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成
(昌邑市財政局,山東 昌邑 261300)
由高速發展到當前的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運行的特點,市場經濟相對完善,市場交易頻繁,產權交易愈加活躍,國內資產并購及跨國并購業務日漸增加,經濟發展更顯現了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對于會計領域來說資產價值評估市場發展迎來機遇,在以前的資產評估中常用成本法,隨著環境的改變這種方法有不適應的方面,新形勢下改進收益法進行資產價值評估應運而生,為了更好地使用收益法值得我們來探討。
現金流量折現法的公式為:

式中:V——資產的價值
n——資產的持續期
CFt——資產在t時刻產生的現金流
現金流量折現法在實踐中是較成熟的資產價值評估方法。
現金流量的估計:

折現率的估計:
折現率分為股權資本成本和加權資本成本。
根據固定股利增長模型:

得到:

式中:D1——年末支付的股利
r ——股票的折現率
g ——固定股利增長率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一種描述股票與期望收益率之間關系的模型。其公式為:


收益資本化法通常適用于資產的經營進入穩定時期,以獲得資產的價值。
上述介紹了收益法評估模型的三種方法:第一種現金流量折現法、第二種收益資本化法、第三種EVA估價法。
1.4.1 現金流量折現法
該方法的特點不使用利潤指標,折現現金流量采用現金流量,在收益法進行價值評估的模型中現金流量折現成為首選。
1.4.2 收益資本化法
該方法有局限性,對于資產未來收益期限較長,或者收益預測額不穩定,或者高成長型資產,這幾種情況下不適用于收益資本化法。
1.4.3 選用EVA估價法
該方法也是對傳統指標的改變,但使用范圍較小,對于周期性資產、高成長型公司、金融資產等難以衡量,不宜采用該方法。
成本法是常用的方法,運用起來比較簡單就是成本加和,其理論依據是,資本價值的高低由資產的成本決定,資產的成本低,說明資產的投入小,反之亦然,資本大對應的資產的價值大。
成本法是根據資產會計報表所列賬面資產和負債分別進行評估,逐項評估再加和匯總,最后計算得出評估結果,其評估資產價值高低決定于資產賬面價值。下表是評估人員應用成本法得出其資產價值評估結果:

表1 資產評估結果匯總表 單位:萬元
采用成本法對某單位的資產價值評估結果為39343萬元,與收益法評估值相差94236萬元,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采用成本法評估一個持續經營前提下的資產價值是不適應的。
量化導向對評估結果容易產生偏差。
采用該方法很容易少評或漏評,不能體現資產的完整價值。
成本法結果的不完整,因此帶來不準確。
成本法是按照資產構成分別計算然后匯總,因此,忽視的資產的整體性,是這種方法致命缺陷。
本文的主要結論:
第一,正確應用收益法,真實反映資產價值。
第二,收益法的參數值預測難度較大,收益法評估的全面推廣亟待技術更新和人員素質的提高,要求評估師具備評估專業知識和評估技能,還有具備專業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
第三,收益法評估資產價值有其局限性。
收益法評估資產價值雖然尤其優點,但也存在局限性:非持續經營的企業、周期性變化較大的資產、停止運營的資產、破產重組的資產。
第四,資產價值評估的開展將促使中國評估行業邁向新的臺階。
開展資產價值評估以及在資產價值評估中廣泛采用收益法,將促使我國評估行業邁向一個新的臺階。具體表現為評估目的將趨于多元化,資產價值評估針對不同的業務目的,可能有不同的評估結果;評估機構將更加成熟化,隨著會計業務的放開,資產價值評估業務發展逐漸成熟,資產價值評估機構競爭加劇;評估人員將趨高端化,經濟形勢多變,資產評估師的專業化要求高,向高端發展;加速評估方法和理論的完善及創新,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評估行業也必將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發達國家。
通過對收益法的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探討,并通過案例值評估分析,對于收益法評估價值的各項參數的確定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是由于局限性仍要持續研究:如何根據周期性變化進行調整,或者收益額有正有負時是否恰當運用收益法進行評估;本文所選案例研究僅是我國高成長性資產中的一類,無法涵蓋我國高成長性資產的全部,以及如何對預測其收益額、折現率和收益期的后續研究;折現率是采用收益法評估的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