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帆
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的企業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很多的大集團公司會有下屬分公司和辦事處。相應也會隨之產生相適應的管理和控制模式來實現與下屬公司之間的聯動,從而保障下屬公司的收益和推動整個集團的發展。
本文將對集團公司與子公司關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概述,然后分析和研究集團公司對于子公司的管理與控制的主要手段以及常見的模式。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企業的管理也在不斷革新,對于集團母子公司之間關系問題的處理,是偏集權還是偏分權,選擇什么樣的管理與控制模式等問題進行研究。不同的方式和模式都需要管理者對自己的集團有充分了解。接下來本文將從這些方面進行分析,以供大家參考。
集團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關系一直都是令企業高層頭疼的問題,因為一般集團公司與子公司的辦公地點不在一處,信息流通延緩甚至可能出現虛假信息流通。在集團公司與子公司的關系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集團與子公司不齊心,即集團公司方面害怕子公司等到發展成熟之后脫離自己的控制,于是就加強對子公司在財務、質量和市場方面的控制;而子公司方面卻反映集團公司在各方面把控太過度,導致子公司缺乏自主權,導致子公司太依賴集團而失去獨立決策和適應市場的能力,挫傷了子公司方面的積極性,最終可能導致子公司發展停滯不前。
在某個階段對于集團公司與子公司的關系處理都是圍繞如何進行集權與分權的關系進行的,換句話說就是探討是否讓子公司擁有更多的自主處理權。如果采用集權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集團公司控制子公司,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這樣就會不利于激發子公司的積極性,凡事依賴集團,可能對企業的發展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采用分權的管理模式,那么子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掌握主動權,能夠結合自身的發展需要以及當前的市場環境及時調整發展策略,從而掌握市場中的主導權。但是,分權的管理模式將會對集團公司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降低規模經濟所帶來的效益。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學術界關于集團公司與子公司關系研究發生了新的變化,更多的學者試圖通過圍觀層面來分析兩者的關系。大數據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也隨之發生了新的變化,不同的專業領域下集權與分權的處理方式將會對集團公司的發展戰略產生影響,因此,如何結合集團公司自身的發展規劃以及行業特點來選擇有效的管理與控制模式是企業經營管理者需要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所謂集團公司就是指由控股公司和子公司以資本為紐帶組成的母子公司制組織。那么,集團公司對子公司該如何進行管理與控制呢?筆者這里介紹幾種主要的管理與控制的方式與手段,具體如下。
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管理與控制的主要方式
集團的控制可以分為公司內部控制和外部資本控制,公司內部控制可以解釋為:對于集團公司來說,企業經營管理的目的就是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以及市場環境來制定發展策略,并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來推動企業完成相應的經營目標,這是控股公司和子公司共同的理念。為了實現這些目標,集團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領導對所管轄的公司進行控制。資本外部控制則可以解釋為:當集團的母公司擁有對于下屬子公司在資本或者財務控制權,那么,子公司與母公司便為一個整體,子公司需嚴格遵循母公司的決策與規范,這種對子公司進行的控制。
集團公司對于子公司的外部資本控制方式,我們又可以將其細分,可以分為行為控制與結果控制這樣的兩種控制方式。
1.行為控制
這種集團公司對于子公司的控制手段是通過對其下屬子公司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決策等方面進行較為直接的影響,對下屬子公司進行有效的控制。采用這種模式來管理和控制子公司的關鍵在于對子公司的了解程度要深,即集團公司成員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下屬子公司都在從事什么,有什么經營活動,只有知道其下屬子公司所從事的行業和進行的經營管理等活動,才能通過這些了解到的內容對子公司進行評價/考核,然后根據情況對子公司進行相應的獎勵。如果一個集團公司中的管理者對子公司所在的主要行業和所面臨的主要競爭對手非常了解并有較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那么為了確保企業經營管理業務能夠正常開展,集團公司需要加強對子公司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決策等方面的控制措施,以財務決策為例,通過引入財務共享中心的形式能夠實現財務管理的有效統籌,提升財務效率的同時,降低財務決策帶來的風險問題。
2.結果控制
隨著集團公司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了滿足自身的經營需要,集團公司往往會設立大量的全資子公司來實現自身業務領域的延伸,為了提升經營效率,集團公司需要對子公司的業務體系進行全面的梳理。
針對與集團公司現有的主干業務關聯度較低的子公司,集團公司可采取結果控制的方式進行管理。對此,集團公司可針對子公司的業務經營狀況以及所屬的行業制定績效考核指標,通過績效考核指標的形式評估子公司的業務經營狀況,從而實現子公司經營管理行為的有效控制,提升集團公司整理的經營管理效率,避免子公司出現無序化的經營管理行為。
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管理與控制的主要手段
前面說到了集團公司對于子公司管理與控制的主要方法,那么接下來說一說集團公司對于子公司管理與控制的主要手段。一般來說,集團公司常用兩種管理手段:一是控制管理財務,二是控制管理人事。
控制管理財務是中國集團公司母子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重要核心,集團公司股東可以自行建立以當年目標企業利潤收入為預算基礎的全面財務預算制和財務管理控制模式。
控制管理人事一般都是跟著財產控制走,即擁有財產權也就擁有,人事權這也是為了通過人事權來保障財務的安全。這種手段一般就是意味著出資方負責應用人才/負責管理/負責派人進行管理等。一般集團公司會選派高層的管理人員進行一級一級的管理。
1.資本控制型
資本控制是市場中常見的控制模式,資本控制型指的是集團公司通過資金入股等形式獲得子公司的控制權,當集團公司擁有的股權達到一定規模即可獲得子公司的實際控股權。與其他控制模式不同的是,資本控制性主要依托于資本市場的力量,借助股權控制的形式在集團公司與子公司之間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從而對子公司的經營管理決策施加影響。如集團公司可通過全資子公司全體股東大會和公司董事執行委員會,對子母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人員進行管理。這種情況中,母公司預期收益主要還是來源于子公司的利潤分紅。
2.行政控制型
指一個企業集團的母公司通過投資或者兼并,取得其子公司的絕對行政控制權,由此形成模式。這種模式,子公司的經營生產管理產品與業務經營發展路線及其方向等應該由母公司法人來負責制訂,子公司所有投資收益都將全部轉讓出售給母公司。
3.參與控制型
主要指的是集團母公司通過投資組建控股的子公司,子公司管理層以自然人名義組建的子公司,參與控制子公司的形式。此模式是子公司的管理層人員成為其子公司的主要股東,既然是股東,那么這樣就能讓這些管理層人員進入子公司的決策組織,目的是讓母公司的管理層人員與子公司的管理層人員相互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便于母公司與子公司在各種決策的制定上更好地進行協商與配合,促進母公司與子公司的共同成長與發展。
國家經濟不斷發展,大集團涌現,企業的管理模式順應發展做出改變,對于這種大集團的母公司對于子公司的管理與控制問題一直備受大家的關注。本文對此簡單地進行了介紹,不同的集團有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生存方式,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集團的對于子公司的管理控制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可盲目地、不做任何調研地采取某一種管理控制模式,這都是需要集團自行摸索,本文僅供參考。
(廣州風神汽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