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
摘要:為了培養學生閱讀時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材編排了提問策略單元,旨在增強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養成閱讀時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本論文立足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從提問策略的具體要求、活動的有效開展、課堂的生成等方面展開分析。
關鍵詞:提問策略? 解決問題? 小學四年級語文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對傳統課文進行刪選和重組的基礎上,展開單元同類型教材教學,每個單元強調不同的語文素養訓練要求,力求一課一得。在教材教學目標的制定上,如何開展有效教學手段,教材提出的要求十分明確,并且方法便于操作。這些要求既包含語文課本內容要點,也包含語文能力、語文學習的要領和習慣,是語文“學哪些”和“怎樣學”的內容。相同類型的語文訓練要點在不同年級、不同學段聯系密切并且呈螺旋式上升的特點。其中,四年級關于提問策略的兩個單元教學,在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意義,下面就談一談關于提問策略教學在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中的有效實施。
一、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提問策略要求分析
閱讀的過程中,除了生字詞等攔路虎之外,學生還會碰到各種疑惑。這些疑惑有的來自對文章內容的表面理解,有的來自對文章內涵的深層體會,還有一些學生把閱讀的相關內容與自己的知識相聯系,從而產生了質疑。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提問策略單元,旨在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形成由學到問的轉變,提升孩子質疑的能力。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單元教學任務的安排與提問策略息息相關,和其他普通單元差異很大,無論是選文組合還是課后題,都有自己獨特的架構方式。旨在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產生疑問,并且進行合理表達。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也設置了提問策略單元,是上冊的相關單元的推進,引導學生提問質疑,同時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兩個單元著眼點都是提出問題,前者是基礎層面的方法指導,后者是提升階段的問題解決。
二、提問策略教學在小學四年級課堂中的有效實施
(一)依據教材文本特點進行提問方法教學指導
教材文本體裁多樣化的特點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文本特點,開展相應的學法指導。
以四上第二單元為例: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賦予了豆莢中五粒豆以生命,通過完整曲折的情節描寫了它們的奇遇和不同結局。學生通過閱讀、思考、提問、羅列清單等一系列學習活動整理出問題清單。在問題歸類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大家提出的問題大致分為這樣幾類:問題與文章的情節無關;問題結合自己感興趣的段落提出;問題指向性一致,對部分內容提問和對全文進行提問相結合等。童話故事教學中孩子提出的問題數量多、角度多。不管是淺顯的問題,還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都呈現出孩子想象空間的無限放大。教師應鼓勵孩子大膽提問,并且將自己的問題帶回文本中反復閱讀,找到相對應的關鍵詞、段及信息,進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普知識短文,這類文章特有的語言精練準確和邏輯性強的文本特點,給提問策略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結合教材的內容,幫助學生理清文章中出現的事物彼此之間的關系,是教師進行問題策略教學的第一步。尊重學生的思維過程體現在遵循基本的題材特點上,這樣才能讓學生打開思維,把自己的問題記錄下來,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分類情況展示時,會發現大部分的問題仍舊是圍繞“內容”的角度提出來的,針對“寫法”和“聯系生活實際”角度提問的問題占比例較小。教師應尊重學生原生的學習起點,以教材中提供的具體例子為模板,同時兼顧學生自然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先模仿、再創造。逐步構建學生的經驗體系。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一篇科學常識性說明文,使用和上篇課文同樣的啟發方式,讓學生寫下問題和同學交流,再分小組對問題清單進行整理,整理的目的是進行問題分類。教師引導學生在總結的過程當中,明確問題生成的依據,感受自己的提問范圍在循序漸進地從深度和廣度兩個維度上不停地擴展,感受提問策略方法在個體上的有效生成。
《蝴蝶的家》是一篇言辭優美的散文,作者和小生物交流中所體現出的純真的童心耐人尋味。提問策略教學中教師不應設立條條框框,而應從學生的情感角度出發,讓他們自己選擇有價值的問題,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細讀課文尋找答案,告訴他們閱讀時可以在文章旁邊標上批注,同時可以與小組同伴分享學習的收獲,注重學生閱讀真實體驗和感受的交流。
單元教學中依據教材安排適時加入有關于提問名言的教學,也將本單元的主題進行了升華。
(二)在提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關于提問策略教學,教材又提出了解決問題的高標要求。怎樣讓學生學會解決難題,掌握尋求答案的基本方法也值得教育者深思。
以四下第二單元課文為例:
《琥珀》一課,在這里編者給出了學習研究的支架,讓學生有的放矢,給學生的思考提供了支柱。教師在教學時通過展示課后問題的示范舉例,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提問,同時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并且通過閱讀文本,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解決問題。
《飛向藍天的恐龍》,在《琥珀》一課的基礎上減少了支架的提供,給學生的思考開拓了廣闊的空間。“恐龍”是孩子喜愛的話題,同伴中也有很多研究恐龍的小專家,同學通過請教周圍的同學,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并不是學生所提到的所有問題都能夠解決,只要學生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我們就應該呵護并且鼓勵。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同樣要求學生,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和同學交流。快樂讀書吧中關于《十萬個為什么》書籍的閱讀也為提問策略單元的主題增添了趣味性。在教學這些內容的時候,主要強調讓學生體會除了同伴相互請教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理解難點,包括:運用媒介查找相關資料,請教父母、老師長輩等。
(三)關注提問策略教學中的課堂生成
1.尊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
學生個體差異會導致學生提出的問題也具有差異性。有些同學提出的問題邏輯性不夠強,被大多數同學認定是沒有價值的。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應本著尊重和鼓勵的態度,不能限制學生的思考,應當肯定任何問題的提出都是學生積極思考的結果,只要思維是活躍的,就有成長和進步的空間,從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2.凸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地位
小組合作學習是提問策略方法學習最重要的學習形式。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展示自己的質疑成果,還可以相互學習,從別人的問題當中找到幫助自己理解文本的素材,同時也可以打開思路提出更多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水平。合作學習的方式有效地促進提問策略教學目標的達成。
3.立足課本,勤于實踐
通過教材中的提問策略單元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法。這個時候,要告訴學生:學習的腳步不能止于當前的教學單元,在其他的單元中也要滲透勤學善思的理念,讓學生把學到的策略方法帶到各類課文中去實踐,不斷地提高自己融會貫通的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在開展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結合四年級語文要素的基本要求和學段特點,設置教學情境,明確課堂目標,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提問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