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霽

青溪中學建于2013年,坐落于上海市奉賢區奉賢新城,是上海市新優質項目學校、上海市文明校園、奉賢區優秀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奉賢區青溪教育集團理事長學校……總而言之,是奉賢人民眼中的“好學?!?。青村中學創辦于1959年,位于奉賢區青村鎮,是一所生源基礎和師資都相對薄弱的鄉村學校,一度面臨生源流失、教師結構性缺編等發展難題。相距不到8公里的兩所學校有著截然不同的景象,面對區域和學校之間的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均衡成為奉賢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為服務奉賢東部及自貿區新片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區域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奉賢區大力探索緊密型教育集團新模式。2020年8月,青村中學迎來了與青溪中學聯合辦學的契機,組建成為青溪·青村聯合中學,實現了城鄉學校的共建、共治和資源共享。如今,青溪老街河畔的學生和家長不再因為擠不進“好學校”而苦惱,因為他們也有了“家門口的好學?!薄?/p>
“慎造峰,勤填谷”
促進教育均衡不只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必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實現“雙贏”。奉賢區教育局局長施文龍認為,一個地區的教育質量,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質量,不是由個別優質學校決定的,而是由區域內學校的普遍水準決定的。“優質學校獲取資源的能力強,生源基礎和教師水平遠遠超過薄弱校。一味地‘造峰會讓校際差距越拉越大,所以我們要‘慎造峰,勤填谷?!?/p>
2013年,青溪中學正式成立。校長薛晨紅原是奉賢區教研中心副主任,為了讓鄉村學校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她努力讓青溪中學的教育教學模式與城市接軌、與國際接軌。然而,面對基礎普遍薄弱的學生和大量缺少經驗的職初教師,學校辦學初期的頂層設計與鄉村教育現狀有些“水土不服”。意識到城鄉間的差距后,薛晨紅及時轉變觀念和策略,從學生的多元成長出發,以“課程三化”實施項目、“品質課堂”推進項目為引領,運用具有“青溪特色”的分層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突破自我、建立自信,同時積極與區內外優質校結成教育聯盟,助力教師專業成長。
青溪中學和青村中學同處青村鎮,但青溪中學是新建校,在硬件設施、區位和資源上具有一定優勢。奉賢新城是上海2035城市總體規劃中重點推進的五大新城之一,青溪中學劃歸奉賢新城后,學校周圍陸續建起了商品房,一些城鎮居民搬遷至此,城鄉融合推動青溪中學的生源結構和辦學水平進一步優化,短短幾年就被評為上海市第二批新優質項目學校、上海市優秀教師專業發展校,并連續多年獲奉賢區課程教學優秀獎,成為奉賢區有口皆碑的好學校。也正因如此,青村鎮的生源大量涌向青溪中學。
隨著青溪中學這顆新星的升起,青村中學的師資和生源持續流失,漸漸成了薄弱校。為有效緩解城鄉教育矛盾、促進教育公平,奉賢區在“1+1+X”集團化辦學機制的基礎上,創新提出了“多塊牌子、一套班子、一體化運作”的“聯合學校”辦學模式,形成更為緊密的辦學資源聯盟,為薄弱校的發展打了一劑“強心針”。
從“孤軍奮戰”到“組團發展”
2020年秋季,青村中學與青溪中學正式開啟聯合辦學模式,薛晨紅同時任青溪中學和青村中學的校長、法人,兩所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隊伍建設、評價考核等全部打通,實現一體化運作。同時,作為青溪中學教育集團理事長單位,青溪中學不斷創新校際合作模式,實現集團成員校辦學資源的整合、聯動、互補、共建、共享,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合理利用。
有了青溪中學的治理經驗,薛晨紅在“接手”青村中學時更加謹慎地思考了師生需求,并對師生情況進行了系統摸底。青村中學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承載著青村鎮居民對高品質教育的追求。然而,學校里70%左右的學生都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基礎較為薄弱,學習熱情不高;教師缺少和其他優質校教師同商共研的機會,在課程實施、教學研究等方面缺乏有效指導。
針對青村中學的情況,薛晨紅重新構建了“教”與“學”的模式。青村中學學生家長受限于自身的精力和能力,往往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疏于管理。在“新成長教育”理念的引領下,薛晨紅鼓勵青村中學的教師把目光轉向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對課程和評價模式進行改革,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
青村中學“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真人教育”理念與薛晨紅為青溪中學制定的“培養內心世界豐富、學習習慣良好和能夠獨立探索學習的人”教育目標不謀而合。基于此,青溪中學和青村中學同步開展了系列課程:青溪中學的消防體驗館和禁毒館定期開放,兩校學生們在這里共同開展“三生教育”課程;兩所學校共享勞動教育資源,分別在兩個校區建設生態菜園、木工車間、烘焙車間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主題課程;開展主題豐富的生涯主題課程,幫助鄉村學生建立與社會的連接,通過不同的職業體驗實踐、研學活動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務實發展。
此外,在青溪中學“班級導師制”的范式引領下,青村中學制定了《青村中學班級導師制實施方案》,定期開展師生交流、導師交流、家校交流,共同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教師還是這些教師,隊伍已不是那支隊伍”
“多個法人單位、黨政正職兼任、一體化合理運作、資源全面共享”的聯合學校辦學模式最為顯著的作用是激活了教師的專業活力和學校的辦學活力,使兩所學校都能從中受益。
在聯合辦學前,青溪中學面臨巨大的招生壓力,而青村中學則因為生源和科任教師的流失造成了教師超編和結構性缺編的問題。聯合辦學后,青村中學和青溪中學實現了師資隊伍一體化管理,科學地對教師資源進行再配置。對于青村中學缺編的科任教師,由青溪中學的教師擔任教學工作,教學成果納入教師工作考評;對于超編的教師,則交流到青溪中學跟崗學習,參與日常教學和管理工作,并與青溪中學的教師一起參與考核。青溪·青村聯合中學的教師崗位聘任制度是奉賢區教師全員崗位聘任制度實踐的縮影,目的是“讓超編的流向缺編的,讓結構不合理的流向結構合理的,讓合適的教師出現在合適的崗位上”。全員崗位聘任制不但解決了區域教師編制失衡問題,也化解了中年教師的職業懈怠。
包蓓姹是青溪中學的“王牌教師”,曾獲上海市青年數學教師教學評比一等獎。青溪·青村聯合中學成立后,她主動請纓到青村中學任教。起初,青村中學的教師們覺得“聯合辦學”不過就是簡單地并校,并不相信這位城里來的年輕教師能給“基礎差”的鄉村學生帶來改變。包蓓姹主動接下了數學成績最差的班,一個學期后,包蓓姹班級的數學平均成績超過了其他平行班13分。青村中學的教師們對包蓓姹刮目相看,紛紛請她聽課、評課,一學期下來,青村中學整體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當然,這也得益于青溪·青村聯合中學的“大教研組”的建設。兩所學校聯合辦學后,各學科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共同進行學情分析、制定教學策略,定期組織賽課、說課、評課。青溪中學教育集團的骨干教師積極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幫助組內教師不斷提升教學能力。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在奉賢調研全員崗位聘任制工作時感慨地說:“教師還是這些教師,隊伍已不是那支隊伍。”
青溪·青村聯合中學辦學質量不斷提升,得到了青村鎮家長的認可,青村中學的生源開始回流,青溪中學解決了大班額的困擾,招生壓力大幅減輕,這正是聯合辦學帶來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