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文
【摘 要】在當前新課程標準變革的背景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已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因此在小學英語讀寫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通過合理的問題設置以及文本解讀,進而達到提升學生邏輯思維以及批判思維能力的目的。本文將對小學英語讀寫教學課堂中推動思維發展的路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英語;讀寫教學;思維能力;問題創設
1.引言
小學英語課程作為提升學生基本素養以及思維品質的重要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提升思維創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礎。英語教師需要在課堂上設置更多具有開放性的題目,使得學生能夠在思考和表達的過程中,提升思維活動的活躍程度,進而為提升學生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2.小學英語讀寫教學課中的思維發展路徑
2.1課堂設置疑問,培養學生英語讀寫教學課中的思維習慣
小學生的身心還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通過合理的問題設置提升英語讀寫教學的形象生動性,同時基于學生認知水平而設計的教學問題,也將達到激發學生想象力以及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目的,為培養小學生的思維品質奠定良好基礎。在讀寫教學課堂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教材中的圖片進行想象,進而引導其能夠更好地理解問題設置中的含義,構建具有趣味性的思維結構。在英語的閱讀課堂上,教師應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引導學生基于表面語句進行合理想象和聯想,使得學生能夠認知到情節與語言表達之間的關聯性,進而引導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譯林新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 Unit 2“A new student”一課時,教師可以以疑問的口吻向學生提問:“How many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Do you like the school?”通過不斷地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將能夠更好地通過激發學生思維優化英語口語表達的邏輯性,例如有的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回答“There are 25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并后續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能夠將教材上的內容表達出來,為提升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奠定良好基礎。
在問題提出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通過口語書寫以及口語表達的方式展示自身的看法和見解,進而為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奠定良好基礎。而在提問時間的選擇上也需要做好不同時段的優化選擇,其中主要有課前提問,引導學生能夠基于問題深入到課程的學習中,而后是課中提問,通過進一步的問題設置使得學生能夠對知識內容產生更加濃厚的探究興趣,最后是課后提問,使得學生能夠在問題提出的基礎上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進而提升其整體的歸納總結能力,同時也更加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總的來說,英語教師在英語讀寫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基于由淺入深的原則展開內容講授,并且通過層層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思考和質疑的過程中培養批判性思維,進而為深化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奠定良好基礎。
2.2歸納凝練信息,優化邏輯思維能力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學會做好關鍵信息內容的歸納和總結工作,以此為后續的寫作提供豐富素材,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標注關鍵信息的方式將文章中的內容進行凝練整合,同時也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對整篇文章的閱讀進行核心思想的轉述和改寫,由此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而優秀的寫作文章大多通過模仿而來,只有不斷地積累優美的詞句,才能從整體上提升寫作文章的美感。因而英語教師要加強學生仿寫能力的訓練,從而提高語言表達的流暢性。讓學生根據課文進行仿寫實際是讀寫結合教學的一大途徑,學生在仿寫過程中既可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刻理解,也能讓學生的文筆寫作能力得到提升。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表現手法進行寫作,從而提升文章寫作的技巧性。例如在小學英語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7“At weekends”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并朗讀課文內容,同時將其中相關的句型句式記錄下來,進而將其融入到寫作主題“My weekends”中,由此更好地提升文章寫作表達的清晰明了性,進而為優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2.3多角度看待問題,發散學生英語讀寫教學課中的思維
英語的語法知識一般具有概括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運用語法點,實現舉一反三運用能力的提升,將英語課文中蘊含的英語語法點進行深化利用,進而更好地達到發散學生英語讀寫教學課程思維的目的。小學英語教師作為英語讀寫教學的主體,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對課文文章內容的深化理解,在課堂上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整合,進而為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7“At weekends”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其它用at表示的短語,期間學生將通過知識儲備的調動說出不同答案,其中包括“at month”意思是“按月”,“at work”意思是“在工作”,“at years old”意思是“年老”,進而在不同詞組出現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at”是否都是“在”的意思,由此在師生相互探討的過程中對“at”的用法以及表達含義進行歸納總結,最后英語教師對“at”的用法進行補充說明,并將其與介詞“on”和“in”進行比較與提問,加深學生們的印象,教師還可以引導其進行深化變形,進而將相應的用法融入到文章寫作中,為優化學生的思維表達效果奠定良好基礎。本單元有更多關注單詞“chat”,現在分詞“chatting”,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問學生“你們知道其他單詞在遇到介詞時變形的結構嗎?”學生通過思考想到的詞語有“sit”“begin”“put”“swim”“hit”“run”“win”,由此教師可以引導其將動詞變形的形式書寫在練習本上,進而更好地契合其思維活躍度,為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奠定良好基礎。所以,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教材內容的某個知識點,從而引導學生聯想記憶,發散思維,既是對英語知識的再回顧,又是對英語知識點的再總結和整理,有利于學生的英語知識的系統學習,同時也將能夠為英語作文寫作提供更加豐富靈活的素材,進而為提升英語讀寫質量水平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