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緣園
摘要:本文是一個大二學生因失戀、人際關系引發的焦慮、抑郁情緒分析報告。根據求助者焦慮、抑郁產生的心理機制及社會因素,對其進行了積極心理干預療法。積極心理干預以強化求助者“積極資源”為目標,.以挖掘求助者積極變量為手段,.通過積極資源”,來消解消極情緒的滯存影響。通過積極心理干預,調動求助者的積極情緒、思維、關系,從而消除焦慮、抑郁情緒,咨詢效果明顯。
關鍵詞:焦慮 抑郁 積極心理干預
一、個案概況
小鳳(化名),女,20歲,大二學生,家中老大。
(一)主訴:上大學之前一直都是十分乖巧、懂事的學生。上了大學之后,因自卑開始墮落。1.戀愛方面:大一下學期談了一個男朋友,由于是第一次戀愛,總喜歡患得患失。最近,我跟男友鬧分手。其他同寢室的女孩的男朋友都會給女朋友買早點,下雨給女孩送雨傘,晚上約著一起逛操場,可自己的男朋友這些從來沒做過。男朋友的態度讓自己內心很不安,于是出現焦慮情緒。每次生氣分手后,都會不顧面子給他買好吃的,說好聽的話求他和好。之后又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回報,我對他好是因為我希望他也能對我好。于是我又提分手,之后又求和好,分分合合十多次了。2.和好朋友相處:對感情很專一,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叫田田。我的好朋友只有她,可是她卻有很多好朋友,她似乎并沒有把我放在第一重要的位子上,我因此心里感到不舒服。她經常把我一個人仍在半路上,我經常因為此事很生氣,但我也不敢和她絕交。3.與室友相處:在商議事情時,不敢提出自己的異議。通常為了避免矛盾,我會壓抑自己真實的想法迎合大家。
(二)輔導員陳述:性格較內向,對自己要求嚴格,做人做事力求完美。
(三)心理測驗結果
1.SCL-90測試各因子分:軀體化1.8,強迫癥狀1.6,人際敏感3.1,抑郁2.3,焦慮3.5,敵對1.7,恐怖1.3,偏執1.3,精神病性1.2,其它1.7。
2.焦慮自評量表(SAS)分:粗分52分,標準分65分,提示有中度焦慮。
3.抑郁自評量表(SDS)分:粗分40分,標準分50分,提示有輕度抑郁。
二、原因分析
1.對未知事情追求“結果控制”導向,有完美主義人格傾向。追求完美,不能容忍批評或否定;對待未知事情的結果具有強烈的控制感和預期。
2.承受挫折和打擊的能力比較差。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一旦遇到挫折和打擊,容易引發過度的焦慮、抑郁情緒。
3.對人際關系沖突存在錯誤的認知與評價。看重人際關系表面的和睦,畏懼人際關系沖突,遇到沖突后一味隱忍、壓抑甚至討好。
三、心理咨詢策略與實施
(一)咨詢目標的制定
1.短期目標:通過體驗積極情緒、建立積極思維、積極關系消除過度焦慮,合理看待人際交往,增強幸福感。
2.長期目標:形成積極的思維模式、遇到挫折積極采取行動去解決,促進求助者達到人格完善。
(二)咨詢過程
1. 心理評估和診斷階段(第1次咨詢)
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收集求助者的癥狀、形成原因等資料,完成心理測驗,最終確立咨詢目標和方案。
2.咨詢階段(第2、3、4、5次咨詢)
幫助求助者分析和解決問題,從積極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發現積極資源,獲得積極體驗、養成積極思維、建立和維持積極關系,進一步采取積極行動去解決問題。
積極心理干預以強化求助者“積極資源”為目標,以挖掘求助者積極變量為手段,為求助者提供的心理干預方法。積極心理干預就是幫助個體發掘、強化和維持內在“積極資源”,幫助求助者消解消極情緒的滯存影響:一是通過修復自主神經系統,使身心處于平靜狀態;二是松解消極情緒掌控個體思維,促進個體轉向積極思維與行動。
積極心理干預對求助者進行了四次干預,每2周一次,每次50分鐘。具體如下:
(1)性格優勢干預。找出性格優勢一共分為四步:①找到積極特質,讓求助者通過24種人格力量測試(VIA)找到自身優勢。求助者的優勢為:對美和優點的欣賞、實性、堅持、原諒、團隊合作這5種;②列舉身邊人的優勢,讓其明白“尺有所長,寸有所短”;③想象自己最好的狀態,進一步來強化求助者性格優勢優勢;④最后和求助者一起討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自己的優勢,并通過不斷地練習提升自信心。
(2)“心流”積極情緒體驗干預。積極情緒有利于身體健康、增強自我效能,而心流是一種人在全身心投入一項活動時達到的最愉快的巔峰體驗。通過感知和欣賞積極情緒體驗(心流)來提升個人能力、發掘內在潛能。干預過程:①通過想象“最好的自己”尋找心流體驗;②實現“心流”體驗的詳細計劃和步驟。求助者說她最想活成真實的自己,不想為了迎合他人處處委屈自己。如:如何勇敢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但又不會破壞人際關系?實施步驟:第一、站在他人立場考慮問題,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更不要不回應(別人會認為你默認了,其實此時你的內心正波濤洶涌,但無人知曉);第二優雅表達自己想法或者建議,讓對方先接納、認同你,然后再去闡述自己的觀點了。多使用“我明白你的意思,同時,我有自己的想法、建議”(先肯定后補充)句型,避免絕對化(全都、完全、只是等)。求助者在心理咨詢室進行模擬,效果很好,通過練習掌握了新的溝通技巧。
(3)“希望”積極思維干預。“希望療法”是一種運用范圍廣、操作簡單的積極心理干預策略,目的在于增強求助者的積極思維。干預過程:①灌注希望:幫助求助者理解“希望”,從積極角度審視自己的經歷,挖掘給自己帶來希望的記憶,使其明白希望感是一直存在的,只是自己未曾留意,同時更重要的是,將目標具體化;②提升希望:幫助求助者探索實現目標的具體方法,特別是當求助者對于因實現目標克服困難的方法,進一步強化求助者的積極動力思維,增加求助者實現目標的希望。回顧人際交往過程,幫助求助者建立在人際交往中能獲得別人的信任等,鞏固取得的成就和希望,求助者的目標目標就是增強自己的存在感、自我價值;需找通向目標的路徑:一是不要壓抑自己真實的想法,也許你說出自己的想法會破壞你在他人眼中所謂的完美形象,但說出來才是真實的你,勇敢表達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意見;二是增強自我存在感、價值需要培養,發展興趣愛好、訂立學習目標;三是提前規劃好自己的職業方向與目標,如求助者希望進一步提升學歷和學習專業知識,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制定計劃等。
(4)“積極回應”積極關系干預。“積極回應”是指積極地、有建設性地回應他人,給與積極反饋。回應方式、反饋內容決定了人際關系的質量和主觀幸福感,因此能夠促進人際溝通,改善人際關系。積極心理干預鼓勵個體每天試圖進行積極回應練習,通過言語、行動對他表示熱情和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對求助者來說,積極回應不包括求助者委屈、壓抑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要求求助者去發現他人的優點并給與贊美,面對他人批評可以禮貌性回應“謝謝你的反饋”或“謝謝你的寶貴意見”等。
3.鞏固與結束階段(第6次咨詢)
咨訪雙方共同回顧了整個咨詢過程,總結求助者知、情、意、行各個方面的積極轉變和成長,強化與鞏固求助者獲得的積極資源,鼓勵學以致用,增強自我修復力,不斷完善人格。施測心理測驗,并與咨詢前對照。
4.咨詢效果評估
求助者表示人際適應、情緒狀態明顯改善。心理測驗結果表明不良癥狀有所緩解,具體如下:
SCL-90測試各因子分:軀體化1.4,強迫癥狀1.6,人際敏感1.7,抑郁1.7,焦慮1.8,敵對1.4,恐怖1.5,偏執1.2,精神病性1.3,其他1.6。
焦慮自評量表(SAS)分:粗分30分,標準分38分,提示沒有焦慮。
抑郁自評量表(SDS)分:粗分32分,標準分40分,提示沒有抑郁。
四、總結
通過采用積極心理干預手段,從找到運用積極特質、感知和欣賞積極體驗、訓練和養成積極思維、建立和維持積極關系等,用積極情緒體驗消解了求助者焦慮、抑郁情緒,達到了完善求助者人格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高正亮,童輝杰.積極情緒的作用:拓展——建構理論[J].中國健康心理學,.2010,18(.2):.246-248
[2]Silverman.D..The.electroencephalogram.of.criminals:.Analysis.of.four.hundred.and.eleven.cases[J]..Archives.of.Neurology.and. Psychiatry,1944,52:.38-42
[3]羅娟,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積極情緒培養對策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3):142-143
[4]段文杰,卜禾.積極心理干預是“新瓶裝舊酒”嗎?[J].心理科學進展,2018,26(10):1831-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