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蒼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將生活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可以有效實現對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提升與培養,并讓學生在生活中接受語文知識的教育,增強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一條嶄新的途徑,本文基于此提出了“生活及教育”教育理念下對初中語文教學的研究與探索,并提出幾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教育理念 初中語文 教學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55
“生活即教育”的教學理念具備實踐性,主體性,以及終身性等特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生活既教育”教育理念的推廣,即要求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加強自身實踐能力,全面提升自身語文素養;同時教師也應該認識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生活即教育”將學生培養成主體性人才;最后,“教育既生活”理念應用可以啟發學生終身學習的思想,能夠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
一、將生活元素融入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
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學環節進行精心的設計,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應該具備充足的把握與掌控。為了將生活元素融入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首先要注重課堂正式開始之前的導入環節,做到將生活元素融入導入環節中,帶給學生真實感;其次,教師要注重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加強對學生的提問,在提問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系到日常生活,讓學生與問題產生情感之間的共鳴;此外,在課堂結尾之時,教師應該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相關總結,實現對教學內容的進一步拓展。
例如,在《秋天的懷念》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啟發學生聯系到日常生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首先,教師應該以秋天為導入元素,向學生提問提起秋天,學生第一時間會想到什么,隨后再引入《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之后教師應該向學生提問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及他懷念的內容;在課程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將課文內容與親情聯系起來寫下一些讀后感悟,對學生進行進一步拓展訓練。
二、生活與教學資源相結合完善初中語文教學內容
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解放學生的天性,淡化課堂中的存在,盡可能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生活氣息,讓學生在自由的生活中接受真正的語文教學。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將生活與教學資源進行結合,進一步豐富并完善初中語文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好地貼近現實生活。
例如,在學習《記承天寺夜游》時,教師首先明確學生應該對課文中的生詞生俱進行積累。其次,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進一步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一小段講述蘇軾生平的視頻,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背景,把握課文內容,增強語文課堂的樂趣,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
三、將生活實踐與初中語文教學結合提升學生語文思維
家庭、學校、社會中的生活是學生親身所經歷的生活內容,同時更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場所。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考慮組織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自身語文思維,體會語文學科的內涵。
綜上所述,通過融入“生活既教育”的教育理念,讓初中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融合,做到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學習到語文知識,在學習語文知識中能夠更好地體會生活。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地實現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以及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改善。
參考文獻:
[1] 胡勝恩《生活即教育——初中語文教學經驗之談》,《新課程(中學)》2014年第10期。
[2] 楊仙梅《把握好生活中的每一個教育契機——后疫情時代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語文課內外》2020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