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燕芬
【摘 要】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人們越來越關注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養,所以在基礎教育階段也在不斷地探索更加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學模式。而小學科學是一門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科目,在它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此,教師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策略不斷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基于此,文章將主要從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有效策略出發進行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科學;質疑能力;培養策略
質疑能力能夠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反思和發展,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正處在不斷發展的狀態,在這個時候培養他們的能力,能夠促進他們核心素養的形成。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該緊緊抓住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黃金時期,為他們創造能夠發表質疑意見的氛圍,從而不斷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一、設計精彩導入,激發學生的質疑興趣
導入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只有設置一個趣味性強并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課前導入,才能在教學初始階段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真正發揮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的導入原則,而當學生集中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中時,就能對教材中的內容或者教師延伸的內容產生質疑的興趣,從而為培養他們的質疑能力打下基礎。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部分小學科學教師不重視導入階段的重要作用,或者照本宣科教材中的某一個例子作為導入語,或者以與科學課程毫不相關的其他話題作為導入語,這兩種方式都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甚至會將學生帶到其他情境中,這樣就不利于學生在小學科學的學習中發展質疑能力。因此,為了在小學科學中產生質疑興趣,不斷發展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語言的引領作用,結合課程教學的內容,設計一個精彩的導入,增強導入的趣味性,通過這種巧妙的方式,引發學生的質疑。例如,在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動物怎樣繁殖后代》的教學中,教師在導入時可以用一種帶有懸念和疑問的語氣,激發學生的質疑興趣,如:同學們,小明家有一只非常可愛的狗狗,最近它要生更多可愛的小狗狗了,你們想知道小明家的小狗狗是怎樣出生的嗎?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吧!聽了教師的導入語,學生紛紛產生了質疑興趣:那小明家的狗狗是怎么有小狗狗的呢?學生們開始激烈地爭論起來,教師也就可以把握這個時機,引入課程主題。
二、加強科學演示,引起學生的初步質疑
在小學科學的課程內容中,有一部分內容是需要進行實驗教學的,這種方式相比于單純地講解理論知識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學生也能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和探究,從而初步引起他們的質疑。而在當前的大部分小學科學課上,由于課程地位的邊緣性以及教師教學觀念落后等因素,學生很少有機會親自觀看科學演示,也就無法在教師的演示和提問中發揮自己的質疑精神,這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以及科學素養的提升。因此,為了改善這一狀況,在科學教學中引起學生的初步質疑,教師可以加強科學演示的作用,通過自己的示范實驗,讓學生在觀摩中體會到科學的奧妙和魅力,并根據教材內容上的理論知識對實驗現象進行質疑。例如,在蘇教版小學科學《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奧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科學的演示實驗,用瓦楞紙板條以及塑料瓶的瓶蓋,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制作成一個與自行車鏈條相似的裝置,然后搖動大輪的那一面,同時觀察小輪的轉動情況,接下來再搖動小輪,并觀察大輪的動向。學生看到了這個實驗就會產生疑惑,為什么大輪小輪之間會互相牽制,這個組合的名字叫什么?它是依靠什么原理運動的?當學生產生這樣的疑惑之后就會形成初步的質疑,然后自主進入科學學習中找尋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方式相比于簡單的灌輸式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
三、突出教師引導,增強學生的質疑勇氣
小學生的年齡尚小,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也沒有得到明顯的發展,所以在學習中他們已經習慣了教師的灌輸式教學,被動地依賴教師對自己的幫助,這樣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學生質疑能力的形成。而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還決定了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旺盛的性格特點,所以教師要把握住這個機會,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引導他們在學習中產生質疑,發展質疑能力,不斷增強他們的質疑勇氣,從而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增強他們的鉆研欲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導入階段或者總結階段為學生講述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質疑事件,即伽利略質疑亞里士多德的經典理論,伽利略認為“兩件重量不同的東西從同樣的高度落下,都同時落地”,這就與亞里士多德“重的先落地,輕的后落地”的理論相悖,而在伽利略后來的實驗中證明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這個故事就說明了現有的科學知識也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而在具體課程的章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語言鼓勵的方法,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從問題中產生質疑,這時教師應該鼓勵他們的創新想法,從而使學生在質疑中收獲滿足感,為日后的學習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消失了的恐龍》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質疑,為學生提供恐龍模型,并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這與真實的恐龍相似嗎?學生就會產生疑問;既然恐龍已經滅絕了,那么恐龍模型是根據什么產生的呢?從而讓他們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質疑和探究。
四、營造質疑氛圍,發展學生的質疑能力
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課堂氛圍與教學環境對發展學生的質疑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只有為學生營造適合質疑的氛圍,學生才能在產生興趣之后進一步實施質疑行為。而在傳統的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已經習慣于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滿足于現有的教學成果,不愿意做出改變,而學生迫于教師的權威也不敢發表自己的質疑和意見,久而久之,學生的質疑能力就被扼殺在搖籃之中,這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質疑氛圍,讓質疑元素充斥在小學科學的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入現代教學技術,利用直觀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質疑氛圍,使他們能夠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充分表現自己的科學才能,不斷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例如,在《白天和黑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晝夜交替的模擬場景,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白天和黑夜是如何產生的,并進一步提出在太陽下人為什么會有影子的質疑觀念,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以及圖書館藏書等方式,了解到這一現象的科學解釋,從而使質疑成為學生探究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