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陽
實踐育人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有效方法,是實現三全育人大格局的重要途經。通過實踐育人不僅能夠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勞動觀,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思政課實踐育人活動創新等方面,高校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作用,不斷地豐富實踐育人活動的形式,推動高校思政課實踐育人活動蓬勃發展。
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實踐自古以來就是教育的重要內容,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需要培養一批批既有堅定理想信念同時也具備實踐能力的時代新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并強調要做到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凸顯了實踐育人理念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新時代新發展對教育事業特別是思政課程提出了更加明確的新需求。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創新課堂教學,給學生以深刻的學習體驗。這種課堂教學的創新就是要以實踐為基礎,將實踐育人理念融入課堂,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養成學生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形成為黨育人、鑄魂育人、實踐育人的大格局。
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
立德樹人是思政課的根本任務,大中小學的思政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道德認知更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立德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大力推崇的三不朽境界之首,立德不僅要求學生要有豐富的道德認知、良好的道德修養,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將知識內化于心、外顯于行,實現知情意行四者的有機統一。如何將知識的內化和行為的外顯統一起來是教育學家們一直在不斷思考的問題。在過去我們往往重知識,使得很多學生頭重腳輕,造成了學生理論豐富、實踐動手能力差等諸多問題。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成長,提出思政課要做到八個統一,其中一個就是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高校思政課不僅要增強其理論基礎,更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好的服務社會。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不僅能使思政課活起來,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思政課真正的入腦入心。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最大程度的實現思政課的育人功能。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內在需求
思政課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這個根本要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說具體了,就是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新時代新發展對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的青少年不僅要有豐厚的知識儲備,也要有過人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應該是綜合素質突出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從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通過實踐活動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思政課要有理論深度,更應該在實踐中鍛煉青少年的各項能力。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就應該在大中小學分階段、有側重的開展實踐育人,這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內在需求。
服務社會教育功能發揮的有效途徑
服務社會是高校教育功能之一。美國著名教育家歐內斯特·博耶在 20 世紀針對美國高等教育的一項調查報告中就大學課程設置指出:“在多樣化中,必須強有力地肯定社會集體的要求。這意味著本科生教育要幫助學生超越自己的個人利益,了解他們周圍的世界,發展公民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并發現他們作為個人如何才能對他們是其中一分子的社會作出貢獻。”實踐育人活動在高校的廣泛開展不僅實現了學生實踐技能的鍛煉,也實現了更好服務社會的教育功能。例如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活動、大學生創業比賽等實踐活動,不僅能增強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同時也能夠在社區需要時提供援助,幫助社區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實現了服務社會的功能。

近年來,隨著思政課改革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實踐育人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嘗試和應用越來越廣泛,高校應進一步統籌發展思政課實踐育人環節,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的育人優勢。
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對高校實踐育人的理論支持
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政課無論什么時候都離不開這個宗旨。堅持為黨育人就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使學生養成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是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理論基礎,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就要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因此,高校思政課實踐育人活動的開展也要緊緊依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學生在進行實踐活動時難免會發生一些突發情況,面對突發問題學生一旦產生畏難情緒或者抵觸情緒會直接影響實踐育人的成效。此時就需要思政課教師以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正面疏導學生的情緒。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幫助學生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克服畏難情緒。引導學生利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而提升其實踐能力。
整合育人資源、豐富實踐教學活動
在思政課實踐育人環節,不僅要依托思政課的主要陣地同時也要整合學校各項育人資源豐富實踐教學活動。首先,要充分發揮好思政課的主要陣地。近年來隨著實踐育人理念的廣泛深入,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也更加豐富多彩。例如在低學年開展微電影拍攝、討論、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在高學年開展自學自講、大學生創新大賽等多種實踐活動,真正的讓學生接觸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加深理論學習。豐富的實踐活動既能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也能增強社會責任感。其次,要整合高校思政實踐育人資源,完善高校實踐育人環節。思政課雖然是實踐育人的主陣地,但是同時也應該充分整合高校黨委、社團的實踐育人資源,通過開展黨課、青年志愿者活動等方式將實踐育人持續深化,打造多方位實踐育人活動。高校思政課實踐育人想要高質量的完成,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而有所創新。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思政課的改進提供了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在課程實踐中,繼續要發揮思政課的教學優勢,也需要借助一些新媒體手段,讓思政課實踐育人效果更為突出。借助新媒體手段能夠使得思政課實踐育人的優勢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進一步增強吸引力。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形成全新的育人模式,既要抓好線上平臺,也需要拓展線下空間。借助現有的信息化手段,可以開發一些以思政課實踐育人為主題的APP,營造良好的網絡空間環境。同時整合線下的資源與大學生的心理需求相結合,通過一系列的校園文化活動,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良性互補與循環。
創造學校、社會、家庭共同發力的實踐育人環境
思政課實踐育人緊緊只依靠高校完成是不完整的,必須形成大中小學思政課螺旋式發展、社會家庭共同發力的實踐育人環境。首先,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實踐育人環節的一體化建設。大中小學思政課應該是螺旋式上升的,思政課實踐育人活動也應環環相扣。例如讓大學生的實踐活動參與到中學和小學思政課課堂,走出自己的大學課堂,既實現了大學生的實踐活動,也讓中學生和小學生能夠和大學生互相交流形成較好的育人效果。其次,綜合社會、家庭打造全方位的實踐育人環境。在實踐育人過程中也用充分發揮社會和家庭等教育環境,提供更多、更廣泛的實踐機會。例如,學校和企業合作,提供合適的實踐崗位,幫助大學生增加實踐體驗,在具體的工作崗位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通過全方位實踐育人環境的打造,讓大學生堅持知行合一,從小事上下功夫,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體驗,能夠進一步的積累實踐經驗,也能夠將自己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加以應用。
實踐育人是培養時代新人的內在需求,也是推進思政課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重要方法。高校思政課應該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鍛造學生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新鮮血液。
[基金資助:2020年度通化師范學院科研基金項目思政專項《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背景下實踐育人策略研究》(編號:202055SZ);2020年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究專項《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案例資源共享研究》(編號:2020SKZGG008)]
(吉林通化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 - 03 - 19.
[2]張亞.提高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的實效性[J].中國高等教育,2011( 20): 34 - 35.
[3]周蕊,王海成.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課程化及實現途徑[J].高教學刊2019( 1) : 159 - 161.
[4]陳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1):43 -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