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宏啟
顧名思義,“常態課”是指在正常狀態、自然狀態下的平常課,也就是教師們天天上的課、學生們天天聽的課。與常態課相對的課,是指公開課、展示課、觀摩課、示范課等。常態課一般除了上課的教師和聽課的學生外,沒有專家、領導、其他教師等觀眾,在常態課上,師生的表現都是真實的,沒有必要“作秀”與表演。
本文主要討論以下三個問題。
常態課對每個學生都至關重要。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上常態課,常態課堂是學生最主要的學習場所,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主要靠常態課。學生對于學校生活的感受、對于師生關系的感受、對于學習生活的體驗,主要來自常態課。常態課是學生的“家常菜”,不是偶爾吃一次的“大龍蝦”。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不是靠公開課、展示課等“大龍蝦”課型,而是靠常態課。常態課是大量的、日常的,在很多人的眼中,沒有公開課、展示課那樣高大上,地位很卑微很平常甚至很平淡,但是往往“平平淡淡才是真”。
常態課對每個教師都至關重要。上常態課是教師的主業,上好常態課是教師的天職。常態課是教師們教書育人的主戰場、貢獻社會的真舞臺。上好每節常態課,是個“良心活”,因為常態課上沒有監督者和觀眾,學校也沒有可能對于每一節常態課予以監控與評價,所以常態課上得好不好、上課時投入多少才學與情感,全憑教師個人的自覺自愿。常態課最能體現與考驗教師的真情實感、真才實學,最能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上好每節常態課是教師教學能力的試金石,需要扎扎實實的基本功,不是某些賽課的“一招鮮”就能應對的。常態課更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搖籃與熔爐,真正的教學相長發生在常態課上,學生的成長靠常態課,教師亦然,而且是師生共同成長。話劇演員有個座右銘叫“戲比天大”,教師們也可以有一個類似的座右銘叫“課比天大”,此處的課是師生天天都要上的“常態課”。上好每節常態課,是教師最大的光榮。
關于“一堂好課的標準”,已經有很多很多的研究與說法,這些說法大抵都對,但是對于常態課而言,可能要求得過多過高。作為“家常菜”的常態課畢竟不是成本高昂、制作精美、表演性強、顯示度高、類似“滿漢全席”的公開課與展示課,常態課的根本特征是常態,教師上課要有平常心,課堂教學要自然不做作。
常態課是教師們都要上的,好的常態課的標準也應該是每個教師都能達到的,這些標準應該是樸素的、簡潔的。在此,筆者僅提出以下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1)教師有明確與正確的培養目標。任何課不論是常態課還是非常態課,都是手段,都是為培養目標即“培養什么人”服務的。常態課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是盲目的;同時只有明確的目標還不夠,還要“正確”,只教“知識點”甚至“考點”、只強調機械記憶的常態課是應試導向的,肯定是片面的和錯誤的。教師要從“育人”的角度上好每節常態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核心素養培育,比如更加關注學生思維能力(聰明的腦)而不是重點關注記憶能力,更加關注合作能力(溫暖的心)而不是僅僅關注考試成績。如果教師有了這樣的教學目標,那么,他在課堂上與學生說話的語氣、提問的方式、提問的內容都會有所不同。(2)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我們要想讓學生有一個溫暖的心,教師首先要有。教師與學生說話要和氣,不傷害學生的情感。課堂上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的,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包括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飽含善意對待每個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學生。這本身就是教師在行“不言之教”,就是在真正培養人。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法對于學生的深刻影響,在育人方面尤其在學生品德養成方面,教法比教材更重要,因為教法就是教師的言傳身教,對于學生有潛移默化且極其深刻的影響。(3)教師為每個學生夯實基礎知識。知識并不只和智育有關,還內含道德、審美等內容,學生的能力發展、全面發展以及核心素養的培育,都是以知識為前提和條件的。傳遞知識是學校存在的基本理由,我們永遠都不要輕視知識。基礎知識是學生以后學習的基礎,教師如果沒有把基礎知識給學生夯實,就是對于學生未來一生發展的不負責任。不論創新能力多么重要,教師們也要把基礎知識“教明白”,否則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包括創新能力在內的能力培養就無從談起。
上好每節常態課,可能需要很多的外部條件保障,此處僅關注兩點,即教師評價與教師培訓。
先看教師評價。教師評價是指揮棒,需要向“常態課”傾斜。當前,各級學科帶頭人、學科教學骨干等“名師”稱號評選,以及評優評先評職稱,往往把上過公開課、展示課以及賽課并獲獎作為必要條件,使得公開課、展示課等顯得高大上并身價倍增,蘊含巨大利益,同時使得常態課地位一再降低。這是一種錯誤的導向,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去扭轉。能把常態課上明白的“明師”,比獲得許多名譽稱號的名氣很大的“名師”,更為重要。相關部門和學校需要改進評價標準,形成正確的評價導向,鼓勵和激勵教師努力研究并踏踏實實上好常態課。
再看教師培訓。廣義的教師培訓包括教研活動,因為研訓是一體的,教研活動也是教師的培訓活動。區域層面與學校層面的培訓、教研活動,都應該把教師上常態課的能力,作為最重要的內容。現在的名師培養與評選制度,在某些地區出現異化現象,變得脫離學校實際,與常態課漸行漸遠,不接地氣。某些學校為了培養幾個名師,不惜血本,耗費大量資源,到處賽課,甚至嚴重影響學校常態課的教學秩序,真是“一課成名百課枯”。名師評選制度、教師教研與培訓等都需要進一步改進。我們要堅決反對目前存在的“唯帽子”傾向。
在寫這篇文章時,筆者想起了一部小說《殺死一只知更鳥》,不知為什么,這種聯想揮之不去、無法擺脫。在小說中,知更鳥是一種最早報曉的鳥兒,又是最后唱小夜曲的鳥兒,除了專心歌唱,不做任何壞事,但卻遭到一些人的無端殘害。知更鳥象征著善良無辜的人,當殺死知更鳥的時候,就好像在殺死善良無辜的人。
上好每節常態課,肯定是幸事是好事。但是,教師如果上不好常態課,如果把常態課上得很差,在課堂上羞辱學生,扼殺學生的求知欲與人格尊嚴,甚至使得學生痛苦絕望乃至走向極端,那么這和殺死一只知更鳥有什么區別呢?
上好每節常態課,意味著關注“普通學校的普通教師的普通教學和普通課堂里的普通學生”,意味著真正的以人為本尤其是以學生為本。回歸常態課堂,是正路,是王道。
(編輯 孫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