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沖?王梅

【關? 鍵? 詞】融媒體;主題出版;新特點;發展態勢
【作者單位】劉沖,河北大學,河北金融學院;王梅,河北大學。
【基金項目】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VR/AR的雄安新區融媒體數字化傳播平臺構建(HB18XW01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4.009
一、主題出版的發展現狀
自2003年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提出“主題出版”概念以來,主題出版已經走過了18個年頭,各出版單位緊密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活動、重點工作、重大事件、重大會議等集中策劃出版了一批內容豐富、類型多樣的優秀主題出版物[1]。特別是歷經2014年“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元年”,主題出版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緊緊圍繞滿足用戶需求來整體統籌紙質出版和數字出版,以融媒體為依托構建全網營銷體系,全力促進線下與線上深度融合[2-3]。
主題出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與時代特征,其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初創期(2003—2006年),主要是紙質出版物,出版內容凸顯黨和國家工作主線,具體地說,就是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活動、重大會議、重點工作,以及重大節慶、重大事件等開展相應的出版活動。
第二階段為成長期(2007—2012年),紙質出版物的銷售由過去的線下逐漸延伸到線上,且數字出版物也取得了迅猛的發展。這一方面是由于期間重大熱點、重大事件不斷涌現,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等,均為主題出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豐富的題材;另一方面是各出版機構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主題出版工作,推動了主題出版的快速發展。
第三階段為快速發展期(2013年至今),主題出版的選題內容拓展到文化、經濟、政治等諸多領域。經過多年的發展,主題出版已經在市場上獲得了高度認可,中國版本圖書館的統計數據表明:2003年各出版社主題出版的選題數量為489種,2019年各出版社主題出版的選題數量為2233種,增長了約4.5倍。其中,241種圖書選題為黨建類主題,836種圖書選題為“一帶一路”主題,66種圖書選題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主題,1000余種圖書選題為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彰顯了主題出版與時代發展、社會熱點緊密結合的特征[4]。
二、融媒體時代主題出版的新特點
1.產品主題新
近年來,主題出版物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從傳統的理論文獻、政治讀物拓展到傳記漫畫、藝術傳承、自然科學、文化經典等諸多品類。融媒體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使主題出版的產品形態豐富多彩,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紙質圖書,而是深度融合內容資源與融媒體技術,朝橫向拓寬和縱向深入,更具有新穎性與吸引性[5]。近年來,出版單位通過智能化分析與數據挖掘,從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獲取信息,精準把握主題出版的選題方向,使主題出版從最初的理論讀物拓展到文化、經濟、政治、科技等諸多領域,為國家戰略服務。如三聯書店出版社先后出版的《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國學流變與傳統價值觀》《御窯千年》,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國詩詞大會》等,雖然這些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理論讀物類主題圖書,但由于其內容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文筆活潑生動、內容呈現多元化,一經出版就獲得讀者的廣泛好評。
2.編輯加工方式新
5G時代,融媒體技術越來越成熟,主題出版物的編輯加工方式也呈現新特點。編輯需秉承融媒體思維,基于讀者的個性化需求開發圖書選題,將不同形態的主題出版產品推送給不同的讀者群體。如虛擬現實技術(VR)的出現給編輯加工方式帶來了較大影響,讀者在進行VR閱讀時,既可在三維的虛擬場景中與書中角色進行互動,也可以跳出虛擬場景與書中角色合影。讀者的融入感越深,對虛擬場景與虛擬角色的體驗就越深。在這方面,主題出版物可借鑒網龍華漁教育在第五屆中國數字閱讀大會上推出的VR紅色教育作品《古田會議》,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將古田會議的恢宏歷史畫面進行逼真還原,觀眾只需佩帶VR眼鏡就可以全方位“游覽”古田會議場館,還可以近距離“觀看”古田會議當時的場景,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紅色歷史,增強愛國主義情懷。
3.信息獲取途徑新
傳統方式下,編輯主要是采用整合現有出版資源、查閱往年出版資料等方式獲取信息,時效性差,信息來源也較窄。而融媒體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編輯可采用先進技術來實現信息的實時采集與智能化獲取,從而拓寬信息獲取渠道。如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6月成立了融媒分社,選派精兵良將擔任融媒分社編輯,充分利用融媒體技術來快捷、精準采集信息,先后推出了《改革開放為什么成功?》《百姓看兩會:2019幸福密碼》等作品[5],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4.出版形式新
融媒體時代,出版傳播由單向傳播發展為立體化傳播,傳統出版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格局日趨完善。與此同時,融媒體環境使傳播渠道呈現多元化、交互化,不僅豐富了信息傳播形式,使讀者與出版社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更加便捷,也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讀者的閱讀需求。如新世紀出版社出版的《夢想啟航:中國共產黨創立的故事》,將黨史教育與VR技術有機融合,讀者可以通過VR融媒黨建云課堂獲得富有感染力、震撼力的VR交互體驗和沉浸式紅色劇場體驗,身臨其境般感受中國共產黨創立的過程。
三、融媒體時代主題出版的發展態勢
1.“新主題出版”逐漸成長,傳播能力得到提升
由于傳統主題出版側重政治的導向性,故而大多強調說教性與理論性,立足于宏觀層面,內容嚴肅,可讀性欠佳。隨著近年來融媒體的迅猛發展,各出版單位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對讀者的閱讀愛好、閱讀興趣進行分析,精心做好主題出版的選題策劃工作,結合融媒體技術打造了一大批優秀的主題出版物,不但向社會大眾傳播了主流價值觀,還提高了自身的經濟效益,這就是“新主題出版”[6]。
從目前來看,“新主題出版”在數字化營銷和推廣等方面已經做了諸多積極有效的探索。
一方面,“新主題出版”高度重視融媒體主題出版物的推廣工作。如由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新中國發展面對面》在推出紙質版圖書的同時,還同步上線12集動漫微視頻,讀者可通過二維碼掃碼觀看。微視頻無論是音效畫面還是敘述手段,均具有鮮明的互聯網特色,同時通過人民網、新華網、快手、抖音等平臺進行傳播,點擊量高達上億次。這種寓教于樂的融媒體出版形式備受讀者歡迎,達到了“網上網下同心圓”的效果。再如,2019年廣東科技出版社在廣東省委領導的支持下,組織精兵強將 “講好粵菜故事,傳播好粵菜聲音”,通過融媒體方式推出《中國粵菜故事》。為了更好地迎合讀者閱讀需求,《中國粵菜故事》匯集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元素:全書包括130多個粵菜故事、300幅手繪漫畫、30分鐘粵菜美食紀錄片和60個短視頻。紀錄片《老廣的味道》同時兼具粵菜故事講述與廣東嶺南文化傳承功能,短視頻則包括《炭燒響螺》《梅菜扣肉》《云吞面》等經典粵菜視頻片段,讓讀者從原來單純的視覺感受轉變為視覺、聽覺、觸覺等多元化感受。
另一方面,由于“新主題出版”自帶市場營銷屬性,能夠通過評論量、播放量、下載量、粉絲數等指標來體現其傳播效果,因此,以互聯網平臺為載體營銷主題出版圖書(包括紙質圖書與數字圖書),可有效提高主題出版物的市場占有率,進而提升傳播效果。如2019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單位出版的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點圖書,同時在當當網、新華書店網上商城、京東圖書網上商城、QQ閱讀、天翼閱讀、咪咕閱讀、中圖易閱通、學習強國等多家互聯網平臺上線,讀者訪問量、點擊量、下載量不斷攀升,達到了讓廣大干部群眾接受思想政治洗禮的目的。
2.應用科技創新打造融合精品,提升主題出版影響力
2019年10月,第71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舉行,參展的出版商多達7400余家,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與中國出版集團聯合主辦的《穿越時空的中國》數字影像展在書展主展廳展示。該數字影像展以擁有2500年漫長歷史、全球最長的人工運河——中國大運河為創作背景,以中國畫家杜飛的手繪大運河歷史長卷為基礎,采用流媒體技術、3D技術、虛擬仿真技術進行開發,通過高清巨幕呈現200多艘船只、1700多個人物,讓2700公里長的大運河“活靈活現”地出現在觀眾面前。影像展有機融合了二維場景與三維動畫,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感。很多觀眾紛紛到高清巨幕前合影留念,并翻閱同名紙質圖書。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副主席傅藍高度評價《穿越時空的中國》數字影像展,認為其是第71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的最大亮點,展現了技術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優質的主題出版內容必然受到國際出版商的青睞,英國DK公司與中國出版集團簽約,獲得了《穿越時空的中國》內容授權,多語種版本的《穿越時空的中國》圖書于2020年開始在全球數十個國家同步發行,不僅讓中國故事真正“走出去”,也進一步加速了中國故事IP全產業的國際化進程。毋庸置疑,5G的大規模普及將會使越來越多擁有高科技含量的應用場景“落地生根”,主題出版應借助H5、AR、VR等科技創新應用打造一大批技術與藝術融合的主題出版精品,以此提升主題出版的影響力。
3.大出版格局逐漸形成,提升知識傳播能力
融媒體時代,主題出版的選題方向越來越精準,選題范圍越來越寬廣,出版范疇也從紙質出版向數據庫、知識服務平臺方向拓展,大出版格局日益顯現。從目前來看,全國有超過50%的出版單位參與了主題出版,不少專業出版社在主題出版方面卓有成效。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2013年開始集聚校內優質學術資源,打造了“中國思想與文化名家數據庫”、“中國審判案例數據庫”、中國問題研究文獻出版目錄及服務平臺等享譽海內外的高端專業化知識服務平臺。2019年,中國數字出版創新論壇把中國問題研究文獻出版目錄及服務平臺評為“融合發展創新應用推優案例”,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把“中國思想與文化名家數據庫”“中國審判案例數據庫”評為 “數字出版創新成果”。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為代表的專業出版社緊緊圍繞融合發展、多元開拓方針,以融媒體提升知識服務水平,以知識傳播來擴大社會影響力。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也是一個國家屹立于世界的根本。出版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陣地,承擔著教化大眾、傳承文明的重任,主題出版更是扮演了出版業“時代尖兵”的角色。融媒體時代,主題出版要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不斷推出符合融媒體傳播規律、滿足大眾需求的精品力作,為實現出版強國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胡艷紅. 回應時代課題,創新主題出版:關于我國主題出版的發展與思考[J]. 出版廣角,2016(13):6-8.
[2]何國梅. 2012—2018年主題出版研究狀況分析[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50-156.
[3]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融媒體與主題出版研究院. 主題出版發展學術報告(2019)[R].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9.
[4]宋思佳,陳前進,吳月淋. 新時代主題出版的發展趨勢及策略研究[J]. 科技與出版,2018(4):6-12.
[5]吳志海. 基于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的分析與啟示:以2015—2020年國家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為研究對象[J]. 科技與出版,2020(9):98-103.
[6]新華社評論員. 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五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重要講話[EB/OL]. (2018-08-26)[2021-06-21]. 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2018-08/26/c_1123330490.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