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任務型教學法是啟發學生做好繪本閱讀的有效教學手段,它讓繪本閱讀學習有了目的性,便于學生快速理解繪本故事,提升學生閱讀繪本故事的能力。同時也為教師開展教學提供了不同方式的指引,為實施更高效、更有趣、更有育人價值的課堂提供了參考。本文以實際課例The Magic Pen(《魔法筆》)為例,簡要說明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高年級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和操作方法。
課前任務設計,提升自主預讀的能力
課前預習任務的設計,可以明確預習任務,幫助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繪本主題有一定的了解。對于繪本閱讀的預習,筆者認為不宜對繪本中的內容進行問題設計,但可以布置學生去查找跟即將學習的繪本主題相關的學習資料,如詞匯,或以前學習過的主題課文或者相關的故事。如果所選材料語言較為豐富,有較多生詞,擔心影響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就可以布置學生作課前預習,將繪本中的生詞提前解決。教師可以列一個生詞表,讓學生提前進行學習。如在處理The Magic Pen這個繪本故事時,筆者就給學生列了一個前置學習單,主要處理繪本故事中出現的生詞。我們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設計微課視頻,并將朗讀生詞音頻融入其中,以此輔助學生讀單詞并理解單詞的意思,同時對照任務記錄相應的預習成果,為學生之后的學習提供明確方向。
挖掘封面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封面是一本書的精華所在,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封面,讓學生關注文字的作者、插畫的作者、故事的主要角色和主要內容。筆者在執教The Magic Pen初始,首先介紹故事的標題、作者、出版社,然后讓學生觀察封面并提出問題。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提出了很多跟這個故事相關的問題。最后筆者用“誰擁有這支魔法筆,他怎么得到的這支魔法筆,他用這支魔法筆做了什么”來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在接下來的活動安排中逐步解決這些問題。此外還可以創設懸念,如遮住封面的一些關鍵圖畫、文字,讓學生根據一些細節來猜測即將學習的繪本主題,然后再展示繪本封面,學生便能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進入繪本故事的學習。
課中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師在進行課中學習任務布置時,要重點提取繪本主題,幫助學生梳理繪本的細節信息,讓學生通過歸納、分析、整合,梳理文本,了解文本的整體脈絡,把握主題思想。如繪本The Magic Pen,筆者通過read and answer,read and finish,think and write等層層遞進的任務設計對文本進行甄別分類、提煉、整理、總結,指引學生對繪本進行學習。學生帶著任務,有目的地閱讀并逐步解決“Mr Big怎么得到的這支魔法筆?Mr Big用這支魔法筆做了什么?”這兩個問題。這樣既能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讓學生將剛剛獲得的知識內化,將前面的輸入變為輸出;既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通過合作任務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和交際的能力。
課后拓展任務,延伸閱讀的廣度
繪本的學習并不止于一堂課,在課后學生能做的事情還很多,比如有些繪本沒有明確給出故事的結局,這時就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力,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繪本故事結局,也可以為故事結局配上插畫,然后同學間相互交流,為什么要這樣設置故事結局,在此過程中再一次升華故事,提高孩子的各種能力。除了創編結局,學生們也能根據課上所學,聯系生活實際,開動腦筋,完整創作出自己的繪本小故事。
在執教The Magic Pen一課時,筆者給學生布置了課后任務:如果你有這樣的魔法筆,但只能寫一樣東西,你會寫什么?另外,中國也有一個關于魔法筆的故事——The Magic Brush(《神筆馬良》)。于是筆者總結繪本故事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按照這種方式課后完成The Magic Brush的閱讀。開放式任務的設置,活躍了學生思維,讓他們不僅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還可以用所學到的閱讀技能進行課后閱讀,真正體現了英語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觀瀾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周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