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潤宜 黃子容 鐘瑤
〔摘要〕如何在各中小學校完善和落實“三預”(預防、預警、危機干預)工作機制,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和積極心理品質,預防和減少學生由于心理失衡而產生過激行為和傷害事故,逐步建立校園自我傷害危機預警系統,成為擺在家長、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面前的重大課題。本文對中小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探究,并對心理危機的成因進行分析,創造性地開展心育工作,形成了基于政府心理服務機構的中小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模式,為廣東省東莞市中小學的心理危機管理系統的構建提供了理論參考,為教育管理部門提供了操作指引。
〔關鍵詞〕心理危機;危機預防;家校合作;中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17-0054-02
近年來,中小學生由于生理發育、學習壓力、家庭不和、情感受挫、同伴關系受挫等原因導致的心理危機事件頻見報端,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的沖擊和傷害。
2019年2月中國第一部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以下稱報告)發布。報告指出,青少年階段心理健康指數隨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初一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初二、初三學生次之,高中最低。而教師職業人群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趨勢,抑郁、焦慮、偏執等問題出現遞增趨勢。
在2019年春季,廣東省教育廳下發關于《加強春季學期中小學生心理危機識別干預工作》的加急文件,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并及時上報心理危機排查情況。由此可見,中小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與干預工作形勢緊迫。
一、心理危機的定義
心理危機是指當一個人面臨困境時(如重大災難事件、家庭變故、考試失利等),他先前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慣常的支持系統不足以應對當前的處境,即他必須面對的困境超過了他以往的應對能力,這時就會產生暫時的心理困擾,這種暫時性的心理失衡狀態即心理危機。
二、心理危機預防的重要意義
(一)當前學生成長的需要
中小學生心理危機事件頻見,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的沖擊和傷害。中小學生由于生理、心理發展的不平衡及生活事件的影響,容易產生各類心理危機,如不能及時發現并實施幫助,會嚴重影響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校園心理危機工作規范化的需要
廣東省教育廳繼2008年印發《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范(試行)》《中小學建立心理危機“三預”工作機制事實方案(試行)》后,于2016年又對其進行一次修訂。文件里指出,各中小學校要完善和落實“三預”(預防、預警、危機干預)工作機制,培養中小學生的良好個性和積極品質,預防和減少學生由于心理失衡而產生過激行為和傷害事故,逐步建立校園自我傷害危機預警系統。在社會多重因素影響下,中小學生心理危機具有突發性、隱蔽性等特點,預防難度大,對校園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是極大的挑戰。因此,以發展性心育為主的預防措施非常必要,以課程推進、全員育心的理念為基礎的預防措施更有實效性。
(三)中小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現狀的需要
如何對中小學生心理危機問題進行有效管理,成為擺在家長、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面前的重大課題。國內外對中小學生心理危機的研究不多,很多研究主要是針對一些有明顯的情緒與行為問題(如網絡成癮、自殺傾向或行為)的學生,缺乏對廣大中小學生的普適性。所以,在預防措施上,應更加注重全體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建設;在干預措施上,要創新方式,聯動多方資源,注重朋輩互助。
三、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的策略
(一)發揮政府心理服務機構的資源作用
中小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系統由國家(政府)、家庭、學校、社區這四個子系統共同發揮作用,尤其是國家(政府)在這個系統中發揮著主導、指揮、協調等重要作用。為此,開創性地組建政府公益心理輔導機構,致力于構建以政府部門為主導的中小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系統,建立危機應對網絡,以便在危機事件發生時和發生后,可調動整合社會力量進行及時有效地干預。
(二)雙管齊下,提高轄區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1.提升全員育心意識,拉近師生距離
結合“全員育心”的要求,要求全體教師要做到:教學態度體現關愛、教師眼神傳遞關愛、教學語言表達關愛、教學行為顯示關愛。在開學三周內,對學校所有學生進行全覆蓋的“談一次話”“走一次心”“送一份禮”,進一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不僅僅傳道授業,還是學生學校生活的陪伴者、學習生涯的引導者、成長路上的關愛者等。另外,老師對學生的了解也不再僅僅局限在分數上,學生的形象也變得更立體,在了解基礎上才會有理解,有了理解才會有更多的尊重,由此降低師源性的傷害,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誼。
2.心育短課滲透,增強心理能量
心理教育應重在日常的發展性心育的開展,因此以“課程推進”的理念,開發心育短課,從學習、人際、親子、自我等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主題,通過每天十分鐘心育正能量的引導,幫助學生獲得感悟,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3.通過創新方式排查青少年學生心理危機
學校作為中小學生生活學習交際的主要陣地,定期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識別與跟進非常關鍵。結合實際,創新模式,在學生長假返校前后開展心理危機隱患排查,并對高危和特殊個案進行跟蹤輔導,實行行政、班主任、心理教師三級包干制的跟蹤輔導機制,力求將危機提早轉化。
4.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動態
在春季、冬季、開學前后、重大考試前后等特殊時期,加大對學生的關注,尤其要關注那些曾經是重點關注對象的學生。另外在第二學期,尤其要關注六年級、初三年級、高三年級等升學班學生的心理動態,做好考前、考中及考后學生、老師及家長的心理指引及疏導工作,如開展傾聽一刻鐘、心理減壓團輔活動、正念呼吸、蝴蝶拍等活動。
(三)加強家庭教育知識科普
1.借助關愛生命微電影、積極心理小視頻、每周心理短語等惠及家長
通過自主編導關愛生命微電影、積極心理小視頻、心理短語等方式,向家長普及心理知識,傳授親子溝通及家庭教育相關技巧。作為中小學生心理危機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教育至關重要,不適當的家庭教育觀念、方法及親子關系危害很大。而微電影、小視頻和短語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科普宣傳心理知識與育兒觀念,優化親子關系,增進親子之間的和諧,降低學生心理危機的風險。
2.創建家校協同合作關系
和諧的家校生關系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沃土。學校應高度重視家校共育,密切家校聯系,做好家長工作,共同為孩子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生活環境。要通過班主任、科任教師把家訪做到位,在家長面前多表揚孩子,讓孩子覺得學校理解自己,使學生充滿信心,防止講問題過多讓學生緊張、家長焦慮。同時要加強與家長溝通,爭取理解、支持和配合,引導家長學會建立良好親子關系,避免因催促作業、手機管理等問題產生激烈親子沖突。
參考文獻
[1]蔣赟,邊玉芳,王一鈞. 青春期心理危機現狀探析[J].教育科學論壇,2007(8):69-70.
[2]汪玲,譚暉.青春期心理行為的危機干預[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8):897-898.
[3]李飛.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策略[J].心理學理論,2014(27):94-95.
[4]郭旭霞,劉月紅.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變革路徑[J].呂梁學院學報,2021,11(1):70-75.
[5]韓麗麗.青少年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與干預對策[J].世紀橋,2012(1):136-137.
(作者單位:1.廣東省東莞市南城教育管理中心,東莞,523710;2.廣東省東莞市南城中學,東莞,523710;3.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東莞,523710)
編輯/張國憲 終校/劉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