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天鴿 殷俊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影片《姜子牙》的敘事和人物塑造,解析造成該影片敘事偏差的詳細原因,發現其存在“編碼”與“解碼”的錯位、人物角色魅力值欠佳、高潮部分未能成功高潮三個方面的問題。分析該影片對國產動畫的視聽語言研究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關鍵詞:動畫電影;《姜子牙》;電影敘事;人物塑造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2-000-02
電影《姜子牙》是彩條屋影視公司繼《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后出品的第二部中國神話系列作品,其上映正逢疫情后電影市場回暖。雖然它因市場契機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收益,但其在觀眾口碑上卻高開低走,評論兩極分化嚴重[1]。影片公認的亮點僅有片頭的2D動畫和片尾與哪吒聯名的彩蛋。
但《姜子牙》在制作水準和創作理念上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成人動畫開辟了方向,具有先鋒價值與反思價值。
1 “編碼”與“解碼”的錯位
1.1 導演對內心的“編碼”
弗洛伊德在研究意識對藝術家的影響時表示藝術家也有一種反求于內的傾向[2]。
導演程騰在談及主角的創作時表示其理念源于自己曾經歷的認知失調和信仰缺失。程騰曾在美國生活多年,受到文化沖擊后選擇回國發展。他將自己的經歷滲透進“姜子牙”這個角色上,被重構的姜子牙代表的是現代人的“中年危機”。程騰希望將美國電影制作的效率和品質帶回國內,在談到獲得的經驗時他表示“與其說《姜子牙》是一次藝術創作,不如說是一次中國動畫的‘工業化實踐”[3]。
可以看出,《姜子牙》的初心是制作具有現實意義的成人動畫電影,并且推動國產動畫工業化制作的進程,這是導演對電影的“編碼”?!督友馈穼ι性谔剿麟A段的國產動畫市場而言,具有一定的先鋒價值。
1.2 觀眾未完成的“解碼”
影片的主線劇情中提出了類似“電車難題”的哲學命題,對此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提出了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概念[4]。影片中,當姜子牙重返靜虛宮追問天尊真相時,天尊拋出:“善只囿于眼前一人,就是罪過。”“舍一人便救蒼生,是神的宿命?!苯友拦虼穑骸安痪纫蝗巳绾尉壬n生?!薄耙蝗巳缏端?,蒼生如江海?!鄙裥耘c人性對應著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這一矛盾是影片面向成人的關鍵要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觀眾“解碼”影片的難度。
中國導演蔡楚生曾在左翼批評家的猛烈抨擊之下深刻反省,認為一個編劇或導演不是隨便把一個故事搬上膠片就算完事,他至少應該是一個作家,一個有獨特的風格、正確的認識且為大眾所有的作家[5]。對于《姜子牙》,導演程騰認可的最好比例是70%是經典,20%是創新,10%是個人特色[6]。因此,導演并不甘心電影落俗,在影片后半部分仍要安排姜子牙在完成戰斗后親手斷開天梯,將影片主題升華到“再無不公”這樣的高度上,也借此表達自己內心的思想。
由此可以看出影片真正要表達的是人權對神權的反抗,人的命運不能由神權、王權決定。但遺憾的是,如此高的立意,影片卻未在前期劇情中做好鋪墊,在后期高潮劇情中又被突然挑明,導致的影片邏輯不明、過渡生硬,最終造成影片敘事節奏斷層。對于這樣的劇情結構,創作者如不能引導觀眾正向“解碼”,就可能出現影評兩極分化的現象。
2 人物角色魅力值欠佳
在《姜子牙》的劇情敘述中,人物之間的情誼更多體現在背景設定上,而非電影鏡頭下。《姜子牙》中的主要角色有四位:姜子牙、申公豹、小九和九尾,除了申公豹之外,其他三個角色的塑造都略顯單薄。
2.1 認知失調的中年人
影片中的主角姜子牙(如圖1所示)帶有導演的個人色彩,它被設定為反映現實“中年危機”的職場“社畜”,其性格也表現出中年人的穩重,沉浸在自己的執念中。
在申公豹的劇情線中,申公豹與姜子牙師出同門,申公豹一直堅定地追隨姜子牙。姜子牙是申公豹的信仰的具象化,同時他對申公豹的情感自始至終都表現得平平淡淡。
在小九的劇情線中,獵狐人事件和風鈴骨片事件分別交代了故事背景,拉近了人物關系,但未能強調姜子牙的執念與小九的關聯。在姜子牙與小九的情誼方面,導演又未給二人之間創造更多的羈絆。姜子牙為小九做的事缺少行為動機,其執念像是被架空的信仰,是無依無據的“強迫癥”。
在主線劇情中,姜子牙初見小九就相信了她是人類,為此被貶入北海,直鉤垂釣,苦思十年。十年后遇到小九,他問不出小九的身世,選擇陪同小九前往幽都山尋找阿父。但遇到紂王后姜子牙卻因紂王的幾句臺詞便質疑小九:“幽都山,沒有人等你。”期間,影片沒有過多地表現姜子牙的心理活動變化,觀眾難以理解他并無法產生共情。
影片對人物的心理和思想表現過少,讓觀眾不能對人物整體形成一個立體的理解。
2.2 尋找自我的追隨者
影片開始時,除姜子牙外,第一個出場的角色是姜子牙的“兄弟CP”申公豹(如圖2所示)。在申公豹即將被九尾幻術侵入時,姜子牙飛身一劍將其救下,這樣的情節確立了姜子牙在申公豹心中的地位,也為后面姜子牙被貶入北海,申公豹伴其左右做了鋪墊。申公豹是因為“姜子牙”這個符號而追隨姜子牙。
人物的內心轉折在申公豹見到小九以后,他開始質疑天尊,質疑自己堅信的準則,開始尋找自己。當姜子牙需要天梯時,申公豹獻出自己的修為為其降下天梯;當姜子牙要帶小九進入歸墟時,申公豹主動選擇留下來攔住九尾,最終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申公豹一直羨慕姜子牙堅定地做自己、做英雄,因此它在危難時刻選擇放棄個人利益,為團隊爭取時間。
至此,申公豹完成了從跟隨到做自己的轉變。這樣符合邏輯的角色塑造,觀眾是可以感受到的,也符合全片中心句——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成為一個真正的神。
2.3 失去自我的無助者
影片的另一個主要角色是小九,又稱“蘇妲己”(如圖3所示)。在整部影片中,她先是封建王朝時期戰亂后的犧牲品,又成了天尊滅絕狐族的棋子,其個人經歷復雜且令人痛心,但可惜的是,這在影片中被渲染得較為平淡。在劇情前中期,小九表現出靈活善斗、充滿防備的性格特征,其背負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人性的貪婪對無辜之人造成的傷害,即獵狐人為了賞錢不由分說地追殺小九。可是獵狐人在生存環境被擠壓、世道大亂的境況下,有何理由不去追殺原本禍害人間的狐?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獵狐人和小九一樣只是為了生存而掙扎的弱小生命,問題的根本還是在于天尊妄圖一統三界的野心。但這一深層次的主線矛盾并沒有在這段劇情中體現出來。
而后,小九在九尾的懷里得知自己是阿父獻出的犧牲品后,僅說了一句“幽都山,沒人等我”,劇情便發展到了“四不像因護主失去生命”。這一段對小九情緒的渲染過于平淡,觀眾難以感受到小九尋找阿父時遇到同伴,然后帶著期望前往幽都山,但希望最終落空的悲愴之情。姜子牙帶著對小九的憐憫見證了這一切,其后的心境起伏也沒有被更多地表現。或許姜子牙可以在此與小九發展出更深入的聯系,以推動后續姜子牙為救小九先失去申公豹再違逆天尊的劇情發展。
在劇情發展后期,姜子牙向即將轉世的小九許諾:“來世,你會像個普通孩子一樣,有家、有朋友,有一個真正疼你的阿父。”它將希望寄托于一個決定出生的家庭,究其緣由,電影聯合導演王昕曾提到小九是以自己的女兒為原型創作的。這也許是小九被設定為留戀阿父的人物的原因之一。但影片對于小九的塑造過于扁平,只是俏皮地出現了,又平淡地離去。
2.4 難以立足的犧牲者
影片中的反派角色之一——九尾(如圖4所示),其原型是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千年狐貍精。在小說中它曾是女媧的一枚棋子,在影片中則是被天尊利用的又一枚棋子。
近年來,影視劇中多次出現極具魅力的反派角色,這類角色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他們也有難言的苦衷與執念。這樣復雜的角色往往能引起觀眾更多的思考。
九尾作為一族的領袖,有野心、有抱負、有能力,心懷族類。在角色塑造上非常有成為“魅力反派”的潛質,然而九尾的角色塑造停留在與姜子牙幾次碰面后的臺詞獨白及打斗戲份中。九尾作為天尊的棋子以及整部影片中出場較多的反派角色,它背負的亡族仇恨卻未能通過劇情設置體現。這既不利于向觀眾說明正反兩派的矛盾沖擊,也不利于劇情的發展。
從這四個角色來看,個體缺少立體的形象,兩兩之間缺少強烈的羈絆。角色塑造并不成功,很難令觀眾印象深刻。
3 高潮部分未能成功高潮
3.1 欠缺邏輯的劇情
影片的高潮部分令人費解之處較多,劇情邏輯也經不起考究。如姜子牙一直懷抱救小九的信念,卻輕易答應了天尊讓小九轉世,即直接放棄現在的小九的生命。由于影片中姜子牙未對這一提議表現出任何矛盾心理,弱化了姜子牙“救一人”的信念感。
影片結尾提到的“天尊的師傅都來幫姜子牙”。影片想要還給人們一個“再無不公”的人間,斬斷神仙對人間的管控,卻又讓比天尊地位更高的師傅鎮壓天尊,可以看出,人間自始至終都沒能擺脫神界的干預。
《姜子牙》作為一部動畫電影作品,在引出高潮部分與背后故事時未能運用好鏡頭的力量。如九尾在劇中多次提到“姜子牙根本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边@樣的“反派話術”經常在影視作品中出現可能會讓觀眾誤解為它是脫離劇情的故意“賣關子”,并產生不耐煩的情緒。
影片如能在前期劇情中加入更多的線索,那么在高潮部分對立意的升華、對真相的揭曉也就不會顯得太過突兀,也能避免出現單一的口述真相的方式。
3.2 美術設定值得考究
整部影片的美術制作在同期國產動畫作品中較為優秀,而高潮部分的美術設定略顯欠缺。姜子牙頓悟以后的外觀(如圖5所示)與《奧林匹斯星傳》中的宙斯形象雷同。而手握拳頭向天升空的造型,也在經典動畫作品《奧特曼》《鐵臂阿童木》中多次出現,已經是這些經典IP的角色象征。這樣的美術設定未能體現國產動畫應有的特色,給人“出戲”感。
另外,在動畫作品中,主角覺醒或頓悟以后的換裝可以為觀眾提供儀式感,成為形象符號,被觀眾爭相模仿,比如經典動畫《美少女戰士》《數碼寶貝》中都有這樣的橋段?!赌倪钢凳馈分性脫Q裝場景表現哪吒年紀增長后的蛻變。但是在《姜子牙》這部電影中,只有一次換裝,難以形成經典符號。而姜子牙雖然有內心的成長,但選擇用換裝處理這一過程,給人本末倒置的感覺。同時,表現主角頓悟的畫面構圖也平平無奇,稍顯敷衍。
不夠明朗的劇情邏輯、沒有講好的故事和欠缺的美術設定阻礙了觀眾更好地理解《姜子牙》。
4 結語
《姜子牙》的主創人員想將國外成熟的動畫制作工藝流程帶回國內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影片的表現卻也提醒我們:動畫電影首先是一部電影,電影需要優秀的影視語言敘事。動畫是一種表現手段,好的動畫效果會為電影錦上添花,但是對于敘事混亂的電影,或者過于平鋪直敘的電影,動畫不會為其雪中送炭。
觀眾不會因為一部電影的題材過于現實或復雜而否定它,但觀眾可以將動畫電影視為一部普通的電影判斷其價值。因此,在制作國產動畫電影時應優先思考如何講好電影的故事,如何讓它成為一部好電影。
參考文獻:
[1] 王俠.中國電影中作家身份的想象與建構[J].四川戲劇,2015(12):36-41.
[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導論講演[M].周泉,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0:301.
[3] 騰訊視頻.《姜子牙》獨家紀錄片[EB/OL].騰訊視頻,https://v.qq.com/x/cover/mzc002001gn4xue/n0034k2l9oz.html,2020-10-02.
[4] 王錕.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理解韋伯的社會學思想[J].甘肅社會科學,2005(1):120-122.
[5] 王俠.中國電影中作家身份的想象與建構[J].四川戲劇,2015(12):36-41.
[6] 耿飏.《姜子牙》導演程騰專訪:不講神話故事,這是我們現代社畜的故事[EB/OL].騰訊新聞-一線,https://ent.qq.com/a/20201001/004520.htm,2020-10-01.
作者簡介:汪天鴿(1996—),女,安徽宣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
殷俊(1973—),男,江蘇武進人,博士,教授,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動畫、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交互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