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霆
“三全育人”理念是中國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促進中國教育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對思政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價值。如今,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思政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如何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進行思政教育改革有待研究。
一、“三全育人”理念概述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含義
所謂“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就是說教育不僅是教師的事情,學校、家庭、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參與到教學中來,學校工作人員應提高自己的育人意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完成育人工作,構建全員育人的教育體系。全程育人強調的是要把教育工作融入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針對學生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全方位育人是指教育工作應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進教學的不同環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三全育人”理念的特點
“三全育人”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相比傳統的教育理念,其特點主要表現在整體性、全程性及全面性三個方面。第一,整體性。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導下,家庭、學校、社會及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構建了全方位的教學體系。“三全育人”理念立足于教育的整體性,深入挖掘教育資源,從整體上促進教育的發展。第二,全程性。“三全育人”理念立足于學生的發展規律,把教育教學滲透進學生發展的全程,結合學科和教育的規律開展針對性教育,在學生不同的發展階段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第三,全面性。“三全育人”理念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思政教育立德樹人實踐中應用“三全育人”理念的優勢
(一)有利于解決思政教育面臨的困難
首先,有利于學校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其次,有利于思政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的更新,滿足時代發展和學生發展的需求。再次,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踐性,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開展教學活動。最后,有利于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認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思政水平
首先,“三全育人”理念豐富了思政教學方式,提高了思政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接受思政教育,豐富自己的思政知識,擁有雄厚的理論基礎。其次,“三全育人”理念有利于學生養成高尚的品行,樹立正確的思政觀念,正確分辨并自覺抵制社會生活中低俗甚至有害的思想觀念。最后,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思政教學社會實踐、心理健康教育等實踐活動增多,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到的思政知識。
(三)有利于滿足時代發展對思政教育的需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思政教育的要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社會需要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傳統的思政教育已經不能滿足此需求。全球化背景下,部分學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三全育人”理念有利于加強思政教育,培養出綜合能力高、思想水平過硬的人才,滿足社會對思政教育人才的需求。
三、思政教育立德樹人實踐發展現狀
(一)教師和學生對思政教育認識不足
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工作壓力,教師很少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其他事情,大多數教師認為自己僅需要完成課程,思政教育等其他工作與自己無關,忽視了自己在思政教育中的價值。學校其他工作人員缺乏參與思政教育的意識,很少主動參與思政教育工作。思政教師對思政教育工作認識也存在問題。學生對思政教育興趣不高,不愿學習思政知識,認識不到思政教育的重要價值。部分學生自學意識和能力較差,不能夠主動學習,對思政知識的掌握水平不高,應用能力不足。
(二)思政教育缺乏整體規劃
現行的思政教育仍然以課堂教育為主,理論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式。但是,思政教育是一門十分復雜的課程,需要進行整體設計。現階段,思政教育主要依靠思政教師進行,家庭和社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單一,課堂安排不合理,吸引力不足;思政課時較少,不能滿足教學需求;思政理論課程較多,實踐課程設置不足,學生缺乏實踐經驗;思政課教學內容陳舊,與社會發展脫節,實用價值不高。
(三)教師隊伍有待加強,教學條件有待改善
學校對思政教育不重視,思政教師往往由其他專業教師兼任,很少有專業出身的思政教師。部分思政課教師缺乏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正確認識,在教學時照本宣科,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部分思政教師不能夠針對學生的需求開展相應的教育,教學效果不佳。大多數學校的教學環境已經有了極大改善,但是由于受到資金等方面的限制,一部分學校的信息化教學設備陳舊,思政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影響了思政教育的發展。
四、“三全育人”理念指導下的思政教育立德樹人實踐改革策略
(一)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傳統的思政教學模式不適合教育的發展需求,學校應該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積極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把各門課程與思政理論課程有機結合,推動思政課程的建設和發展。首先,學校要提高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大對思政課程的投入力度;其次,立足于“三全育人”理念,積極推動課程思政改革,建設示范性課程思政;最后,加強理論研究,在科學思想的指導下進行思政教育改革。
(二)構建全員育人的教育體系
全員育人是“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內容,也是思政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思政教育從來不是單純的思政課程教育,不能僅依靠思政教師。學校應促進全員育人體系的構建,加強對教師團隊的培訓,提高教師的道德品質,將教師作為榜樣;明確學校工作人員思政教育的職責,讓所有教師主動參與思政教育;加強學校、家庭、社會各方的交流,讓各方都認識到自己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參與到思政教育中;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明確各方的教學任務,促進不同教育主體的合作,進行整體管理。
(三)建立信息交流機制
“三全育人”強調各方進行溝通和交流,共同開展思政教育。可見,建立信息交流機制是實現思政改革的必要條件。首先,信息交流機制的建立有利于思政教育主體之間的相互交流,各方可以知道思政教育的進行情況,使各方的力量得到有機結合,共同促進思政教育發展。其次,“三全育人”推動了思政教育方式的變化,通過信息交流機制,學校和教師能夠制定出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最后,信息交流機制的建立有利于學校開展思政教育整體規劃,實現全程、全方位思政教育。
(四)積極發揮學校組織機構的思政作用
學校應充分利用學生會、團組織、黨支部、心理咨詢室、學生團體等學生常接觸的組織機構開展思政教育,把思政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開展思政教育。學校應積極組織開展各種思政教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經驗;思政教師、心理咨詢人員應積極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促進學生思政水平的提高。
(五)開展全過程、全方位思政教育
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制定不同的思政教學方案,確保思政教育的效果,培養學生養成優良的思想政治品質。學校應制定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學目標,把思政教育細分成不同的階段,構建科學統一的思政教學系統。要全方位開展思政教育,采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不同的角度開展思政教育,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引導學生把思政知識應用到實際中。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大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價值越來越凸顯。傳統思政教育與社會發展相脫節,亟須改革。“三全育人”是為了推進教育發展而提出的教學理念,對思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三全育人”理念指導下的思政教育立德樹人實踐改革促進了教育的發展,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提高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有利于社會進步。
【基金項目】2020年黑龍江省省級疫情專項項目“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構建工科大學物理課程線上標準化測試系統”;2019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大學物理教學中德育功能的實現研究”(編號:SJGY20190145)。
參考文獻:
[1]黃珊.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課程思政問題探討[J].才智,2019(18):40.
[2]于詩源.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策略分析[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3):85-87.
[3]秦月,李艷琴,譚麗瓊,等.“三全育人”涵養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研究:以貴州師范學院為例[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8(11):1-4.
(作者單位 哈爾濱工程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