維能力,在知識的自主建構過程中加速知識內化。學生的表現欲得到很好調動,有效實現互動教學。同時,對比中西飲食文化差異,了解本土小吃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這既是對聽說課的一種延伸,也是情感的升華。
Step6? Summary &Homework
(1)借助思維導圖功能總結本課所學。
(2)作業布置:①借助思維導圖設計繪制三明治的過程。②完成練習冊SectionB。
8. 板書設計
Unit 7 Topic2 Section B
I'm not sure whether I can cook it well.
______ did well.? ? ? ? ? ? ? Five steps:first, next, then
______ did better than...? ? ? ? ? ? ? after that, finally...
______ did best of all.
Sentences: Hamburger Group VS Sandwich Group
-Would you mind if we learn to make it from you ?
-Of course no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二、教學反思與小結
“希沃白板5”的運用突破傳統教學形式,使教學形式更加靈活,課堂具有交互、生成、全員參與的特點。但無論技術在教學中運用到何種程度,課堂的主體永遠是學生,主導永遠是教師,技術的使用始終是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的。不能為了技術而技術,技術的使用始終不能“唯技術論”。正如課標指出的: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校條件和學生實際情況,積極學習并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的作用,使各種教育技術和手段都能科學、合理、恰當、簡約地為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果而服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