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禹
現如今,全球又有陷入新冠病毒肆虐浪潮的跡象,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罪魁禍首,就是近期在全球肆虐的德爾塔變種。可怕的是,目前已知的一些德爾塔變種感染病例中,不乏已經完整接種過疫苗的個體。這是否說明新冠疫苗在德爾塔病毒前失效了?接種疫苗還管用嗎?面對看似無終止的疫情,我們又該如何保護好自己?
多方數據顯示,德爾塔變種與之前的變種相比“并不尋常”。根據《華盛頓郵報》近日公布的一份美國CDC內部溝通文件,德爾塔變種的傳染性較原始毒株高出了一大截——它的傳染性已經超過了普通感冒、季節性流感、1918年大流感以及曾經令人談之色變的天花,接近水痘的水平。
德爾塔變種傳染性的增強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廣州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分析了在中國發現的一系列德爾塔變種感染病例,發現感染者在首次病毒暴露后,平均僅需4天就能呈現核酸檢測陽性,比2020年的6天足足少了兩天!
而且根據核酸檢測的數據預估發現,德爾塔變種的感染者在首次檢測陽性時,病毒載量是原始病毒株感染者的1260倍!《自然》雜志對這篇論文的報道指出,更高的病毒載量與更短的潛伏周期,能夠解釋德爾塔變種為何傳染性有所增強。
而一些尚未發表的初步數據表明,疫苗似乎沒有對德爾塔變種產生足夠的保護:在美國麻省近期的一次新冠爆發中,無論有沒有接種過新冠疫苗,所檢測的感染者病毒載量沒有明顯區別。
7月27日,南京市通報引起南京疫情的變異株是德爾塔變異株。
“在廣州第一次遭遇德爾塔變異株時,剛開始我們還是采取過去的辦法,但不靈驗了。我們發現新的病人要隔離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病毒速度。當時我心里也十分著急。”鐘南山回憶道。
為何德爾塔變異株傳播如此快速?“德爾塔變異株在人體內的病毒載量比普通株高100倍,傳播力更強;在身體內的潛伏期較短,只有1~3天就發病;在體內轉陰的時間也較長,長達13~15天,遠長于普通株的7~9天。”鐘南山指出,正因為感染者體內的病毒載量高,傳染性增強了。比如廣州疫情,10天內產生了5代傳播。
而南京疫情的傳播速度再次印證了德爾塔變異株速度之快。“南京疫情與引發廣州‘5·21’疫情病毒變異株的載毒量、傳染性、隱蔽性等方面近似,輕癥患者居多。”鐘南山指出,南京市政府及時采取了防控措施,“我認為南京疫情整體可控。”
南京本輪疫情中最早的感染者,大部分接種過疫苗。那當前國產疫苗對德爾塔變異株究竟有沒有保護作用?疫苗打還是不打呢?
“有效,非常安全。”鐘南山堅定地說,他用了一組經過驗證的科學數據來說明。
從臨床免疫結果來看,應對新冠病毒變異株,接種科興新冠滅活疫苗的免疫血清對德爾塔變異株的陽轉率略有下降,達到87.5%;而國藥疫苗對阿爾法(Alpha)株、貝塔(Beta)株和德爾塔株均具有保護能力,對阿爾法株的中和能力下降6.7%,保護能力基本沒有改變;對貝塔株和德爾塔株的中和能力分別下降47%、32%。“這幾個中國疫苗在實驗室的檢查發現,它們對病毒的殺死綜合力度有所下降,但還是有保護作用的。”鐘南山說。

據他介紹,基于今年5月份廣州新冠病毒德爾塔變異株爆發疫情的研究,結果證明國產疫苗是有保護作用的。研究初步統計顯示,疫苗對重癥的保護效果為100%,對中度、輕度、無癥狀的保護效果分別為76.9 %、67.2 %、63.2 %。相關研究成果后續將發表。
“廣州疫情中出現的13名重癥患者,有4位上了ECMO(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肺”),我們全部救活了。他們全部都沒有打疫苗。”鐘南山補充道。
面對依然很嚴峻的全球疫情防控形勢,我們需要做什么呢?“不能放松,要時刻關注社區的防控措施,建立群體免疫。”鐘南山強調,在人多、通風差的密集場所一定要戴好口罩。
在鐘南山看來,自然免疫不現實、不科學、不人道。“大規模疫苗接種實現群體免疫,需要2年至3年的全球協作。目前我國打疫苗的數量是最多的,但由于人口基數大,中國每100人中打疫苗的比例不高。在中國,需要83.3 %的接種率才能達到群體免疫。”鐘南山認為,接下來應加快推進疫苗接種,以及加速研發對德爾塔變異株感染更有效的疫苗。
面對再次襲來的疫情,千萬不能忘記了個人防護,這才是重中之重;與此同時,一定要加快疫苗接種,早日建成群體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