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晴 彭娟 李衛麗 趙濤
摘要結合筆者經驗和研究經歷,介紹了國內高校異地辦學現狀,分析了國內高校異地辦學動因,并對國內高校異地辦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意見建議。
關鍵詞異地辦學;國內高校;辦學現狀與動因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5.001
Thoughts on Running Schools in Different Places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IN Xiaoqing,PENG Juan,LI Weili,ZHAO Tao
(College of Advance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73)
AbstractCombining the author's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experienc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of running schools in different place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analyzes the motivations of running schools in different place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and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unning schools in different place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and puts forwar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is basis.
Keywordsbranch campuses of university in other cities;colleges in China;current situation and motivation
1國內高校異地辦學現狀
國內高校異地辦學較為普遍。據統計,在13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中有53所高校開展了異地辦學實踐,其中39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在異地辦學方面進行了嘗試和實踐。從異地校區區域分布來看,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是跨省形式,例如中國人民大學設立蘇州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設立威海校區等;二是省內跨市形式,例如山東大學設立威海校區和青島校區、中山大學設立珠海校區等。其中跨省形式是異地校區區域分布的主要形式。[1]
國內學者在高校異地辦學相關問題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王文龍針對高校異地辦學的特點進行比較和劃分類別,對高校異地辦學的驅動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在對高校異地辦學優勢和劣勢進行評估的基礎上對各種異地辦學實踐活動進行分析和評價,以評價結論為根據對高校異地辦學相關政策進行調整。[2]程瑤對高校異地辦學過程中存在的特殊傾向和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供應對策略和意見建議。[3]呂振銘等對國內高校異地辦學過程中的各個演進階段進行剖析,在如何配置各類資源、多元化治理模式、多校區文化建設等方面研究高校面臨的困境,并針對這些方面給出了對策建議。[4]史秋衡等對國內高校異地辦學的多種形式進行了分析,研究了異地辦學實踐中存在的多校區管理問題,通過對國外高校多校區管理和設置方法進行研究和借鑒,為國內高校異地辦學提供意見和建議。[5]王春春系統研究了國內高校異地辦學過程中采用的政策、全局與區域發展特點和發展趨勢,在國內高校教育布局優化、人才培養質量保障和經濟社會貢獻等方面開展研究,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6]劉晶針對高校異地辦學造成的大學教育資源分配均衡性和合理性等問題開展研究。[7]總體而言,國內高校已在異地辦學方面開展了大量探索和實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思考和討論。
2國內高校異地辦學動因分析
2.1傳統高水平大學解決辦學空間不足現實問題
例如,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利用高水平大學和經濟特區這兩個方面的優勢,加大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度,為中山大學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進各個學科建設和促進學校科研成果的應用和轉化,在中山大學拓寬辦學空間過程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希望通過蘇州校區的建設進一步擴展學校發展空間,加強自身的影響力,打開國際交流窗口和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東北大學本部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區域位置不夠理想、對人才的吸引程度不夠、學校辦學空間受到制約等諸多問題,通過設立秦皇島分校進一步為學校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對外交流與溝通途徑。
2.2區位優勢與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等教學資源優化配置
例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所高校在蘇州市工業科創園區等地共設立十余個異地校區和研究院等機構,使學校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產出與科技產業的聯系進一步加深,同時促進教學資源優化配置。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利用經濟特區位置優勢,與深圳大量企業進行長期合作,基于科研成果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與多家企業合作建設產學研基地,進一步推動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和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布局。
2.3區域發展戰略需求及地方政府政策吸引
例如,山東大學建設威海分校獲得威海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借助在辦學資金和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條件節約學校建設經費,進一步促進了學校發展。在多所高校的深圳校區規劃與發展中,深圳市政府充分發揮總體規劃和投資方等重要角色,積極為高校深圳校區建設籌備資金,同時為高校科研和成果產出提供全方位服務和政策支持。此外,多所高校的異地辦學實踐受益于珠海市政府開放的發展理念和相關政策支撐,進一步完善多方合作機制和推進異地辦學進程。
2.4國家教育戰略及政策引發院校調整重組
例如,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經國務院批準于1998年9月組建新的浙江大學,包括紫金港、玉泉等7個校區。在國家高等學校布局結構調整中,中南工業大學、原湖南醫科大學和長沙鐵道學院于2000年4月合并組建為中南大學。在2017年軍隊院校調整改革中,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基礎上組建,包括南京、石家莊、重慶、武漢和徐州等多個校區。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大學在海軍航空兵學院和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基礎上組建,包括煙臺和青島等校區。
3國內高校異地辦學存在問題分析
盡管國內高校異地辦學過程中進行了大量探索,也積累了很多經驗,但異地辦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不斷顯現。隨著高校異地辦學規模和范圍的擴大,相關問題不斷引起廣泛關注和深入思考。2021年7月28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教發(20211 10號),具體要求包括“從嚴控制高校異地辦學,不鼓勵、不支持高校跨省開展異地辦學,特別是嚴控部委所屬高校、中西部高校在東部地區跨省開展異地辦學,原則上不審批設立跨省異地校區。確需設立省內異地校區的,由省級人民政府統籌,納入本省高校設置規劃,嚴控數量、嚴把條件,按照隸屬關系履行審批程序。對于現存的高校異地校區,本著平穩有序的原則逐步清理規范。新申報設置的學校,須不存在跨省異地校區”。[8]
國內高校異地辦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高等教育空間布局不均衡問題
從高校異地辦學的空間分布來看,高校的異地分校區主要集中于經濟相對更為發達的地區。盡管高校異地辦學能夠拓展高校的發展空間,并為異地校區所在的地區帶來更多的高等教育資源,但容易造成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高等教育資源減少和人才流失,進而降低了這些地區的高校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在總體上加劇了高等教育空間布局不均衡問題。高等教育需要不斷優化空間布局,在全局層面滿足教育資源均衡和各個地區發展需求,為經濟落后地區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撐,有力支援當地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建設,提升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3.2學校資源配置和共享問題
在資源配置方面,部分高校的異地校區運行使得整個學校的運行成本增加,例如新校區在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和管理等方面可能會增大學校財務壓力,使學校在資金配置方面面臨較大壓力。此外,高校異地校區在成立之初經常需要解決書籍、實驗儀器和文體設備等基礎設施缺失和不完善等諸多問題,而在異地校區建設過程中又可能遭遇重復建設和物資浪費等新問題。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和教學資源配置方面的問題,各個校區之間可能無法得到同等數量和標準的學術資源,包括高水平學術講座和學術交流活動等,在整體上加劇了學校各校區發展的不平衡。
在資源共享方面,高校各個校區之間往往存在明顯界限,各類軟件和硬件資源難以做到共享使用,導致教學資源利用率偏低。多個校區之間進行的實驗儀器和設備的運輸和架設也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同時有可能對儀器和設備本身造成損壞。本部校區和異地校區發展往往需要解決開放與協作問題,資源合作與共享渠道往往不夠暢通,不易形成良性互動的狀態。各校區之間的人才流動和交流普遍不足,教學和辦公方面的信息共享和互通可能存在一些障礙,難以在時間和空間上協調各個校區之間的運行和管理。
3.3學校人才培養問題
與本部校區相比,異地校區在教學水平、教學設施、學術資源和文化底蘊等方面存在差距,多個校區之間的交流溝通不足,可能造成異地校區教師和學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下降。盡管異地辦學可以擴大高校的招生規模,但在異地校區建設過程中容易忽略教學質量的保障,異地校區可能存在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問題,異地校區部分教師水平可能與本部校區存在差距。部分高校在異地辦學過程中可能出現學校內部人才流失的問題,可能造成師資水平降低和不穩定,對高校教學質量產生影響。與此同時,各個校區之間受到地理距離上的約束,部分教師因工作安排可能需要在多個校區之間往返,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對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造成很大影響,有可能削弱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此外,學校整體的人才培養計劃制定和推進可能會受到多校區辦學影響。高校各個校區在學科專業設置方面容易陷入單純的一體發展的誤區,難以做到差異化發展,在異地校區建設過程中往往難以利用不同校區所在地的特點對異地辦學進行調整和優化,不利于多校區之間進行全面深入的合作。部分新建的異地校區可能存在文化底蘊不夠深厚、教學體系不夠健全等問題,造成整體校園文化出現不一致,有可能對學校辦學精神和人才培養質量產生影響。
3.4學校管理問題
異地校區建設可能使學校管理信息化建設面臨較大壓力,難以有效緩解地理距離帶來的多方面管理問題,多校區之間實現管理一體化的難度較大,造成學校各類活動管理效率降低。異地校區的建設可能與學校整體的發展規劃不相一致,一些分校區在功能和布局方面與本部校區存在較大的重復和沖突,不利于在整個學校層面進行統籌和管理。異地校區與當地政府之間可能缺乏合理高效的協調和管理機制,多個校區分散可能給管理工作帶來諸多問題。
4意見建議
異地辦學能否辦好,要充分考慮各種具體因素,有異地辦學情況的高校,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深刻思考所在高校的辦學初衷,并仔細分析辦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綜合考慮各種情況制定異地辦學的具體方案,找到實際的解決方案,才有可能實現異地辦學的長久發展。關于異地辦學,筆者經過研究提出以下三點意見建議:
4.1注重人才培養
不管是否采用異地辦學,高校最本質的核心作用和使命是培養人才,不管學校的具體形式如何,要始終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探索更合適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異地辦學有時候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不以地區為由限制學校的發展。在異地辦學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實際的困難,需要高校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同時牢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真正做到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瞄準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不斷明確社會經濟發展對不同層次人才的實際需求,不斷優化專業學科專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校優勢學科,不斷彌補自己的短板,力爭全面發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各種專業對口人才。
4.2堅持統籌規劃
異地辦學是一個多層次高目標的復雜系統工程,不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步調不一致,教育水平也不是完全相同,在辦學過程中有很多實際的要素需要去統籌協調,同時還要兼顧國家教育的整體發展需求,瞄準人才培養核心目標,所以異地辦學一定要做好統籌規劃,堅持合理規劃。首先從高層入手,先解決緊迫的、實際的大方向問題,再不斷協調細節問題。在統籌規劃中,還要充分考慮到時代特征、地區要求和發展規律。
4.3遵循標準程序
要想真正辦好異地辦學,不能想當然,眉毛胡子一把抓。除了前面提到的以人才培養為核心和統籌規劃,還有一點建議是要依據一定的標準和程序。參考已有異地辦學成功經驗的高校,按一定節奏和程序穩步開展相關工作,前期調研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充分,不能操之過急。在異地辦學過程中,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多方聽取專家意見,重視基層人員的反饋建議,努力探索第三方評價機制,不斷推進科學民主決策,盡量做到公平公正,不重點照顧或者側重某個校區,不以犧牲部分人員的利益為代價,真正促進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盧彩晨.我國“雙一流”建設高校擴張模式與區域走向研究——基于區域經濟發展的視角[J].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3):1.
[2]王文龍.中國高校異地辦學的類型,原因與利弊分析[J].北京社會科學,2020,000(006):28-36.
[3]程瑤.我國高校異地辦學過程中需要關注的若干問題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8,v.39(20):160-162.
[4]呂振銘,周國平.我國本科高校異地辦學的發展歷程、困境與對策[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040(004):64-68.
[5]史秋衡,康敏.我國高校異地多校區設置管理研議[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7).
[6]王春春.我國高校異地辦學區域分布特點[J].大學:研究(3):7.
[7]劉晶.高水平大學異地辦學的資源配置方式和成效[J].教育發展研究(5):7.
[8]教育部《關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教發(2021)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