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真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和民族前途。生態文明教育能夠使大學生認清自身作為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專業技術能力、教育文化素質決定著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因此,高等院校高舉生態文明教育的旗幟,走在社會的前列,推進、建設和宣傳生態文明教育勢在必行。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影響生態價值的因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大學生的理解水平和道德發展受到社會和經濟水平的制約,影響著其思想政治道德的形成。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大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緊密,大學生政治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與社會政治因素密切相關。政治意識和政治制度無處不在,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微妙的影響。大學生生活在社會群體中,其思想水平受到輿論和社會風俗的影響。
(二)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學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集中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教育載體過于薄弱。家庭成員間的關系越親密,溝通就越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圍,與周圍的人進行交流,并形成自己的朋友圈。當朋友圈散布正確的價值觀時,將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發揮積極作用;而當朋友圈的價值觀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時,將起到負面作用。此外,規章制度對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影響。當規章制度的目的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相吻合時,規章制度的約束作用將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將更加明顯。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和載體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條件。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方法是獎賞、懲罰和灌輸,忽略了道德品格的內化,輕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這種單向教育渠道只注重對教育者的解釋、教學和指導,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內在感受和需求。這種單一的刻板教育方式往往使受教育者感到無聊,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處于被動狀態,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的現實意義
通過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大學生可以深層次了解環境保護等基本國家政策,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并使大學生對勤儉節約、環境保護等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生態文明教育的開展,也有助于他們積極遵循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和要求,尊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認識和處理自己和集體、國家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認識和處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生態價值,是指哲學上“價值一般”的特殊體現,在對生態環境客體滿足其需要和發展過程中的經濟判斷、人類在處理與生態環境主客體關系上的倫理判斷以及自然生態系統作為獨立于人類主體而存在的系統功能判斷。高等院校應該探索和創新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態文明教育,為學生創建良好的生態文明教育氛圍,實踐生態文明的概念。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態價值的基本內涵
(一)生態價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體現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物,維護生態平衡、尊重自然規律,是歷史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生產力關系的總結和反思。生態文明教育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與其他社會成員相比,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社會進步性,并且具有較全面的知識技能和較高的素質,承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希望。思政教育的生態價值能夠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客觀理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生活和世界有較高的認知水平,從而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對促進中國現代化建設具有積極作用。
(二)國家政策與生態價值的結合
按照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應對教育部黨組部署“提高高校思政課質量和水平的攻堅戰”,進行頂層設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改革,并整合相關的生態法律法規,將國家政策與生態價值相結合,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通過生態文明教育的發展,有助于學生積極遵循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態價值對大學生的影響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是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一,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根據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人、自然、社會是相互依存、和諧共存的,人是自然的產物,人要與自然一起發展。另外,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生態價值的重要內涵可以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把人、自然和社會置于同樣的高度,促進社會、自然可持續發展。
(四)生態價值對大學生生態教育環境的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需要良好的教育環境,從而塑造大學生的精神文明,這不僅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對生態文明的認知,也影響著未來生態文明的長遠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能夠使大學生意識到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生態教育環境的塑造,創建一個高質量的生態教育環境,才能大力發展生態文明,使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其根本價值,加深學生生態文明相關理念的了解。
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實現途徑
(一)加強思想政治生態文明教育師資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除了大學生外,還有高等院校教師隊伍,教師團隊是高等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高等院校要對崗位任課教師提出明確的政治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要求,鼓勵任課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教改。加強系統理論教學與專題政治教育工作的結合,鼓勵教師將學科知識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內容相結合,做到既潛心教書,又克己育人。
(二)建設“互聯網+生態文明教育”模式
“互聯網+”時代,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重構教育的“三維空間”,使教學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構建“互聯網+生態文明教育”模式,依靠現代先進的智能網絡信息技術,鼓勵大學生設立項目和研究項目,探討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新能源開發、新型環保工具設計等熱點問題,實現課堂思想政治教學和課外生態實踐的結合,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為教師和學生創造更多學習的實踐機會,方便師生課后在線互動。
(三)加強生態教育的實踐教學
生態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將生態教育與多媒體手段相結合,適當增加實地生態環境實踐體驗機會,促進生態教育的發展,激發學生的生態文明保護意識,建設生態文明。高等院校需要將生態環境教育融入社會實踐,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踐,構建和諧共生的實踐教學,從而實現統一的學習應用和實踐,指導大學生實踐生態文明的概念,提高生態文明教育的有效性。
(四)針對學生特點加強生態教育建設
把握大學生的特點,培養大學生的自我塑造能力,要打破思想政治教育死記硬背的局限性,充分把握現代大學生的成長規律,結合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活動,將生態文明意識融入實踐和培訓中,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黨的路線和政策。建設生態環境宣傳專欄,加大生態公共服務廣告宣傳力度,呼吁大學生關注生態環境問題,提倡大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實行綠色消費和綠色出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五)豐富生態教育內容
生態教育關系到中國未來的發展,在實施過程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生態教育內容要深入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理念。在生態教育宏觀內容安排上,生態教育要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并與現實生活適當結合,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豐富課堂內容,彌補傳統政治教育枯燥的缺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結語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高等院校應建立相應的生態教育機構,促進生態教育的有效實施。大學生應該明確自然、經濟、社會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與協作關系,為自身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生態文明基礎,使生態教育內容貫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終。
參考文獻:
[1]宋小文.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中大學生生態觀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2]孟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態觀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3]李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學,2019.
[4]魏穎.生態文明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0.
(作者單位 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