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
摘 要:“2P5E”注重以生為本,強調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文章從“創設生動情境,激活生活經驗”“引導深入探究,營造生動氛圍”“促進自主探究,強化應用意識”“導入評價反思,促進效果提升”“聚焦拓展延伸,提升創新思維”等方面,探討中職思政課“2P5E”教學模式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生本理念;“2P5E”教學模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5-0042-02
思想政治課程是中職學校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對于幫助中職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職業道德素養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為中職學校思政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2P5E”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它以問題為導向,以師生互動為線索,強調引導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所學知識,提高核心素養。下面從幾個方面探討中職思政課“2P5E”教學模式的運用策略。
一、“2P5E”教學模式概述
“2P5E”教學模式注重以生為本,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師機械灌輸、學生被動聽講的教學形式,強調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該教學模式中的“2P”即問題設計(Problem design)、問題引發(Problem trigger)。“問題設計”指的是教師在充分結合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及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設計本課的“核心問題”,“問題引發”是指教師在課前引導學生就新知識進行研學,引發學生對新知識“提出問題”。“5E”是指創設情境(Engage)、探索明理(Explore)、踐行內化(Effectuate)、反思評價(Evaluate)、拓展延伸(Expand)五個環節。“2P5E”教學模式將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強調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圍繞具體的問題自主探究、自我反思,突破本課重難點,實現對知識的真正內化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二、中職思政課“2P5E”教學模式的運用策略
中職思政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有效運用“2P5E”教學模式,一方面必須充分把握“問題設計”與“問題引發”,另一方面要有效聚焦“創設情境”“探索明理”“踐行內化”“反思評價”“拓展延伸”五個環節,通過不同環節的有效把握與學生的思維進行溝通和聯系,促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
1.創設生動情境,激活生活經驗
生動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聚焦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深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知和理解。要想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最為關鍵的是教師要巧設問題,通過問題的設計,激活學生記憶深處的生活經驗,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要求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學生為中心來選擇問題,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創設生動的情境,以期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例如,教學“提升道德境界”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的視頻資料,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然后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針對“抗疫英雄身上有哪些優秀的道德品質值得我們學習”等話題進行分組討論。
2.引導深入探究,營造生動氛圍
思想政治教師要重視對“問題”的把握,把問題定位成一把鑰匙,引導中職學生使用鑰匙去一步步打開思政課程知識的大門,實現對思政內容的深度探究。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彼此之間環環相扣的問題串,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其次,在設計問題串時,教師需要把握問題的難度層次,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這種設計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教學“小康社會的提出”時,教師可以以問題串的形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教師可先提出“現在我們吃穿住用行方面和爺爺奶奶以前相比,有什么樣的明顯變化”等淺層次問題,用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接下來,教師可提出“小康社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形態”“小康社會是基于什么樣的背景提出來的、它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義”等深層次的問題。這一系列問題,能引導學生對“小康社會的提出”章節內容進行深入探究。
3.促進自主探究,強化應用意識
自主探究能力是中職學生應當掌握的能力之一,教師在思政課程教學中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與思政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練習,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在學生進行探究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從旁指導,一旦學生遇到困難,要及時給予幫助。例如,教學“就業導引”時,教師可在講授完理論層面的就業準備、求職應聘知識之后,為學生設計模擬練習作業,如自主探究到廣告公司應聘要注意什么事項、如何設計個人應聘簡歷、如何進行自我介紹,最后讓學生分組進行自我介紹演練。通過實踐練習,學生能夠感知較為真實的應聘場景,深化對就業導引有關理論知識的認知。
4.導入評價反思,促進效果提升
評價反思即教師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測、對教學活動經驗與教訓進行總結回顧,如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學生參與情況如何、學生知識獲得情況如何等。基于評價和反思,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改進不足,進一步提高思政課程教學質量。在具體的評價反思中,教師要健全評價標準,保障評價的科學性。評價標準既要注重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也要注重學生對課堂滿意度、學生發展潛力的評價。同時,還要豐富評價形式,提高評價的有效性。例如,教學“遠離犯罪”之后,教師就可以開展評價與反思,以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好的經驗,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豐富學生的法律常識,提高學生自覺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