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超綱教學、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缺乏資質、焦慮營銷、合同糾紛、財產安全……近年來,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亂象之下,是日益加重的學生課外負擔,是不斷蔓延的家長育兒焦慮,是學校正常教學秩序被打亂,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損害……校外培訓治理的呼聲日漸高漲。
實際上,校外培訓問題已引起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2018年,《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先后發布,從遏制培訓問題、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出發,就規范校外培訓提出具體要求。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針對校外培訓更是重錘連敲。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規范校外培訓”,到一眾培訓機構被關停整改、多家知名機構遭頂格處罰,再到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出臺,一時間,關于校外培訓未來發展的討論熱度空前。
為什么要對校外培訓進行治理?校外教育如何才能成為校內教育的有益補充?“強監管”背景下,教育如何回歸校園?本期“專題報道”聚焦校外培訓相關熱點話題,邀請部分家長、校長、教育專家參與討論,共同探討校外培訓的問題與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