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優化的目標是打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可讓學生在指定教學氛圍中學習初中物理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科成績及核心素養。因此,在課程優化創新中,教師應注意設立平等、和諧的溝通交流環境,打造有效的教學空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基于此,就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及優化方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優化
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開發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學科觀念意識、科學研究思維及學科責任,以此實現物理教學的創新。但是,傳統物理教學側重點是物理學科理論,可能會限制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當做好物理課堂的優化設計工作,圍繞學生思維養成方式安排教學實踐方式,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類物理問題的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構建和諧的物理學科課堂
培養學生對現實問題的分析能力,要求學生在此過程中展開聯想、思想、探究與分析,有利于解決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難題。因此,教師應當創建各類物理探究問題,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展開聯想分析,有利于消除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不利影響。另外,探究問題呈現中,教師也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意識,可讓學生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形成全面、綜合的學科意識。例如,在講述“聲音”方面的內容時,首先教師應當做好教學設計,指導學生觀看聲音的傳播路徑及傳播步驟,讓學生細致感受聲音產生以及空曠地區發生的回聲現象。不少學生想到電影院也是相對空曠的,但是此時為什么沒有回聲?針對學生所提及的問題,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電影院的構造,說明IMAX、杜比音效的音色特色,說明電影院四周所使用的吸聲板,展示該材料可將內部空間的聲音進行吸收,促使學生明白回聲的特征。待完成某一具體案例的講解后,教師還可說明超聲波在生活中的應用,包括如聲吶、電子彩超等裝置,可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情境元素進行思考研究,進而擴充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1]。總之,教師可在課堂中提出各類探究性問題,要求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聯想、分析,并逐漸形成探究疑問,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
二、重視物理教學導入,凸顯教學重點
教學導入是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環節,所以教師應選擇科學的學科導入實踐方式,打造高效的教學氛圍。其中,每堂物理課開始前,學生的思維還相對不活躍,故教師應選用科學的教學思路,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及想象能力,可讓學生在短暫的學習體驗中快速進入狀態。例如,在“浮力”知識點教學導入中,教師可選用以下導入方式:①播放潛水艇上浮和下沉的狀態,讓學生觀察潛水艇體積的變化規律。②播放金屬塊放入溫水、鹽水中的情境,體現出金屬塊在水中的位置。在此期間,學生定會有諸多探究疑問,比如,為什么潛水艇上浮期間,體積會逐漸減少,此時浮力和潛水艇自身重力有什么變化?其中,教師可引出“阿基米德原理”這一知識點,可讓學生從排水、儲水的角度思考物理學科方面的問題。當完成教學引導后,教師可要求學生說明自己在學習中所收獲的成果,并說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經歷,可為物理學科的后續教學提供有效建議。譬如某位學生說出“救生衣和游泳圈都是用塑料或者泡沫合成的,這些物體通常都很輕,足以支撐得起人的質量,可能這就是人體有浮力的原因”,當學生提出這一問題后,教師可不急于解決該問題,可從浮力產生、浮力特點、浮力性質等角度說明浮力和重力的關系,能讓學生結合課前的視頻和提問展開充分的思維與聯想,也能讓學生產生探究欲望和物理學習興趣。
三、確立教學方向,融入學科鞏固練習
高效化初中物理課堂設計中,教師應當調研學生的認知、智力、思考、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素養,要求學生圍繞教師所設計的問題進行討論和鞏固練習,能幫助學生在體驗中形成全面發展的意識。其中,教師應融入創新化的教學思路,切不可僅闡述課本理論內容,反而會致使學生形成厭煩心理。例如,在“慣性定律”這一知識點教學目標確立中,教師可說明力與慣性之間的聯系,要求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提出關于該問題的猜想方法,圍繞這個問題展開分析和實驗論證,最后再指導學生對慣性的影響條件進行分析[2]。此時,教師可根據本課的重點提出猜想問題,要求學生根據問題理論進行思考研究。譬如“橋梁上有一輛以車速65km/h行駛的面包車,假如此時汽車所受到的外力同一時刻突然消失,汽車會發生什么?”在這一鞏固練習的探討中,學生需要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影響條件,如題中汽車可能會出現三種狀態:①立即停止;②減速后停止;③始終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分析中,學生發現物體在失去外力前仍然是運動的,一旦外力消失,汽車不可能立即停下來,而其中汽車仍然是有自身重力的,所以汽車還是會受到力的影響,最后得到只有③是正確的。總之,教師應在課堂中講述經典的例題和探究題型,指導學生在學習、作業中發現物理知識點的理解思路,有利于解決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教師應避免“題海戰術”在課中和課后練習的滲透,具體應采用精練、精講、少做的形式,要求學生反復思考同一類別題型的考查方向及考查思路,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課堂優化設計中,教師應當設立特色的、個性的、科學的教學氛圍,指導學生切身融入學習體驗中,從而激發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思考探究欲望,這對構建高效化的物理課堂教學氛圍是有利的。
參考文獻:
[1]鄒中華.論初中物理教學中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6):104-105.
[2]馮永禮.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J].才智,2020(13):20.
作者簡介:陳寶軍(1972—),男,漢族,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人,本科,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