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燦 張新紅
(1.上海市松江區葉榭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 上海松江 201609 2.上海市松江中心醫院葉榭分院 上海松江 201609)
當前,我國高血壓患病人數已達2.7 億[1],然而,高血壓可防可控。研究表明,降壓治療可以降低腦卒中風險35%~40%,降低心肌梗死風險20%~25%,降低心力衰竭風險超過50%。因此,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是遏制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2]。高血壓的管理是一個全面而連續的管理過程。由于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更貼近居民,因此,社區承擔著高血壓管理的重要任務。但是,由于高血壓等慢性病患病人數逐年增加,而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不足,特別是缺少全科醫生的現狀,制約了高血壓等慢性病管理的落實。傳統醫療模式無法滿足慢病患者的醫療需求,影響了管理的依從性及管理的效率。高血壓的管理中真實、有效、高效的隨訪尤為重要,如何能利用有限的人力資源實現高效的醫療服務,本文現就隨訪中存在的問題做如下探討。
高血壓隨訪的方式包括,門診隨訪、站點隨訪、社區隨訪、上門隨訪、電話隨訪等。門診、站點隨訪即患者在門診就診或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就診時發生的隨訪,社區隨訪即家庭醫生到各居委會、老年活動室等非門診診療部門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的隨訪。還有一種管理形式是自我管理,患者自己有血壓計,不需要醫生的隨訪。
為了解管理患者真正希望的隨訪形式,提高隨訪質量。每月從每個村居委會隨機抽取兩人,對30人進行電話質控及調查,兩年共隨機抽取了722名在管高血壓患者。內容包括隨訪形式,是否記得上次測壓血壓值,血壓測量頻率等問題。

高血壓管理患者隨訪相關情況調查
由于高血壓管理人群中35歲以下數量不多,只抽到1人,且表示自己管理血壓即可。35~74歲年齡組,表示希望門診/站點這種隨訪方式的占比最多,分別為37.5%(6/16),42.0 %(34/81),38.4 %(78/203),36.9 %(89/241),而75歲以上年齡組更傾向于上門隨訪,特別是85歲以上人群有65.1%的患者希望有醫護人員上門隨訪。希望自我管理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年輕群體,45歲以下年齡組希望自我管理血壓的占41.2 %(7/17),隨年齡增長,自我管理的意愿下降。希望社區隨訪的人群主要集中在55~74歲。電話隨訪這種隨訪方式在各個年齡組里均不受歡迎,占比均最低。
各年齡組大部分人對上次測壓的準確血壓值均記憶不清,最高的為35~44歲年齡組,占18.8 %。因為是電話調查,接電話的人并不都是本人,特別是85歲以上年齡組接電話的大部分是子女,親屬,也是造成血壓值回憶不清的原因。另外,門診或社區隨訪的患者表示,醫生量血壓后常常只是告知血壓高或不高,沒有具體說清血壓值是多少。

高血壓管理患者隨訪相關情況調查(續表)
血壓測量頻率中,一月測量多次的人群主要在35~54歲間,他們也是自測血壓居多,希望自我管理的模式。85歲以下人群一月測一次血壓占比較多,85歲以上人群3個月以上測壓一次的比例最多。按照高血壓管理要求,管理患者3個月測一次血壓。根據此次調查,85歲以下人群,50%以上均一月測壓一次及以上,測壓次數遠高于管理規定。
人是一個整體,一個人可能患多種慢性病。但是現有的管理系統是以疾病種類劃分,如果一個人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這個人就會出現在三個管理模塊中,隨訪時需要填寫三個隨訪表格,而這些隨訪表中的內容有些是一樣的,如身高、體重。雖然現在有家庭醫生管理模式,但也會造成健康信息重復隨訪,同樣的健康信息在不同隨訪表中不一致等問題,浪費了有限的醫療人力資源,還可能造成錄入錯誤。此外,重復的隨訪降低了隨訪對象的依從性,不利于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管理。
2016年發表于JAMA的研究顯示,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為32.5 %[3]。但是現實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人,特別是年輕人沒有首診測壓習慣,這和高血壓的健康教育不到位有關,也與就診流程有關。隨訪中也經常能遇到一種情況,每次測量血壓都偏高,但患者不承認自己有高血壓病。這部分人對高血壓沒有足夠的認識,缺乏參與血壓管理的主動性,對醫生指導的依從性差。
對于自己能在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的患者,引導他們進行診室或社區高血壓隨訪。把有限的醫護人力資源用在行動不便的高血壓患者隨訪上,為他們定期提供上門測壓服務。
雖然我國移動醫療市場自2010年才開始興起,但由于目前的傳統醫療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廣大醫患群體的醫療需求,故移動醫療產業發展迅速[4-5]。慢病管理類APP的發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如果把高血壓隨訪的管理平臺開發成手機APP,有能力的高血壓患者就可以在家里,在任意時間,靈活地自己監測自己的血壓,詳細填寫影響血壓的因素及當時的健康情況,并通過與醫生的交流,變被動管理為患者主動自我管理,不但減輕了醫生的工作量,提高了高血壓管理的質量與患者的依從性,也給健康大數據帶來突破。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高血壓等慢性病防治的“主戰場”,高血壓的管理要從有效的隨訪開始,合理的隨訪方式不但能高效利用有限的醫療人力資源,提供真實有效的健康數據,提升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水平,還有利于高血壓患者的早發現,為早治療、早控制打下基礎。信息化時代,傳統的醫療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開發慢病管理類APP是大勢所趨。醫療服務緊跟科技進步的步伐,通過改變慢病服務模式、多樣化的健康宣教、高效的慢病隨訪,達到預防高血壓等慢病的發生,降低并發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