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波
關于慢性心力衰竭現階段多采取藥物保守治療,經濟性高,對高齡患者友好,即使在外科技術愈漸發達的今天,探討藥物保守治療仍舊有其必要性。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以往有擴血管、強心、利尿等干預方法,短期療效佳,但長期療效難令臨床滿意[1,2]。后神經內分泌抑制治療技術的出現有效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的遠期療效[3]。本次研究主要探討新藥沙庫巴曲纈沙坦鈉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應用價值。該藥于2017 年在我國批準上市,至今國內臨床積累報道較少[4]。本文在觀察臨床療效基礎上加以心功能評價,系統討論該藥對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應用價值具有一定臨床指導意義。本次研究選取2019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一項與傳統藥物依那普利對比的隨機對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86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用藥治療方案差異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3 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1∶22;年齡45~74 歲,平均年齡(63.48±8.25)歲;病程1~7 年,平均病程(4.33±1.59)年;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10 例,Ⅲ級26 例,Ⅳ級7 例。實驗組男女比例20∶23;年齡47~75 歲,平均年齡(63.89±9.13)歲;病程1~7 年,平均病程(4.35±1.64)年;NYHA 心功能分級:Ⅱ級9 例,Ⅲ級28 例,Ⅳ級6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確診慢性心力衰竭;LVEF≤40%;年齡≥18 周歲;耐受相應治療;表現為較佳的遵醫依從性。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疾病者;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類疾病者;嚴重全身性感染;妊娠、哺乳期女性;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或心絞痛癥狀;入組前1 個月接受過外科大手術;入組前2 周內接受過其他對癥藥物治療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經系統檢查,制定基礎治療方案,并加強用藥宣教,如接受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硝酸酯類藥物、洋地黃等藥物干預;并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注意臥床靜養、低鹽飲食、保持愉悅心境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依那普利(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062)治療,指導初始劑量為2.5 mg/次,2 次/d 口服,每3~7 d 進行1 次翻倍給藥,終末劑量10~15 mg/次,3 次/d;接受為期6 個月的持續治療。實驗組采用沙庫巴曲纈沙坦鈉(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國藥準字J20190002)治療,指導初始劑量為100 mg/次,2 次/d 口服;加強用藥監護,在保障患者安全耐受的前提下,2~4 周后逐漸增加劑量至200 mg/次,2 次/d,維持給藥6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優:經治療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級較之治療前改善≥2 級;良:經治療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級較之治療前改善1 級;差:經治療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級未見改善,甚至惡化;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5]。②心功能指標,治療前后觀察患者的LVEF、LVEDD及6MWT;其中6MWT 檢測在室外進行,在醫方指導下,選擇某長約30 m 的空曠直走廊過道,指導患者在安全狀態下以最高步速往返運動,記錄6 min 內患者的最遠步行距離[6]。③腎功能指標,治療前后觀察患者SCr、BUN 水平。④BNP 水平,治療前后檢測患者BNP 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優良率90.70%高于對照組的69.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LVEF、LVEDD、6MW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LVEF、6MWT 水平高于對照組,LVEDD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SCr、BUN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SCr、BUN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BNP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BN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BNP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BNP 水平比較(,ng/L)

表4 兩組BNP 水平比較(,ng/L)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沙庫巴曲纈沙坦鈉是2015 年首次應用于國外臨床,并在2017 年被我國批準引進國內醫療市場的一種新型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類藥物,內部主要成分有纈沙坦與沙庫巴曲,以鈉鹽復合物的形式存在,科學給藥下對腦啡肽酶與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發揮抑制功效,從而發揮對交感神經的抑制功效,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實現擴血管、加速尿鈉排泄、幫助重構心血管之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發揮藥用價值[7]。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LVEF、LVEDD、6MWT 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實實驗組心功能改善更佳。
BNP 被臨床定義為心力衰竭患者重要的心功能評價指標[8],由心室肌細胞合成分泌,具備抑制RAAS、擴血管、利尿功效,其動態變化情況會隨著心室盈壓高低發生改變。研究表明,當心力衰竭發作時,機體室壁張力顯著提升,BNP 濃度升高,可正向反映患者的心力衰竭病情嚴重程度,對疾病診斷同樣有價值[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后的BNP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沙庫巴曲纈沙坦鈉治療可進一步實現對內皮細胞功能的有效保護作用,促進心功能改善(BNP 水平下調)。分析原因,人體吸收沙庫巴曲后代謝為腦啡肽抑制劑,降低利鈉肽降解,從而發揮擴血管、下調血壓、抑制心室肥厚病變等功效,緩解心臟負荷。纈沙坦則協同擴血管、阻斷RAAS,抗心肌纖維化,重塑心室結構[10]。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實驗組SCr、BUN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但兩組SCr、BUN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認為沙庫巴曲纈沙坦鈉對人體腎功能的負擔較小,但也為臨床用藥提出注意事項,即腎功能不全者當慎用本藥,同時長期用藥患者需要加強用藥監護。
綜上所述,沙庫巴曲纈沙坦鈉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能夠顯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對腎功能的影響較小,臨床整體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