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紅
摘要:漫畫作文內涵豐富,而學生閱歷相對比較單一,在教學時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多層次感悟來解讀漫畫,善于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來鼓勵孩子進行創新寫作,提高漫畫作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孩子寫漫畫作文的興趣。
關鍵詞:多元化評價? 不同角度觀察? 培養興趣
引言
剛走上小學語文教學崗位的那些年,筆者曾產生過這樣的疑問:我們的小學語文漫畫作文教學有系統性嗎?隨著后面不斷地聽課、講課、與其他專家老師交流,自己原先的觀點逐漸被否定。因為我們小學漫畫語文教材的作文訓練也有一套體系,只不過隱性些罷了。靜下心來,總結這些年來向別人學習和自己實踐教學中的感悟,有了些意想不到的認識。
一、教材對漫畫作文的鋪墊
漫畫作文能夠提供圍繞討論寫作的情境,它不同于一般的看圖作文,不是簡單把圖示中的意思寫下來,它更關注同學們自身從圖畫中得到的啟發與感悟。這需要學生接受一定的議論式訓練。教材的編寫者能夠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去進行不同階段議論式訓練的安排。在平常的一線教學中,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議論式訓練大多數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一方面讓學生學會思考,即學會對一些事情或者一些人物的行為,表達個人的觀點;另一方面是學會發表看法,而且是盡可能地呈現自己的觀點,不僅能對人物、對事情作出評價,而且能把原因說得透徹。
嚴格意義上來說,真正的議論文訓練是在小學結束后的下一個階段進行的,所以真正的漫畫作文到了高年級才出現。為什么到這個學段才出現漫畫作文呢?這一學段的學生言語活動已經由家庭、學校伸向社會了,人際聯系逐漸成為他們的主導活動,他們需要對周圍的人、發生在身邊的事及存在的社會現象給出自己的觀點,形成自己的思想,即具備一定的議論能力。
二、教材對漫畫作文的安排
在小學第一篇漫畫作文《文明──只有一步》中,其寫作訓練主要還是描述畫面內容和依據畫面內容想象的故事情節,可以在文章的結尾一段寫點議論性的文字,表明自己從中得到的一點啟示就可以了。畢竟漫畫內容只是人與生活小環境的關系,加上這是一組漫畫,事情的主要經過和結果基本固定,學生編寫故事難度不大。學生寫作訓練側重培養學生的幾個能力,如: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到了小學中年級,漫畫呈現的方式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是以單幅圖提供的畫面。這樣的單幅圖,畫面內容一般不是很完整、具體,還不會把事情的發展過程交代清楚,更不可能有連續性的動作再現。所以學生必須根據畫面所提供的事物(也許是故事的開端,也許是故事的結局,也是只是故事過程中的一個細節)放飛想象的翅膀,豐盈畫面的內容及畫外的意蘊,讓漫畫的內容與畫面外的實際生活相符合。不過,這一學期編者呈現的畫面仍是一幅帶有濃郁故事性的漫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畫意,做一些推想:圖中的這個人出于什么目的需要去砍樹?砍下來的樹他要用于做什么?砍樹使得他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砍樹者的行為給這座森林將會帶來什么樣的變化?等等。在進行議論文寫作時,老師告訴學生們:大家完全可以“通過漫畫寫一個故事,只不過寫的故事中要反映出‘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這么一個漫畫的本意”。學生弄清漫畫的主要內容以后,在他們的思考與寫作過程中必定要對漫畫中的人物和漫畫中的事物發表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評價,所以議論的訓練涵蓋在文章的述寫之中。高年級較低年級漫畫作文更多一點創新意識的滲透,議論的層次也更高。雖說這幅單幅圖人物不多,內容也不復雜,但它所反映的是人與大環境的關系,顯然解讀和詮釋單幅圖比多幅圖難度大很多,自主發揮的空間也更大,學生對故事結果的預測也呈現多種不確定性,從中獲得的理解和感受則是多元的。
記得學生習作的第三次漫畫作文出現在六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訓練間隔的時間明顯短了很多。這次編者們更是用心良苦,在所提供的漫畫中,老師們發現它們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故事性漫畫,而是更接近于真實,可以看得出來好像畫家純粹是從實際生活中選取素材,通過一些修辭手法如夸張、比喻、象征,或者諷刺或者批評,從而揭露生活中那些儀表堂堂、生活優越但公德意識較差的一類人群。畫面反映的是人與人的社會關系,寫作訓練要求學生將畫的圖意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并從個別的現象推及一般的社會公德建設狀況,又從一般的社會現象聯系自己或周圍人的做法,議論的訓練自然上升到歸納性推理和演繹性推理上來。這也是議論文寫作必須具備的兩種思維能力,目的是為學生進入初中后獨立寫作議論文和寫作獨立的議論文打下基礎。這次單幅漫畫作文有意識地架構起議論文寫作的模式,要求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漫畫反映的社會生活現象作出判斷,達到對現實生活現象本質特征和聯系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對漫畫的鑒賞能力。同時學會運用一些歸納、演繹等推理能力的訓練,在這些訓練中,成功地達到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能力的目的,為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社會道德責任感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漫畫作文教學的嘗試
在漫畫作文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可能存在著和我一樣的感覺:學生的閱讀取向差距明顯、學生的生活閱歷相對單一、習作描述缺乏感悟。為了提高漫畫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在近些年的漫畫作文教學中,我努力嘗試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鼓勵學生養成多關注新聞的習慣,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其次引導學生學會多視角去觀察,個性化解讀信息。影響較深的是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習作中的漫畫《假文盲》中,我讓同學們嘗試從三個角度去觀察:①從四個男人的角度去觀察;②從那對母子的角度去觀察;③從領者的角度綜合去觀察。這樣,實現了一篇漫畫的多次練習效果,也迎合了同學們對同一漫畫的不同看法的這種差異性,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潛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學生會有不同的感悟與收獲。最后我自己做到多元化評價學生,盡量做到評點角度的多元化、評點主體的多元化等。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點淺薄的看法和思考,相信每一位深入教學、深入思考的教師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認識。只要自己還堅持不斷地學習、聽講座、寫感悟,未來肯定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參考文獻:
[1]王苗.獨具慧眼識漫畫[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4):7374.
[2]雷其坤.漫畫作文要訣[J].語文月刊,2016(9):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