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亞崑
現代城市治理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有助于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失去文明的傳承會使城市發展成為“無本之水、無根之木”,嵩山地區的城市治理更是如此。在新的發展階段,如何妥善處理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城市發展的矛盾,對城市治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嵩山文明概述
嵩山文明指的是河南登封嵩山地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文化綜合體,它包含歷史、天文、地質、宗教等多種文化內容。嵩山地區憑借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條件,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嵩山文明。嵩山文明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博采眾長、海納百川,形成了許多矚目的人文、自然科學成果。
嵩山文明包括許多名勝古跡等物質性的歷史文化遺產,如中岳廟、嵩陽書院以及嵩山少林寺等,這些文化遺產無不體現著嵩山非物質性的精神遺產。其中,中岳廟是河南省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善的古建筑群,也是五岳中最大的古建筑群。現如今,中岳廟每年都會舉行兩次廟會,這種古代祭祀儀式已經演變為現代人進行商品交易的場所,熱鬧非凡。嵩陽書院被評為“四大古書院之首”,它孕育出“程朱理學”,宋神宗時期(1048—1085),理學創始人“二程”在這里傳道講學,探討天與人之間的關系。最著名的要數坐落于禪宗發源地嵩山的少林寺,其被譽為“禪宗祖庭”,佛教的博大精深加上少林武術的鮮明特點為其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現在,包括少林寺在內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嵩山地區還傳承了嵩山文明特有的精神價值取向。第一,以民為本的思想。宋明時期,程頤、程顥、朱熹等大儒提倡理學,儒學的發展達到高潮,民本思想貫穿儒學的發展過程,民貴君輕、以民為本的價值觀對現代社會的發展仍然有借鑒價值。第二,開放包容的理念。嵩山文明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文化內容,儒家、道家、佛教在嵩山地區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第三,追求平等、愛好和平、和睦相處、創新發展等價值取向。
二、現代城市治理中傳承嵩山文明的意義
(一)有利于繼承優秀傳統文化
嵩山文明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它是中原文明的中心,而中原文明又是中華文明的“根”與“源”。它不僅有著獨特的區域性特點,而且因為多元化的文明在此地碰撞,形成了融會貫通、博大精深的集成性文化。《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把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作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戰略定位之一。在現代城市治理中傳承嵩山文明的精髓,有利于實現文化“古”與“今”的對話,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繼承,使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活力和色彩。
(二)有利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
城市文化是現代城市景觀形象的生命線,它與城市中的每個人息息相關。嵩山文明包含當地人特有的文化傳統、風俗人情和地域特色,這些文化基因已經融入當地人的基因序列中。嵩山文明是嵩山地區不同時期城市風貌的見證者,雖飽經風霜,但歷久彌新。在現代城市治理中對嵩山文明進行充分挖掘,有利于展現出城市獨特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狀態,塑造出更高水平的城市公共空間景觀,使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獨特的文化韻味,提升人們的居住幸福感,提高城市居民的整體文化素養。現代城市化進程由于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各個城市的區域特色、文明特色、歷史特色表現越來越不夠明顯,最終造成“千城一面”的現象,而傳承豐富多彩的嵩山文化,能夠使城市綻放出奪目的色彩。
(三)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文化產業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現代城市間的市場、人才、資源等競爭愈加強烈,但這種比拼歸根到底是城市特色文化形象塑造的比拼。現代城市治理中融入嵩山文明,有助于開發城市潛在的文化資源,打造城市獨特的文化品牌,進一步擴大城市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對嵩山文化的歷史人文內涵進行挖掘和利用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獨特優勢打造出有嵩山特點的城市文化IP,這有利于構建一個以嵩山文化內涵為中心的城市文化產業綜合體,通過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城市經濟的建設。
三、現代城市治理中傳承嵩山文明存在的問題
(一)對嵩山文明的內涵挖掘不夠
嵩山文明的內涵豐富,包含眾多價值理念。但當前,城市治理對其時代意義缺乏足夠的重視,對其蘊涵的精神價值認識不清,導致許多有利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資源被浪費,也導致市民對城市缺乏歸屬感和對城市建設缺乏參與意識。
(二)在城市改造中采用“大拆大建”的模式
城市治理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但現代城市治理進行“大拆大建”,拆除了許多能夠代表嵩山文明的古老建筑,這一方面改變了市民長期生活的環境,使市民再也無法找到有關嵩山文明的記憶;另一方面破壞了嵩山文明在現實中的物質載體,不利于嵩山文化基因的傳承。
(三)城市治理理念不科學
在社會發展的新階段,人民對城市建設與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當前嵩山地區的城市治理過程缺少對嵩山文明中交流、開放、創新、以人為本等思想的繼承,導致與其他地區在經濟文化方面交流不足,阻礙了城市的進步與發展。
四、現代城市治理中傳承嵩山文明的具體策略
城市治理屬于地域空間治理的概念,它是為了實現區域的協調發展,對城市相關的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進行規劃,以實現城市經濟、生態、社區的可持續發展,主要分為城市內部治理和城市外部治理。嵩山文明的精神內涵對城市治理有著指導意義,傳承嵩山文明要求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要保護那些蘊含著嵩山文明的歷史遺跡。
(一)在城市治理中繼承嵩山文明中的價值理念
第一,以民為本的思想。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內部治理中應該充分學習嵩山文明以民為本的思想,在進行決策時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為城市居民提供發聲機會,滿足市民基本的飲水、衛生、醫療、就業等需求,堅決避免做出有損市民利益的事。第二,開放包容的理念。城市外部治理應該秉持開放的態度,積極與周邊城市進行經濟、政治方面的交流與溝通,迎合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文化領域的人們的需求,共同促進城市的現代化建設。第三,追求平等、愛好和平、和睦相處、創新發展。城市建設要始終秉承和平發展的理念,避免產生地域沖突,應充分協調社會各領域的利益,解決好城市治安、城市污染、交通等問題,實現各方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局面。
(二)妥善處理“拆舊”與“建新”
首先,在對城市進行總體規劃之前,要對城市歷史風貌以及各類歷史遺跡進行調查和評估,并且要劃分出保護區域。其次,要在各類保護區內制定具體的禁拆制度,需要對建筑物進行拆除工作時要充分咨詢專家、學者的意見,并且要獲得有關部門的許可方能進行拆除工作。最后,要展開較大范圍的社會調查,積極聽取廣大市民的意見,發動群眾發現歷史遺跡的線索,集中各方力量進行城市治理。建造新建筑時,要充分認識到嵩山文明的文化特點,從歷史的脈絡中尋找文化基因,避免建造出“洋大怪”的建筑。
(三)創新城市治理理念
在城市治理過程中,各部門要創新城市治理體系,轉變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創新社會管理。這就要求政府在城市治理過程中積極改進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加強對基層社會的管理和服務,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城市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嵩山地區城市建設,要充分利用由國家主導的中原崛起計劃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規劃的歷史性機遇,發揮嵩山文明底蘊深厚、影響廣泛的獨特優勢,發揮華夏文明精神文化遺產的導向作用,進一步發展文化產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
五、結語
城市的歷史文脈是在城市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文化集合體,通過保留地域文明、傳承城市記憶,能夠顯示出城市特性,這在當代城市發展日益趨同化的背景下更為重要。歷史文化遺產是祖先留給后輩的寶貴精神財富,嵩山文明因其在中華文明中的特殊地位而散發出獨特的魅力,雖然城市管理者對嵩山文明的傳承工作日益重視,但在實踐過程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這就要求有關部門要加大城市治理與文化繼承的融合度,調動多方主體,共同承擔起塑造城市文化名片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李孝敏.鄭州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建設的思考[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5(1):84-87.
[2]王穎,裴新生,陳進,等.中原地區縣級城市城鄉總體規劃的編制探索:以河南省登封和輝縣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19(S1):29-38.
[3]郭蘭田.鄭州城市規劃建設發展歷程[J].城市規劃,1994(3):25-27.
[4]高恒,庹川,余猛,等.鄭州“文化城市”氣質塑造策略[J].城鄉建設,2020(9):16-18.
[5]周昆叔,張松林,張震宇,等.論嵩山文化圈[J].中原文物,2005(1):12-20+1-97.
[6]魯鵬,田燕,楊瑞霞.環嵩山地區9000 aB.P.-3000 aB.P.聚落規模等級[J].地理學報,2012(10):1375-1382.
(作者單位 鄭州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