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我國社會經濟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這也加快了我國城鎮化進程。雖然在良好的發展趨勢下,我國國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但在其具體發展過程中,我國很多地區的傳統村落景觀和文化遭受了極大的破壞,這對我國優秀傳統景觀和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非常不利的,與我國堅持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理念也是相悖的。為此,本文主要對傳統村落的概述、傳統村落景觀保護現狀及保護和傳承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給相關人員帶來啟示。
關鍵詞:傳統村落;景觀;保護與傳承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2-0-02
0 引言
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多民族國家。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國的經濟和科技得到了快速發展,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人們的生活和思想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在高速發展的社會背后,仍舊隱藏著很多傳統的古村落,這些村落由于遠離城市,并未受到過多現代化的影響,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完美見證者和守護者。傳統古村落是我國自然文化遺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建筑藝術等都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不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也有一些傳統古村落景觀被破壞,對于我們國家而言這是非常大的損失,傳統古村落景觀的保護和傳承迫在眉睫。從這一方面來看,加強對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的研究是十分具有現實意義的。
1 傳統村落的概述
1.1 傳統村落的概念
目前學術界并未對傳統村落進行準確定義,只是將古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一起統稱為傳統村落。這些村落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這些地方的文化傳統或建筑遺產能夠反映出當地某一歷史時期的地域特色、傳統習俗或民族風情。從人文價值上來看,一些歷史小城鎮、歷史小鄉村、歷史文化傳統古跡等都在保護范圍內;從自然價值上來看,一些小鄉村、自然風景區、自然保護區也都在保護范圍內。
1.2 傳統村落的價值
傳統村落通常是在民國之前就存在的村落,其建筑風貌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這些村落都具有獨特的民俗風氣。傳統村落所蘊藏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是不容忽視的,被稱為“民間收藏的國寶”,傳統村落對我國歷史遺跡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1]。
2 我國傳統村落景觀保護面臨的困境
2.1 鄉村空殼化嚴重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鄉村空殼化現象日趨嚴重,尤其是傳統古村落。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經濟獲得了高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向城市涌入,以謀求更好的生存條件和發展空間,進而加劇了我國三農問題和農村空殼化現象。對于人口原本就比較少的傳統村落而言,大量的人口出走讓村落更顯凋零,而留在村落的大多為年邁的老人、幼小的孩童和勞動能力較差的青年,他們保護村落景觀的意識有限,并且也不知道如何保護這些景觀,進而加快了傳統村落景觀破敗的進程[2]。
2.2 傳統景觀保護與新農村發展的矛盾
新農村建設是我國全民走向小康的重要舉措,旨在為農村居民建設一個基礎設施健全、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生態環境更良好、鄉風文明、村容整潔、信息共享的新家園。新農村建設以新設施、新房舍、新農民、新環境和新風尚等方面的建設為主要內容,是推動我國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環節,這也使其深受國家、黨中央及社會各界的重視。雖然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進,我國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但部分傳統村落的景觀也遭到了建設性破壞。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沒有處理好建設與保護的關系,在大拆大建下,一些傳統村落的自然景觀和遺產資源被破壞,而這些資源都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被破壞,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將不復存在,這對于我國乃至全人類而言都是巨大的損失[3]。
2.3 傳統景觀保護與現代生活需求的矛盾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同時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傳統村落的基礎設施落后,無法滿足當地居民現代化生活的需求。這也使得傳統村落居民改善生活環境的愿望不斷增強。為了改善自身的居住環境,大多數傳統村落的居民會選擇將自家的舊居推倒,新建磚瓦房或者混凝土房屋。即便是部分傳統村落居民有著較高的建筑和景觀保護意識,但由于自身的經濟能力有限,難以將資金用于建筑和景觀的保護上。如果相關部門不加強對傳統村落的統一修繕和管理,那么就會加劇傳統景觀保護和村民現代化生活需求的矛盾,進而加大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的難度。
3 傳統村落景觀保護與傳承策略
3.1 強化各界的保護意識
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如村民、村落開發投資者、相關管理人員、游客或消費者。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傳統村落古建筑和景觀保護的宣傳力度,幫助村民及各界人員意識到傳統村落景觀保護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傳統村落保護意識。只有傳統村落居民有著較強的景觀保護意識時,他們才不會隨意的“拆古”;只有村落開發人員有較強的傳統村落景觀保護意識,他們才不會隨意改造傳統景觀,進而將古村落建設成毫無歷史文脈的空殼景區;只有政府管理人員有較強的傳統村落景觀保護意識時,他們才不會混淆村落保護與旅游開發的概念;只有游客和消費者具有較強的傳統村落景觀保護意識時,他們才不會在參觀游玩的過程中隨意破壞村落景觀。為此,當地政府部門應加大對傳統村落景觀保護的宣傳,并借助微博、微信、電視媒體等手段,向大眾傳播傳統村落景觀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增強大眾對傳統村落景觀保護的意識,營造人人關心、人人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此外,村委可以通過村廣播、發放村落景觀保護宣傳手冊、掛橫幅、到家宣傳等方式,提高村民的傳統景觀保護意識,讓他們能夠積極配合和參與到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工作中去[4]。
3.2 健全和落實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相關法律法規
健全的法律法規是順利推進和落實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重要前提,通過硬性的法律規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絕隨意“拆古”和損壞古村落行為的發生。因此,我國相關部門應針對傳統古村落景觀保護的需要,進一步完善傳統村落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并要求各地區嚴格按照法律規范,對傳統村落景觀進行管理和保護。比如,在開發傳統村落時,相關部門和單位應嚴格遵守《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并制定相應的保護發展規劃,確保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高效實施。另外,相關部門還應加強傳統村落景觀的傳承和發展管理工作。可以構建傳統古村落景觀保護工作動態監管信息系統,實現對本地區傳統村落景觀保護情況的實時監測,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對保護和傳承工作進行調整和優化,提高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工作的水平。同時嚴懲其中的違法行為,以此強化社會各界的傳統村落景觀保護警覺性和自覺性[5]。
3.3 夯實基礎,大力建設
為了加強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05年我國國務院確立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和“國家+省+市+縣”的4級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并在2008年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先后公布了6批名鎮名村名錄,就一些能夠反映出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進行重點保護和管理。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當地政府應加大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管理力度,夯實基礎,構建完善的傳統村落景觀保護整體框架。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完善傳統村落景觀歷史資源普查體系。這就要求當地相關部門在非遺普查基礎上進行查漏補缺,從中挖掘出重點項目,并做到每年包裝一個好項目;二是搭建代表性的傳承人4級體系,并著重培養青年傳承人,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傳承人隊伍;三是搭建4級名錄體系,即完善國家、省、市、縣的4級體系,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傳統村落景觀保護項目;四是加大對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對重點景觀項目采取重點保護措施。
3.4 統籌協調,落實保護
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工作需要有政策、資金、組織和設施四大方面的保障,這就要求相關部門應做好統籌協調工作,為傳統村落景觀保護提供強力的后盾。首先,國家相關部門應大力落實政策保障,為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提供政策優惠,如建立傳統村落開展旅游的批準機制等。其次,加大資金保障。當地政府應成立傳統村落景觀保護的專項資金,并加強對資金的使用管理,保證資金都能夠得到合理利用。再次,完善組織保障。當地政府部門應成立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專門負責管理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工作。最后,當地政府部門應強化設施保障,即完善傳統村落景觀保護的相關設施,對重點項目進行重點保護。
3.5 創造傳承,創新發展
在新時代,不僅需要對傳統村落景觀進行保護,還需要在傳承的基礎上,推動其創新發展。這就要求當地政府逐步完善培訓、宣傳、展示和創新四項機制,推動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工作的新發展。首先,當地政府應積極開展培訓工作,即通過開設免費開放課程的方式,向大眾宣傳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重要性,壯大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隊伍。其次,當地政府應利用互聯網、電視新聞等新媒體手段,做好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的宣傳工作,擴大傳統村落保護和傳承工作的影響力。最后,當地政府應通過開發旅游項目的方式,將傳統村落景觀打造成當地的旅游景點,向社會大眾展示當地的歷史文化風貌,吸引更多的人前去參觀,推動傳統村落景觀創新發展[6]。
3.6 及時搶修,全面保護
在新時代,搶修和保護傳統村落景觀迫在眉睫,這就要求當地政府構筑好四大保護體系,實現對傳統村落景觀的全面保護。首先,當地政府應做好搶救性保護工作,即將更多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村落景觀納入保護名錄,并對其中瀕危項目做好搶救性保護工作。其次,當地政府應做好整體性保護工作,即從以往單一性的項目保護向全社會的整體保護轉變,號召社會力量參與到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工作中。再次,當地政府應做好生產性保護工作,即挖掘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村落景觀,并以此為基礎,打造特色文化產業,多角度、多層次地將傳統村落景觀與文化旅游相結合。最后,當地政府應做好日常保護工作,即將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工作融入日常生活中,村民和相關管理人員應做好景觀巡視和維護工作。
3.7 多樣傳承,創新發展
為了實現對傳統村落景觀的有效傳承,當地政府在對其保護和傳承的過程中,應在保護傳統村落景觀原始性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手段,推動傳統景觀的多樣性發展。為此,當地政府可以實施“活保護”措施,即以地域特色歷史景觀為著力點,建立文化傳承基地,向社會大眾推廣當地的歷史傳統文化知識,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參觀游玩。另外,當地政府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開發相關的網站或手機軟件,加強城市和鄉村的聯系,向大眾推送當地傳統村落景觀的圖片或視頻資源,讓更多的網友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和歷史風貌,提高當地傳統村落景觀的知名度,推動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和傳承工作創新發展。
4 結語
做好傳統古村落景觀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意義重大。因此,相關部門和人員應加強對這方面的重視,并對我國傳統村落景觀保護的現狀進行具體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對我國傳統村落景觀的保護。同時,借助現代化技術和手段,加大對傳統村落景觀保護的宣傳力度,推動傳統村落景觀的傳承和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岳玲玲.試析民間墓碑建筑空間營造與轉化——以利川魚木寨雙壽居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15(12):238-240,256.
[2] 鄒淑珍,陶表紅,段婉君.地域文化特性與鄉村居住空間構筑——以江西村落為中心[J].江西社會科學,2014(10):239-243.
[3] 吳威龍.鄂西南土家族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以利川市老屋基老街為例[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3):349-352.
[4] 劉大均,胡靜,陳君子,等.中國傳統村落的空間分布格局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04):157-162.
[5] 李亮,但文紅.貴州省村落文化景觀空間格局分析——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為例[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12):36-40.
[6] 吳小華.村落文化景觀遺產的概念、構成及其影響[J].中國鄉鎮企業,2013(09):14-21.
作者簡介:王甜(1994—),女,陜西西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城鄉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