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棠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需秉持德育為先教育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質量如何、班級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直接關系著幼師、保育員等幼兒教育人才的培養質量。為此,促進新教改工作實施,還應優化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方式,形成“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促進專業教育與德育教學的融合,增加柔性管理,讓學生們關注班級管理事務,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競合觀念與集體意識?;诖?,本文展開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方法的探析。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的特殊性
(一)生源復雜
新時期,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階段,人才培養工作更注重質量。中職教育學前專業生源復雜,有的學生因為成績差,在父母的督促下進入這一專業學習;有的學生因家中經濟困難,最終到職業院校就讀;也有的學生已經走向社會,為學習一技之長而重返校園。復雜的生源為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班主任應充分了解學情,才能具有較好的共情能力,使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工作更具適宜性、科學性與有效性。
(二)缺乏自律
中職生一般為15至18歲的青少年,有些上學較晚或中途輟學的學生年齡稍大。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身心發展有著不平衡的特點。并且,智能時代網絡的快速發展,令學生接觸、了解外界的渠道變得更為多元化,網絡游戲、電子小說、短視頻平臺等對這一階段的學生有著更為強烈的吸引力,給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大部分學生缺乏自律意識,一味地實施硬性管教并不能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
(三)較為自我
新一代的青少年更為獨立,有著獨特的想法,具有求新求異心理。同時,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比較自我,容易忽視別人的感受。而學前教育專業需要學生具有耐心、愛心與責任心,這樣才能使其加深職業認知,感受到自身肩頭的責任重大,悉心呵護幼兒的成長。為此,班主任應關注德育與傳統文化滲透,使班級管理工作更具啟發性、引導性與實效性,使中職生樹立換位思考意識,助力他們擁有高階思維,提升中職生的學習能力。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完善班級管理制度,重視德育教育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強調,應當“辦好公平有質量、類型特色突出的職業教育”。為提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有效性,班主任應牽頭構建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避免其流于形式。同時,應促進學生熱情參與,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使其更加關注、關心班級管理事務,配合班主任工作。在班干部的選拔中,班主任也應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可以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選出班委成員。此外,班主任應懂得適度放權,發揮班委成員的紐帶作用,密切生生交流,讓學生自覺遵守班規班紀,積極維護班集體利益。
同時,班主任還需關注德育,在班級管理制度的建立與班級生活中,讓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具有良好的職業修養與個人品格,嚴格規范自身言行。班主任還需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新聞,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職業素養,構建團結友愛、活潑向上、積極進取的班集體。例如,面對“某地一幼兒園3歲女童身上驚現針眼”“幼兒吃飯慢被喂食辣椒醬”等新聞,引導學生探討,使其積極發言,讓學生切實感受幼兒家長的憂慮,認識到幼師與家長矛盾的根本性問題,促使他們形成是非觀念,樹立法治意識。
(二)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構建班級文化
在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中,除了建立管理機制,班主任還需增加柔性管理,凝聚學生信念,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此,班主任可針對培養學生的耐心、責任心展開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提高職業素養。同時,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裝飾班級、推出板報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使他們了解3至6歲幼兒的心理。
班主任還可組織班級探討、辯論、演講活動,使學生針對“如何將敬老融入幼兒教育工作”“是否有必要培養孩子的助人、環保意識”等開放性問題,展開分析討論,運用互聯網查閱資料,搜集支持自我論點的有力論據;營造學風優良的班集體,滲透情感與文化教育。教師還應實施鼓勵、欣賞教育,認可每位學生的成長與進步,讓他們在感受成功中成才,使中職生告別自卑心理,讓他們腳踏實地地練好職業本領,密切與同伴的交流。此外,可促進班級管理與專業學習的融合,發動集體的智慧,創編班歌、樹立班級全員奮斗目標,鞭策學生;營造班級文化氛圍,促進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使其不斷提升與完善自我。
(三)樹立“以生為本”教育理念,關注個性發展
加強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班主任還需對學生實施分層管理。畢竟,不同的學生成長經歷、學習能力、思維方式、專業基礎等存在較大差異,只有基于“以生為本”教育理念,避免實施千人一面的教學管理工作,才能落實因材施教,使班級管理更具實效性。為此,班主任需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不可將其置于較為被動的位置;同時,還需密切與家長、其他任課教師的對話,側面了解學生性格特點、興趣偏好、學習能力等。
班主任可以采取分層引導的方式,助力學生的個性發展。例如,面對性格外向、活潑開朗的學生,可用輕松的語氣、朋友的心態與學生相處,并提升他們在班集體的號召力,對其實施激勵教育;面對內心脆弱、敏感的學生,班主任應轉變引導方式,重視這部分學生的感受,向其征求班級管理意見或建議,對其實施肯定教育;面對較為頑皮、自制力差、擾亂班級秩序的學生,班主任應避免在公眾場合批評學生,需發掘其長處與優點,對這部分學生的管理應剛柔并濟,時而以朋友的身份去開導學生,使其對班主任敞開心扉,時而還應樹立師者威嚴,讓犯錯的學生得到應有的懲戒。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應把握好度,不可踐踏或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四)注重學生內在修養,組織實踐活動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工作中,為了打造奮力拼搏、樂觀向上、學風優良的班集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與成長氛圍,還應提升他們的內在修養,使其將職業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學前專業育人特色,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使其形成換位思考能力,具有同理心與感知力。班主任應組織多樣形式的班級活動,促進德育、美育、智育以及社會教育等“四位一體”。在集體實踐活動中,需促使學生互幫互助,讓他們形成正確的競爭觀念,理性看待成功與失敗,珍惜校園學習時光,銳意進取、奮力求知、自主實踐,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主動實踐中認知職業教育,享受成長的過程。例如,班主任可組織演唱、手工藝品、舞蹈等比拼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專業能力的舞臺,進行班內評選;可帶領學生走向戶外,展開社會實踐,宣傳關注幼兒成長的知識,使家長更注重對孩子的陪伴與教育;走進敬老院、幼兒園,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等。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
三、結語
為促進職業教育邁向現代化發展軌道,有效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需完善中職院校班級管理工作體系。為此,學前教育專業的班主任不僅應關注學生專業知識掌握情況,更應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運用多元化方式,密切與學生的互動與溝通,使他們加強對幼師、保育員等職業的認識,使其更具職業使命感。還需關注德育滲透問題,避免單一對學生實施硬性管教,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為他們提供鍛煉自我的機會,使其具有合作意識與集體觀念,促進中職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段詩靖.專業發展視角下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探索[J].高考,2019(27):191.
[2]孟黨生.中職學校班級管理方法措施探究[J].青海教育,2019(3):30-31.
[3]饒巨秀.基于賞識性評價的中職學校班級管理方法研究[J].職業,2020(13):39-40.
[4]王玲玲,王蓉.淺談中職學校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方法[J].教育現代化,2018(2):266-267.
[5]陳鵬飛.淺談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班級管理方法[J].現代職業教育,2017(30):235.
[6]李建國.中職學校班級管理方法探討[J].甘肅教育,2015(11):40.
(作者單位 重慶市涪陵區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