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軒,胡佩媚,藍惠平
(惠州市惠東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 廣東 惠州 516300)
壓瘡,指的是部分組織由于長時間受到外力的壓迫,使得部分神經營養紊亂或者部分血液供應循環異常,使得皮下組織及皮膚發生壞死[1]。該病又被稱為壓力性潰瘍,對于病情嚴重且需要長時間臥床患者及偏癱、昏迷、翻身受限的年老患者極易發生[2]。壓瘡疾病的發生,除導致患者護理及治療時間增加外,也導致患者生存質量降低,使得自身經濟壓力增加[3]。所以,臨床治療及護理期間,壓瘡疾病預防工作的開展特別重要。因而,本次研究針對本院長時間臥床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對壓瘡疾病預防的效果進行闡述,詳情如下。
選取2020年4月—6月本院的80例長期臥床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女分別有21例與19例;年齡35~85歲,平均年齡(56.34±3.15)歲;觀察組男、女分別有23例與17例;年齡32~84歲,平均年齡(56.41±3.2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具體如下:每2小時幫助患者翻身1次,及時評估皮膚狀態,避免其出現受損狀況。及時更換干凈的床單、被罩。叮囑家屬多關心患者,并對受壓位置有效按摩,加快部分血液循環速度等。
1.2.2觀察組 給予循證護理。詳情如下:組建循證護理小組,組成人員科室主任、護士長及護士,利用互聯網檢索壓瘡發生的機制、誘因、護理方法和預防對策等,同時,深入剖析、評價資料的適用性、科學性等。結合患者實際狀況、資料及本科室狀況,為患者制定系統、規范的護理方案,具體內容:(1)心理調節。因為疾病因素,導致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活動受到限制,致使患者出現許多負面情緒,而這些對于疾病恢復不利。所以,應及時評估、了解每位患者心理狀態,并進行相應的調節與疏導,使其保持平穩心態,保證良好的治療效果。與此同時,指導患者深呼吸、播放舒緩音樂,分散其注意力,盡可能避免臥床期間其他疾病的發生。(2)飲食指導。叮囑患者及其家屬多食用容易消化、營養價值高、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特別是水果和蔬菜,其對于正常排便有利。對于長時間臥床患者,飲食時應以易消化、清淡食物為主,同時結合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其有助于患者自身抵抗、免疫能力提高。針對飲食困難且食欲較低者,予以半流質食物,但是該飲食方法存在一定不足,其自身營養有限,所以需要按照少食多餐原則飲食。(3)健康宣教。為患者及其親友講解壓瘡疾病發生的因素和危害等,并演示預防方法,介紹遵醫囑治療、用藥和翻身的重要作用,責任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對患者及其家屬壓瘡知識了解狀況和預防方法進行檢查,針對沒有全面了解的內容再次講解和牙石。(4)翻身干預。每1~2小時幫助患者翻身1次,在此過程中,確保動作輕柔,輕輕按摩后背并叩擊,利用方法加快患者血液循環速度。(5)皮膚干預。對患者皮膚狀況準確評估,1次/d,并實施皮膚干預,包括洗澡、擦拭皮膚等。針對伴有水腫者,嚴禁用力對皮膚進行擦拭,可利用綿柔毛巾進行,確保患者皮膚干凈,加快血液循環,避免損傷癥狀的發生。
(1)統計壓瘡發生狀況。(2)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分別是焦慮狀態(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狀態(抑郁自評量表),分值與焦慮、抑郁呈正相關。(3)記錄護理滿意程度,包括3項指標,依次是滿意、較為滿意和不滿意[4-6],100分為最高分,每項指標的評分區間分別是80~100分、60~79分與<60分。(滿意+較為滿意)例數/總例數×100%=護理總滿意度。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壓瘡發生率對比
護理前,兩組抑郁及焦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抑郁、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抑郁、焦慮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抑郁、焦慮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抑郁焦慮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0 63.42±5.1322.36±0.2562.36±2.1224.36±2.18對照組 40 63.38±5.0642.13±0.6562.15±2.0445.15±2.15 t 0.035 179.542 0.451 42.944 P 0.972 0.000 0.653 0.000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因為長時間臥床,機體部分組織長時間受到壓迫,導致皮膚組織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部分血液營養供應減少、氧氣不足,導致組織潰瘍、腫脹及壞死,即壓瘡。大部分老年癡呆、腦梗死患者,均需要臥床接受治療[7-8]。許多長時間臥床治療患者心理壓力較大,使得護理滿意度受到影響,而且也增加了壓瘡等發生率。所以長時間臥床治療期間,護理工作的開展特別重要[9-10]。
循證護理指的是護理人員合理應用科學整潔,同時結合臨床經驗、知識等,為患者制定護理措施的一個過程[11]。循證護理實施過程中,首先由專業護理人員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通過查閱資料等方法為患者制定系統、規范的護理方法。本次研究中,主要為患者提供心理調節、飲食指導、皮膚干預、健康教育等內容,首先了解每位患者心理狀態,根據負面情緒的誘因展開相應的心理調節,讓患者在保持平穩心態的同時自愿配合醫護人員工作。其次,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確保患者自身營養攝入充足,提高自身免疫、抵抗能力;再次,健康教育方式可以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壓瘡疾病的相關內容,掌握預防方法;最后,保證皮膚干凈等,有助于血液循環加快,避免壓瘡的發生。結果顯示,經過循證護理后,觀察組抑郁、焦慮評分、護理滿意度和壓瘡發生率均比對照組優,。可見,循證護理方案的落實,幫助患者改善自身狀況。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在產氣臥床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明顯,其有助于壓瘡發生率降低,而且能夠改善護患關系,使其保持良好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