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君
摘 要:職業教育是以“生利為主義”的教育,是培養學生具一技之長、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真正的素質教育。在特殊教育開展職業教育,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是減輕社會、家庭負擔,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舉措。文章以東營市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為例,結合學生實際,探索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職業教育課程,培養殘疾學生職業規劃能力,為其自強、自理,融入社會奠定基礎。
關鍵詞:職業教育 殘疾學生 職業規劃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101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把職業教育納入生活教育體系中,他的職業教育不僅是“應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是以“生利為主義”的教育,也是培養學生具有一技之長、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真正的素質教育。這一理論對指導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也是非常實用的。國務院頒發的《殘疾人教育條例》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實施義務教育的殘疾兒童、少年特殊學校應當根據需要,在適當階段對殘疾學生進行勞動技能、職業教育和職業指導。”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殘疾學校發展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既是學生特殊性的需要,也是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更是減輕社會、家庭負擔,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舉措。所以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的職業教育,把培養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發展人格,培養職業規劃能力,提高社會適應性,作為主要教育目標,為其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創造條件。
我校自建校以來,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嚴格遵循國家特殊教育方針、政策,努力開展職業教育實踐與探索,不斷拓寬和完善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同時以職業教育課程為載體,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殘疾學生職業規劃引導及指導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課程是實施職業教育的教育的基礎和前提。針對年齡段和殘疾類型的不同,我們制定不同的勞動課程,以滿足各種殘疾類型學生的需求。
一、興趣小組為基礎,激發勞動熱情,進行職業自我定位
我校本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活活本領”的宗旨,小學部和中學部每周二、四下午有兩節課的興趣小組活動。中學部的興趣小組活動,是學校根據學生特點,結合勞動實踐活動開設了服裝設計與縫紉、絲網花制作、景泰藍畫的制作、陶藝、刻瓷、計算機編程、手工剪紙等。采取學生自愿報名參加的原則,第一學期參加這個興趣班的學習,下一學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調換小組。通過一系列的小組活動,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的提高,勞動習慣得到了培養。學生對自己的特長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潛移默化地強調了同學們的勞動意識,激發了同學們的勞動熱情。
二、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參與不同的課程,體驗不同的職業
杜威就曾說過: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著學科的跨越,選擇一種教育,就選擇一種生活。社會實踐活動作為門走出課本,走向社會的新興課程,對培養殘疾學生生存能力來說更為重要更具有現實意義。
我校聽力殘疾學生中高年級開展的部分興趣活動小組,如絲網花制作、刻瓷、景泰藍畫制作,學生作品已經相當不錯,裝裱畫框這一技術聽力殘疾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熟練完成。這樣興趣小組課的日積月累,同學們的技術越來越熟練,已經有了很多成型的作品。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的實踐活動課就順理成章的開展起來了。“聾生花藝制作展示暨義賣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周末、教師節、母親節前夕,聽力殘疾的同學們走上街頭,擺開桌案,現場制作絲網花、景泰藍畫、刻瓷,向社會展示自己的手藝,向社會推銷自己的作品。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他們逐漸與健全人能夠簡單交流,語言表達能辦、人際交往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對何種職業有了不同的體驗。
三、以企業為基地,熟練勞動技術,確定職業目標
學生在校園里習得的技術,不管怎么優秀也只是紙上談兵,學校資金、設備、場地都無法讓學生學有所用,要想真正學有所用,還需要到企業去磨煉。經過多年的實踐,校企合作是聾校職業教育謀求發展的有效途徑。校企合作是一種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它為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教育發展帶來了片春天。
我校聽力殘疾初三至高三學生,每年下學期都會安排二到三個月的時間去企業開展實踐活動。如到東周服裝廠實習,同學們通過實習熟悉了制衣的每道工序的任務,能獨立操作電工縫紉機、裁剪制衣,為有志愿從事這一職業的學生打下基礎;如到藍海飯店實習,有的學生被安排在餐飲部,有的學生被安排在客房管理部,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這些學生都能與健聽人一起接受任務,都能勝任自己的工作。還到萬達集團、高原公司的實習鍛煉等等。多年來與企業的合作性職業教育,聾生的表現受到企業領導員工的褒獎,這為聽力殘疾學生職業規劃及將來就業奠定了基礎。
四、以藍海學校為資源,發展聯合辦學,完善職業通道
我校教師結構單一, 缺乏職業技術教育的專職教師。職業技術教育的設備幾乎沒有。鑒于無師資、無設備、無經費的條件,我校領導多方聯系,與附近的藍海職業學校協商,每學期對我校初三至高三的殘疾學生,由教師帶隊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分別開辦了中式面點初級技師班、烹飪班,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
總之,構建系統、完整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是提升殘疾學生就業競爭力、解決殘疾學生就業難的重要環節。作為社會和學校都應提供社和殘疾學生發展的課程體系,引導學生主動認知、主動實踐,為殘疾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實踐機會,推動我國殘疾學生職業教育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程平《學習陶行知職業教育思想推動職業教育的改的與發展》,《職教通訊》2002年第7期。
(本文為《職特融通特教學校職業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研究》成果,編號:DYLDJY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