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純 宋華


摘? 要:目前,新文創缺乏創意、表現形式雷同等同質化問題十分嚴重。從心智模型角度,構建用戶心理模型,提高博物館新文創產品的創新性和設計表達形式,促進多感官體驗,增強設計者與用戶之間的情感聯系,引導用戶更好地體驗和了解博物館館藏的歷史文化蘊含,能提升博物館新文創的設計質量,從而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心智模型;博物館;新文創;體驗設計
當下,新文創無疑是具有發展潛力的新概念朝陽產業。2018年,騰訊在新文創生態大會上提出了“新文創”的概念,標志著“泛娛樂”到“新文創”的升級,宣告了一個新的時代的來臨。新文創是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的結果,博物館新文創則是傳統文化與新技術的融合與嘗試。在國內,新文創擁有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然而,由于新文創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新文創產品缺乏創意、表現形式雷同等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削弱了用戶對其的購買欲望。從心智模型與博物館新文創體驗的關系出發,探討在心智模型驅動下的博物館新文創體驗式設計,能為博物館新文創設計提供更有效的理論基礎和設計路徑。
一、心智模型概念
心理學家Kenneth Craik最早提出了“心智模型”概念,是指預先在人的大腦中形成的認知和經驗,從而影響人對事物的看法和選擇;而通過心智模型的構建,能預判人未來的行為決策。在新文創設計中引入心智模型,有助于設計者把握用戶心理變化,明確用戶的需求目標,從而更好地進行設計實踐,提高用戶的接受度與滿意度。
二、博物館新文創體驗式設計的發展現狀
博物館新文創是在“互聯網+”背景下新技術與文化相結合的產物,目前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涌現了一大批新文創產品,主要通過淘寶、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QQ小程序、APP以及網絡游戲等媒介平臺推廣;用戶喜聞樂見的形式,以流行語、表情包再設計的“無厘頭”搞笑風格、國潮風格、動漫化風格以及敘事性等,生動地向用戶解讀流傳千年的文化,以互動設計提升用戶體驗,受到大眾的廣泛青睞,充分體現了博物館新文創體驗設計的娛樂性與大眾性。通過這種新文創的模式,打造出了新的時代坐標,使博物館更好地走進了大眾視野,實現了文化與商業價值的相互賦能。
三、基于博物館新文創
體驗式設計的心智模型構建方法
新文創是博物館品牌構建的載體,新文創與博物館的有機融合能夠更好地推廣文化遺產創新發展。通過構建用戶的心智模型,對基于博物館新文創體驗式設計進行分析,有助于推動用戶對傳統文化與歷史的了解、弘揚與傳承。
(一)信息獲取與收集
新文創設計師應對用戶信息進行有效獲取,找準用戶需求的痛點,通過調查研究法、訪談法、問卷收集法、參與設計法等,挖掘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以及不同生理、心理條件下,人們對博物館新文創的設計需求,從而找準設計的切入點。如用戶希望在博物館新文創中獲得怎樣的設計體驗,希望自己參與哪一部分的創作,希望設計作品具有什么樣的功能和審美特點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市場調查進行信息的獲取與收集。
(二)用戶信息識別與分析
新文創設計師應對用戶信息進行廣泛的收集,分析用戶對博物館新文創體驗式設計的需求及想法。在構建心智模型的過程中,可通過對信息的識別和分析,為博物館新文創體驗式設計提供大數據支撐和理論依據,以明確用戶的喜好與需求,總結出具體的需求,構建出用戶角色,以提高博物館新文創體驗式設計,從而幫助構建博物館文化IP。
(三)心智模型設計與應用
構建用戶心智模型之后,新文創設計師可根據用戶體驗過程中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新變化,對心智模型進行及時調整,掌握用戶心理變化邏輯,結合用戶角色進行分類后再進行產品設計。包括博物館新文創的衍生品設計、“非遺”特色手工坊體驗、科技互動體驗、地方飲食文化體驗、特色本地伴手禮等設計,充分從用戶的實際體驗出發,以心智模型為參照展開設計創意,以迎合不同需求的用戶,提高用戶滿意度。
(四)設計反饋與優化升級
通過對用戶的滿意度調查,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兩個層面進行分析研究,根據用戶對博物館新文創體驗式設計的反饋,對其用戶體驗進行優化升級。通過設計實踐,讓用戶真正地進入到設計之中,使設計者通過用戶反饋,了解博物館新文創設計的現存問題,完善信息知識庫,進行心智模型的優化,讓設計更貼合用戶需求。心智模型的構建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次性的結果,需要進行多次修正,不斷地進行完善和升級,通過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提升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性,以達到最滿意的效果,從而使其具有可嘗試性、開發性與創新性。
(五)提升文化產業附加值
博物館IP的構建,就是以新媒體、新體驗以及新方法,對經典文化遺產進行衍生品開發,提升文化產業的附加值,有助于文化傳承與文化產業構建的同時,達到文化產業與技術的相互賦能的雙重目的。所謂文化的傳承,不僅是指對原有歷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還包括如何提升文化產業的附加值,讓文化得以永續發展。心智模型與用戶的行為決策之間有著緊密的關系,構建心智模型更是未來博物館新文創的發展趨勢,博物館IP的產業賦能和文化產業升級,在未來會迸發出勃勃生機。
四、心智模型驅動下博物館新文創體驗式設計原則
基于體驗視角下的文創產品更能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必然是未來發展的新趨勢。博物館新文創正是借助科學技術和設計互動,通過用戶的參與和體驗,將設計者、產品、用戶緊密地聯系起來,從而實現文化信息的交流與互動。因此,立足于用戶體驗,心智模型驅動下的博物館新文創體驗設計需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設計原則。
(一)“新技術+互聯網”的結合
在“新技術+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下,新文創更加注重數字化、智能化、產業化的文化IP構建。新文創擁有了更加廣泛的主體,推動著文化生產與傳播,強調從產品內涵到產品體驗的全過程要以文化價值作為第一要素。新文創的開啟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契機。如故宮博物院推出的《皇帝的一天》ipad應用(如圖1),將文化創意與App相結合,專門為孩子講過去的未來“書”。該產品可以為用戶提供角色扮演,進入APP后可跟著故宮的小獅子進入到深宮中,了解皇帝一天的生活,還可以收集卡片,其AI的運用、場景化體驗、與“古人”的對話……都是“新技術+互聯網”背景下對文創產品開發的重大變革。正是通過這些有趣的游戲,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又起到了文化推廣與傳播的作用。這種“新技術+互聯網”的方式使文創產品更加大眾化,也為博物館新文創的不斷創新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路徑。
(二)增加用戶參與感
博物館新文創的體驗設計,需要吸引用戶了解設計過程,進行全方位參與及多元互動,明確用戶的個性需求,從而有效地進行開發設計,充分發揮其功能性與審美性,把用戶自己的感知和理解,與新文創產品相結合,增加用戶對產品的認同感,以提高用戶滿意度,從而給用戶帶來全面的體驗,讓用戶充分參與設計實踐,成為設計的一部分,進而達到提升用戶參與感、喚起用戶滿足感的目的。例如,故宮博物院新文創設計,就創造性地以和藹可親的歷史人物形象以及故宮淘寶,將博物館脊獸作動漫形象處理,將傳統紋樣與現代設計手法相結合進行再設計,給用戶帶來有趣、可愛的視覺沖擊和情緒變化,使得傳統文化從博學深奧到淺顯易懂,處處與用戶共情??梢姡挛膭搼獜挠脩舻奈甯谐霭l,增加用戶的情景、物景、意境等多感官體驗,由此來激發用戶的購買需求。如《紫禁城祥瑞PRO》APP,以主題性、多角度的形式揭秘了17種祥瑞符號,并對藏館170余種藏品傳統符號的演變與發展加以解讀,讓用戶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藏品的符號意義和文化價值,進而充分感受到文化帶來的魅力(如圖2)。
從單純地參觀博物館,到用特殊工藝材質進行創作;從通過技術與歷史人物進行對話,到以3D形式還原歷史場景,以及品嘗古方做法的傳統宮廷美食……這些多感官體驗都給用戶帶來巨大的震撼,使其在體驗中與文化、歷史產生共情,從而達到使用后了解傳統文化、探索傳統文化的目的。
(三)加深用戶的文化思考
新文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進對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博物館作為人類文化和歷史的見證,如何以文物為載體,消解用戶的距離感,讓用戶能夠充分地了解歷史和傳統文化,新文創就起到了橋梁的作用——新文創的體驗式設計,讓產品更加貼近用戶的生活,讓用戶更能接受和了解;同時,從體驗的角度看,新文創更能加深用戶對文化的思考,喚醒用戶對文化的記憶。博物館新文創立足于博物館文化資源,除了對自身進行產品開發,如今也涉及其他各個領域,如美妝、餐飲、新媒體、影視、家具產品、服裝等。例如,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如圖3),就是從新文創的角度,將一系列優秀的文物藏品與影視相結合,讓這些原本冰冷的藏品“活”了起來,將國寶背后的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審美和中國價值觀完美呈現出來,構建了極具文化與商業價值的紀錄片IP。
(四)引起用戶的情感共鳴
人性化的、情感化的產品,更能直擊人心。博物館新文創利用用戶對文化、故事的好奇,通過對古代器皿、材料的創新與運用,讓用戶對產品和文化產生認同和情感共鳴,從而引起用戶的情感表達和反思。這樣博物館新文創不再是冷冰冰的物品,也不再僅僅起到裝飾和使用的目的,而是能帶給人們不同感受,具有功能與美的價值的產品,同時讓用戶在體驗過程中感受到豐富的樂趣。如上過熱搜的有過幾百年歷史的故宮喵“保安”,其肩負著保護故宮文化、杜絕故宮鼠患的重要任務。故宮博物院以立體繪本(如圖4)、插畫、動漫形象的形式進行新文創的開發,其已不再局限于對經典館藏品的復制,而是利用大眾對“喵星人”的喜愛,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拉近了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加深與用戶之間的情感互動,增加了作品的親和力以及用戶的滿意度,同時通過新文創中的敘事性表達,對新文創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挖掘,使用戶對產品進行反思,將傳統文化通過新文創的形式進行了表達,以達到傳承傳統文化的目的。
五、結語
本文從體驗式角度出發,對博物館新文創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心智模型的博物館新文創進行體驗式設計的構建方法和設計原則。博物館新文創是新技術與文化相互賦能的結果,未來博物館新文創發展的重點就在于,如何準確預測用戶購買產品的全過程,這就需要心智模型的輔助,找到切入點,對設計進行優化升級。新文創的發展趨勢在于滿足用戶的情感需要,同時提升文化的價值傳承。新文創通過體驗式開發,以五感互動式體驗,深入挖掘用戶的情感體驗,促進了用戶與產品的共情。因此,在心智模型的驅動下,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和新文創的功能性與準確度,構建博物館IP,才能使得博物館文化達到更好的傳播與傳承。
參考文獻:
[1]李芳宇,倪佳.基于老年用戶心智模型的智慧廚房適老性飲食管理應用研究[J].圖學學報,2018(4):689-694.
[2]白晨,甘利人,朱憲辰.基于信息用戶決策心智模型的實驗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10):94-98.
[3]孫寧娜,張露.心智模型在產品創新設計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包裝工程,2018(20):212-216.
[4]李姣姣,呂健,潘偉杰,孫瑋伯,虞杰.心智模型驅動的古村落VR系統體驗設計[J].包裝工程,2020(2):262-268.
[5]宋海楠,許占民.基于用戶體驗的文創產品動漫化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0(2):305-310.
[6]梁茹硯.故宮淘寶:傳統美學與新文創景觀的互文共生[J].新聞愛好者,2019(1):89-91.
[7]申冰.“互聯網+”背景下博物館新文創建設路徑研究[J/OL].[2020-12-23].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50.1094.TB.20201125.0954.002.html.
[8]解學芳,張佳琪.技術賦能:新文創產業數字化與智能化變革[J].出版廣角,2019(12):9-13.
作者簡介:肖純,武漢輕工大學藝術設計碩士研究生。
宋華,武漢輕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