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危機抑或契機?

2021-08-30 02:25:40范軍劉曉嘉
出版廣角 2021年14期
關鍵詞:學科評價建設

范軍?劉曉嘉

【關? 鍵? 詞】“雙一流”;學科;學術出版;大學出版

【作者單位】范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劉曉嘉,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

【中圖分類號】G2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4.003

1478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學術書籍,此為學術出版之濫觴。將近兩百年后,英國皇家協會于1665年發行了第一本期刊,開啟了學者間學術傳播、溝通及研究成果發表的風潮。一般來講,所謂學術出版,“是以推進科研、探究學問、弘揚學術、傳播新知為根本宗旨,以學術成果的發布、展示、傳播以及交流為基本內容,遵守出版管理規定與學術規范,涵蓋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范疇的一種出版形態”[1]。學術出版是出版的一個重要類型,是出版不可或缺的重要領域。在當下我國高等學?!半p一流”建設的語境下,有人認為學術出版遇到了千載難逢的契機,必將迎來百花齊放的繁盛局面;也有人認為在新技術革命沖擊下,在標準化、國際化的評價體系之下,學術出版尤其是傳統的學術出版可能會面臨危機。但不論如何,學術出版如何發展已經成為出版界必須直面的話題。

一、學術出版與“雙一流”建設的邏輯關聯

學術出版是學術傳播的關鍵樞紐,在傳承人類文明、傳播科學思想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學術出版由來已久,與教育出版、專業出版有著錯綜復雜的交叉關系,與大學出版難解難分。而大學“雙一流”建設雖然提出來的時間并不長,自2015年《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迄今不過五六年時間,卻已成為教育界尤其是高校各項工作的中心。“雙一流”建設的宗旨、目標、實施方案等許多方面,都與學術出版有著密不可分的邏輯關聯。

1.學術出版與“雙一流”建設的基礎都是學科

學術者,系統、專門之學問也。“有一代之政教風尚,則有一代之學術思想?!盵2]學術是對存在物及其規律的學科化,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學術出版作為賦予知識以正當性和合法性的最佳途徑,以學科為基礎自是不言而喻的。而“雙一流”建設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堅持以學科為基礎。引導和支持高等學校優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發展方向,突出學科建設重點,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打造更多學科高峰,帶動學校發揮優勢、辦出特色”[3]。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中亦強調,要加快“雙一流”建設,必須明確學科建設內涵,突出學科優勢與特色,拓展學科育人功能,打造高水平學科團隊和梯隊,增強學科創新能力,創新學科組織模式[4]。“雙一流”的最終目標是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具體來講,就是要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一流大學,并不是靠高樓大廈來支撐,說到底,是要靠學科來支撐。無論是科研也好,教學也好,都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蒲泻徒虒W的成果需要展示、交流和傳播的平臺,學術出版的本位功能就是這種展示、交流和傳播的功能,因此,學術出版在促進教學科研發展、培養人才、引導學術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推動一流的學科建設,勢必要有一流的學術出版來為之服務。從這個層面說,“雙一流”建設和學術出版的落腳點并無二致,最終都要落實在學科上?!半p一流”建設和學術出版以學科為紐帶,二者緊密相連。

2.學術出版有助于推進“雙一流”建設

學術出版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社會服務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因而能為學科建設提供重要的支撐。學科建設是高等教育的根基,一流的大學是由一個個一流的學科組成的。無論是鞏固優勢學科,還是引導新的學科研究方向,發展特色學科、交叉學科,學術出版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學術出版領域頗具代表性的高校學報為例,《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的《中國農村研究》欄目,多年來刊發了此學科領域的多篇重要學術論文,不僅使這個欄目成為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欄,使得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的學術研究成果得到連續、集中的展示,也使得中國農村研究院成為中國農村研究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從2021年開始,為刊發中國農村研究院徐勇教授等學者新的研究成果,《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又專門開設了《田野政治學》專欄。其他諸如《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的《哲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欄目、《西南大學學報》(社科版)的《基礎心理學》欄目,都對所在高校相關學科的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競爭力的高校學報,還能通過組織校外的優質稿源,以學報為陣地進行學術交流,開拓本校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學術視野,從而推動一流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出版社亦能有力地助推高等教育發展。近代中國,商務印書館便是北京大學最有力的學術后援,北京大學教授撰寫的講義和著作大多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5]。商務印書館所出版的“大學叢書”,在促進中國學術的現代化、高等教育的科學化、大學教育的規范化等方面是功不可沒的[6]。誠如郭太風所說:“王云五主編的《大學叢書》,填補了近代中國高等院校沒有中文教科書的缺憾,將我國高等教學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盵7]商務印書館20世紀30年代開始籌劃一直沿襲至今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在近現代學術出版史上更是影響巨大且深遠。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一些優秀的大學出版機構如北京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等,無不既充分依托和服務本校優勢學科與研究成果,同時廣泛吸納國內外其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術成果,成為“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從國外的情況看,無論是牛津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還是頗具特色的哈佛大學出版社,其學術出版都為本校長期矗立在世界一流大學高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學術出版能夠構建學術共同體,形塑學術社群,在學術出版中掌握話語權,主導學術思潮的方向,引領學科的發展。如法國年鑒學派與學術期刊《經濟與社會史年鑒》(后改名為《經濟、社會與文明年鑒》)有密切關聯;而在芝加哥社會學派的崛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推手角色的則是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3. “雙一流”建設有助于學術出版的繁榮

按照“雙一流”實施辦法,要堅持以學科為基礎,支持建設一百個左右的學科,著力打造學科領域高峰;以每五年為一個建設周期,實行總量控制、開放競爭、動態調整[8]。也就是說,“雙一流”有一定的名額限制。而“雙一流”的遴選條件里面,明確規定了六個方面:一是人才培養,要立德樹人,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取得卓著成績,要有高質量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二是科學研究,強調科研組織和科研機制健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要有突出貢獻,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能為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供支撐;三是社會服務,要求產學研結合,科研成果的轉化績效突出,能夠服務社會,服務國家;四是文化傳承創新,要傳承優秀文化,具有較強的國際文化傳播影響力;五是師資隊伍建設,要有一流的師德師風,還要有優秀的一線教師,一流專家、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教師結構要合理;六是國際交流合作,要能吸引海外優質師資、科研團隊和學生,能與世界高水平大學等開展深度合作。這六個遴選條件,對高等學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評價的標準直接和學術出版相關,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都要落實到學術成果的展現即出版上來;另外三條也和學術出版不無關系。歸根結底,“雙一流”建設還是要落實到學科建設上,而學術出版對學科建設的支撐恰好能為高等學校爭創“雙一流”提供有力的幫助,因此,“雙一流”建設的實施辦法,必然促使政府、高校和學者更加重視學術出版,加大對學術出版的政策扶持、物質投入和精力投入,從而促進學術出版的繁榮昌盛。此外,一流大學創建和一流學科建設能夠為學術出版鑄造核心,這個核心就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高水平的科研隊伍既可以作為評審專家為學術出版把握出版方向和內容質量,又可以作為作者為學術出版提供優質稿源。

總之,學術出版和“雙一流”建設都以學科為基礎,都以推動學科建設為旨歸,二者互相促進,互為助力,有機統一在學科建設的根基上。

二、現行評價體系下的學術出版危機

“雙一流”建設語境下的一流,是世界一流。這個世界一流,是必須遵從于既定的、公認的評價體系的一流。要使“雙一流”建設目標達成時得到世界公認,必須做好兩件事:“其一,通過以學科建設為核心的一系列建設,產出一流的學術成果;其二,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國際學術話語權和評價標準”[9]。其中第一點,筆者認為是倚仗第二點而存在的,產出一流學術成果要遵從某種評價體系,而在目前,國內學術界在國際學術評價和學術話語權方面略顯薄弱。近年來,黨和政府及時提出并部署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是時代之需、發展之需,而在現行的評價體系之下,學術出版要想獲得高質量的發展,面臨一定的危機。

1.優質學術成果流向國外發表

現有的學術評價體系,均繞不開SCI、SSCI、EI、A&HCI等引文索引數據庫。由于進入這些檢索系統的國外知名學術期刊在堅持匿名審稿、堅持專業化出版方向等方面比較有權威性,因而各種評價體系都把在這些期刊上發表文章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在這樣的導向下,一些優質的學術成果流向國外發表。據統計,“我國國際SCI論文產出從2015年的29.68萬篇,逐年增至2018年的41.8萬篇”[10],這影響了國內學術出版的質量。同時,學科基礎的差異和話語體系的不同,導致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者在國外一流期刊上發表文章十分困難,使得他們在晉升、科研經費的支撐上相比自然科學的學者有較明顯的劣勢,不利于人文社會科學的成長和發展。而且,這些在國內堪稱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在國外發表后,在國際上的影響卻并不大。在國際學術話語權和評價標準被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背景下,“雙一流”語境中的學術出版便陷入了一個進退維谷的窘迫狀況:要和世界接軌,便要遵循現行的國際學術評價體系;而要遵從國際學術評價體系,一是導致優質學術成果外流,二是這些優質學術成果在國際上并沒有產生應有的影響。學術出版的窘境又進一步影響到對中國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評價。應該說,學術話語權的不平等是造成國內學術出版危機的深刻原因之一。

2.國內學術出版良莠不齊

學術出版主要是在社會效益上彰顯作用,可以說,學術出版是精英的、小眾的、具有公益性的。轉企改制后,出版業面臨生存問題,出版單位既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是使命擔當的要求,又要兼顧經濟效益——這是實際生存的需求。而學術出版既然是小眾出版,便出現了一種吊詭的現象:“一方面,政府、學術界以及作者本人對學術出版越來越重視,另一方面;學術出版在大多數出版機構中被邊緣化;一方面,對學術的評價始終在尋找量和質的平衡,試圖盡量做到客觀理性,另一方面,學術著作越來越泥沙俱下,良莠不齊?!盵11]這種現象的產生有深刻的原因。

長期以來,在對學術的定性考核難以客觀“定性”的情況下,轉而變成以定量考核為主,以出版多少本著作、發表多少篇論文論英雄,這便催生了良莠不齊的學術出版產業。學術出版泛濫必然導致學術質量低下和學術失信、失范,這又進一步影響到對中國學術成果和學術出版的評價。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原董事長、總裁陳昕一針見血地發問:“中國一年出版三十余萬種出版物,其中打造了多少個學術品牌,又推動了多少學者和思想的誕生?”針對種種亂象,《“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明確提出在教師隊伍評價建設中要克服“五唯”傾向,在科學研究評價中要突出原始創新與重大突破,不唯數量,不唯論文,不唯獎項。這個評價辦法無疑是指揮棒,國家矯正現行學術評價弊端的決心展露無遺。

3.學術評價機制的異化使學術出版面臨危機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原社長謝壽光曾經飽含激情地呼吁:“出版人是學術出版最后的守門員,應承擔起責任,拒絕一切粗制濫造的學術垃圾。”[12]這既是鐵肩擔道義的強烈責任感,也是“吾曹不出,如蒼生何”的學者情懷??蓪嶋H情況是,出版人不僅是學術出版最后的守門員,也幾乎是學術出版唯一的把關人。目前我國的學術評價,固然有一些未出版的科研項目成果在結項時有過同行評價,未出版的博士論文在答辯時有過答辯委員會的評價,但相當大一部分學術評價可以說是出版后的事后評價,這在學術著作出版領域表現尤為明顯。

事后評價容易引發兩個問題。一是導致學術評價主體異化。學術出版機構承擔了本不應該承擔或者說無力承擔的責任,編輯身份被剛性地轉向職業編輯后,與學科建設、學術共同體更加疏離[9],編研一體的學者型編輯已經是鳳毛麟角,單純依靠職業編輯無力承擔學術把關的重任。二是導致學術成果評價異化。對于學術成果的評價,往往以是否在權威出版社出版、是否在核心期刊或權威期刊發表為依據,這和“雙一流”建設的宗旨正好背道而馳,同時還會導致另一后果:優質學術資源愈來愈向“權威”和“核心”傾斜,包括學術寫作也會優先引用“權威”和“核心”的學術成果,這反過來又增加了“權威”和“核心”的轉引率和影響因子,更加鞏固了其領先地位;普通出版社和一般學術期刊舉步維艱,喪失出版優秀學術成果的積極性,加劇學術出版的平庸。從另一層面講,因為學術把關的重任更多地落在出版人肩上,即便是“權威”“核心”期刊的編輯也不堪其重,難以從汗牛充棟的來稿中遴選出真正高質量的學術成果。這對青年學者的成長尤其不利,大大打擊了他們從事學術研究、產出優秀學術成果的積極性,最終影響的還是學術出版本身。可以說,“雙一流”語境之下,與“雙一流”建設宗旨不符的學術評價體系,已經成為學術出版的最大危機。

三、轉換思路,抓住契機,發展一流學術出版

“雙一流”語境下,一流學術出版與一流學科建設互為助力。要發展一流的學術出版,必須轉換思路,以“雙一流”建設的目標為旨歸,明確學術出版的功能定位,抓住歷史機遇,挖掘、整合、協調內外部各種資源和知識技能,將學術生產與國家、社會的需求有機結合。

1.內容評價與規范評價結合

學術出版應當包含兩個層面的評價:一是學術內容的評價,二是學術規范的評價。學術內容評價主導知識的內涵(what can be written),學術規范評價則對知識的呈現形式提出要求(how it can be written),這兩種機制是在“知識的生產、傳播與消費的過程中,作用于知識生產者的一種知識控制,以確保典范地位與增進馴服的力量”[13]。長期以來,在學術出版的過程中,學術內容的評價是缺失或者說不夠完善的?!半p一流”建設強調學術成果的創新質量和貢獻,這就要求必須加強對學術內容的評價。因此,學術出版機構可以轉換思路,把學術內容評價和學術規范評價分離開來。學術內容評價主要依賴外審,可以依托學術協會或者出版協會建立比較固定的各專業評審委員會,實行“小同行”基礎上的“大眾評價”,堅持專家審稿和匿名審稿。無論是著作出版還是論文發表,均將學術價值的評判前置于出版環節,并將學術價值的高低作為能否出版或發表的唯一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學術出版平庸,杜絕學術出版浪費。在現行世界學術知識體系之下,不遵守國際通行的學術規范相當于自我封閉,而學術出版機構正可以在學術規范的把關方面大有可為。只有學術內容與學術規范俱佳的學術出版,才能真正促進“雙一流”建設,也才能真正使其自身走向繁榮。

此外,筆者認為,學術出版道德建設亦是學術出版機構的責任。在學術出版中屢見不鮮的學術道德失范現象,無論是涉及作者、審稿者還是專業編輯,學術出版機構都應當有行之有效的防范和矯正措施,同時,作者也應加強自律行為。2020年6月,在醫生和科學家對數據的有效性提出質疑后,一項有關藥物羥氯喹對新冠肺炎患者治療無效的研究論文,從《柳葉刀》醫學期刊上撤回,原因是第三方無法對數據準確性進行獨立評審。國外在學術出版道德建設方面極少有政府主導的統一規劃,而依然能比較有效地對抗學術道德失范,可以說,行業協會及學術出版機構發揮了重大作用,比如愛思唯爾出版集團的在線“出版道德資源大全”幫助期刊編輯處理出版道德的相關舉報[14]??傮w來看,大學“雙一流”建設所吁求的一流的學術成果,需要完善的學術道德建設體系,我們的學術出版機構理當擔起這樣的責任。

2.立足本土與走向世界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睂W術出版要服務于“雙一流”,抓住發展契機,也必須立足本土,向世界展示中國實力、傳播中國學術、發出中國聲音,這是“雙一流”語境下學術出版發展的前提和根本。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我國的文化基因、話語體系、思維模式、學科范式都和西方有明顯差別,我們理當有勇氣也有信心堅持中國特色、堅持民族特色,打破西方文化霸權的壟斷,通過學術出版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在學術評價和學術出版評價方面,人文社會科學理應有中國自己的體系并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立足本土,堅持中國特色不等于故步自封,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內涵是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一流的學術出版也當如此。自然科學具有一定的國際通行標準,因此,自然科學的學術出版要放眼世界,用國際一流的內容、規范標準來遴選稿件,將中國最頂尖的優秀自然科學成果展示給世界。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其目的就是為了走向世界,把我國“雙一流”建設所取得的優秀科技成果,向全世界傳播。立足本土與走向世界是辯證統一的,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的回信,體現了黨中央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高度重視,必將對相關學術出版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

立足本土,走向世界,還要學習國際優秀學術出版機構的運營模式。國際優秀的學術出版機構如愛思唯爾、麥克米倫等都有完善的市場運營機制,市場推廣得力,市場服務完備,而我國的大多數學術出版機構,在市場運營方面尚有欠缺。一流的學術成果要走向世界,需要一流的市場運營,才能形成有效傳播,為進一步的思想創新提供幫助。有實力的學術出版機構,可以學習國際優秀學術出版機構的資本運營,實現強強聯合。比如施普林格通過不斷的并購,尤其是與Nature集團的合并,成立Splinger & Nature集團后,占據了世界學術出版集團的榜首位置。我國的學術出版機構還可以進一步拓寬視野,和國外的學術出版機構展開多種形式的合作,如中國農業大學主辦的CAER與愛墨瑞得公司合作,前者只負責學術論文的評判、甄選和加工,其他出版環節由更專業的愛墨瑞得公司進行,短短幾年內使期刊成為國際知名的在專業領域頗有影響的優秀期刊[14]。近些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都極為重視學術出版,重視與國外出版傳媒機構的深度合作,且成效顯著。

3.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結合

出版歸根結底還是一種傳播活動,要達到最佳傳播效果,必須要選擇合適的傳播渠道和傳播媒介。在閱讀習慣、出版技術、版權保護機制和傳統發行渠道的影響下,傳統紙質出版依然具有較強的生命力,而且還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繼續存在。因此,學術出版仍然要注重紙質出版,打造內容、編校、裝幀、印制均為上乘的優秀學術出版物。同時,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將深刻改變出版業的形態。2015年3月3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把傳統出版的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這是鞏固壯大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職責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發展的迫切需要。學術出版作為整個出版業的頂端,更要注重新興出版與傳統出版在內容、渠道、終端上的融合。學術研究者相互溝通聯系,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便是討論正在進行中的研究(work in progress)[15],因此,學術出版的時效性較強,而新興出版可以極大地縮短出版流程,這對于把“雙一流”建設的成果及時向外傳播,具有重要作用。

技術變革對出版包括學術出版的影響是革命性的,未雨綢繆、順應潮流,方能抓住契機,持續發展。人工智能對學術出版的流程再造和增值服務都已經產生了影響,如愛思唯爾探索的“人工智能科學”,致力于用特征識別來解決復雜問題的深度學習[16]。德國出版社Inkitt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使營銷流程精準化,通過演算趨勢數據,判斷用戶使用模式,收集讀者偏好修改作品內容,形成了作者和讀者互動的出版模式[17]。

開放獲取出版(Open Access Publishing)已經對國際學術出版的模式造成了極大的沖擊。2018年9月,歐盟推出了激進的S計劃,不但要求公共基金資助的學術成果立即開放獲取,而且力圖大幅降低開放獲取出版的利潤空間。這一計劃反映了西方開放獲取政策的發展趨勢——開放方向更堅決,政策更強硬,措施更具體[18]。開放獲取出版在我國依然處在萌芽狀態,但既然要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學術出版,則對此不能忽視。另外,學術出版還要重視按需出版(POD)和語義出版(semantic publishing),加強對新興出版的版權保護、增值服務等的深入研究。

總之,“雙一流”建設是實現高等教育強國的重大戰略。在“雙一流”語境下,對學術出版而言,迎來的是危機還是契機,關鍵在于是否能審時度勢,轉換思路,適應新政策、新標準和新技術的需求,立足于“開放科學”的新視域,以更具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姿態參與知識生產與傳播,注重培育新一代的學者型編輯和現代出版家,總結和借鑒我國現代學術出版的成功經驗與國際先進做法,把學術出版主動投入高等學?!半p一流”建設的浪潮,形成大學“雙一流”與學術出版的良性互動。需要強調的是,高?!半p一流”建設背景下的學術出版,并不只是大學及其出版機構的事,一些社會出版機構特別是品牌出版社如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三聯書店等,以及一些權威的學術期刊社,也應承擔重要責任。大學內外、學術界與出版界共同努力,新時代的學術出版必將呈現新的面貌,開創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劉永紅. 關于學術出版的幾點思考[J]. 現代傳播,2016(2):56-61.

[2]黃人. 清文匯·序二[M]. 上海:上海國學扶輪社,1910.

[3]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EB/OL]. (2015-11-05)[2020-06-1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4]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EB/OL]. (2018-08-20)[2020-06-1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808/t20180823_345987.html.

[5]王建輝. 中國現代學術文化的雙子星座——北京大學與商務印書館[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2):80-81.

[6]范軍. 20世紀30年代商務版“大學叢書”的策劃與運作[J]. 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7-13+91.

[7]郭太風. 王云五評傳[M].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

[8]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EB/OL]. (2017-01-25)[2020-06-1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1/t20170125_295701.html.

[9]朱劍. 被遺忘的尷尬角色:“雙一流”建設中的高校學術期刊[J].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1):1-16+201.

[10]江耘. 留住優秀成果 科技期刊要走“上坡路”[N]. 科技日報,2019-09-27.

[11]范軍,劉曉嘉. 學術出版評價三題[J]. 出版參考,2019(2):27-30.

[12]謝壽光. 中國學術出版:現狀、問題與機遇[J]. 出版發行研究,2013(5):27-30.

[13]CROTTY R. Towards a sociology of academic publishing. Annual conference paper[M]. Melbourne:Austrailian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Education,1999.

[14]孫平. 國外學術出版道德建設最新進展及其啟示[J]. 編輯學報,2021(1):49-53.

[15]姚林. 國際優秀學術出版機構發展的經驗與啟示[J].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2):6-13.

[16]歐陽崇榮. 從電子出版與電子商務看學術出版的發展[J].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中國臺灣),2003(2):239.

[17]向颯. 人工智能對學術出版流程的再造及知識服務提升[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11):1091-1096.

[18]王卉,張瑞靜. 人工智能技術在數字出版中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J]. 出版發行研究,2018(2):45-49.

[19]任翔. 開放獲取博弈與出版變局:2018年歐美學術出版發展評述[J]. 科技與出版,2019(2):6-12.

猜你喜歡
學科評價建設
【學科新書導覽】
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
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人大建設(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超學科”來啦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91毛片网|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99re精彩视频|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三级| 国产屁屁影院|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99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9|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中文纯内无码H|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污视频| 色综合国产|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干中文字幕|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日本色综合网|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亚洲男人天堂2018|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jizz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91在线视频福利| 婷婷六月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公开视频|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91亚瑟视频|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国产精品页|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精品|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免费不卡视频|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国产三级成人| 综合网天天|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色噜噜综合网|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