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榕蘭
摘要:在社會注意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充滿活力。但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中國企業出現了新的商業競爭時代共同面臨的難題。企業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強產品的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成本控制是一門花錢的藝術,如何將每一分錢花得恰到好處。適者生存是現代企業競爭的基本法則,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文章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可供實行的建議。
關鍵詞:成本管理;降低成本;途徑
企業是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成本在整個企業的經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這企業的經濟效益,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低成本,高收益”是所有企業所追求的目標,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降低成本途徑方面,運用信息論和控制論方法,實行以價值鏈分析為主要內容的策略成本管理模式,把影響產品成本的每一個環節,從項目調研、產品設計等都作為成本控制的重點,進行逐一的分析,使產品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一、企業成本的概念和內容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在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等。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二)成本的內容
在會計中,主要是為便于進行成本計算和賬務處理,從投入產出的經濟效益的角度來反映和分析成本的,因此會計成本和理論成本是有差異的,以產品為例,在會計中,一般把產品成本的內容分成三個項目:1.直接材料。2.直接人工。3.間接費用。
二、企業成本管理的意義
企業成本控制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F代企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許多企業通過控制單位產品的物資消耗來提高材料利用率以降低材料成本等,目前這種制造成本已經降到了盡可能低的程度,過度成本控制使得產品質量降低,服務質量弱化,如果僅僅依靠這種成本控制理念,不僅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還會影響產品的社會效益,企業發展會受到巨大限制。通過成本控制的創新來引進并應用先進的成本管理理念和科學合理的核算方法,能尋求更好更多的降低成本的途徑,為企業創造更多利潤,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企業成本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成本控制僅局限于生產活動和降低成本
科技的含量在產品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重,相對而言,產品的制造成本比重越來越低。傳統的成本控制仍只注重對生產過程中各種耗費進行控制,而忽略了決策成本、籌資成本等方面的控制。例如:重視職工降低成本,而較少或根本不提領導的決策失誤所帶來的損失。
(二)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滯后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逐漸普及,加快了企業建立現代信息管理系統的進程?,F代企業中在很多方面,如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但在傳統企業成本管理模式中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阻礙了企業成本的發展。一些傳統企業依然手工做賬,這就導致了整個企業成本管理水平的低下,所提供的財務信息缺乏全面性和準確性,究其原因,發現有些企業用自家印制的表格來統計成本數據,且表格設計不夠合理、規范,在使用上造成很大的差異,產生歧義。
四、企業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面對各種不利因素給企業成本控制所帶來的諸多挑戰,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關鍵在于加強企業成本控制管理。降低產品成本,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途徑著手進行。
(一)建立嚴格的完善的現代成本控制體系
首先要開源節流,增收節支;其次要對資金實施跟蹤管理,加強資金調度與使用,做到??顚S茫乐官Y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降低應付款比例,加速貨款回籠,降低存活比例,加強存貨管理。通過這些措施減少資金占用,優化資金結構,合理分配資金,加速資金周轉,降低籌資成本。財務人員事前要抓好成本預測、決策和成本計劃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獲取效益的潛力。嚴格控制、節約費用開支。企業應遵守財務管理制度,堅持勤儉辦廠,盡量降低制造費用,嚴格控制期間費用,壓縮非生產費用。
(二)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
成本控制的關鍵因素在人,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要求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和技能。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歸根結底決定于企業員工基本素質的提高。因此,企業要不斷地創造機會鼓勵職工學習新技術、應用新工藝、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改進和提高。
五、對企業生產成本控制的績效評價
(一)加快企業生產成本控制制度的建設
構建一套適應全球化經濟需要的生產成本控制績效評價體系,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內在要求。企業自身要加強內部管理的科學化進程,建立健全各項生產成本控制的規章制度,以人為本,努力提高員工的生產成本管理意識和業務水平。
(二)健全和完善生產成本控制績效評價體系
在當今世界性的競爭環境,企業優勢的來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產品質量、交貨效率等方面的成功把握。所以,應當在生產成本控制績效評價體系中增加非財務指標的內容,主要包括:質量、交貨效率的評價等。同時,轉變生產成本控制的手段,即企業生產成本控制計量手段從過去單純的數量、價格計量,發展成為包括時間、質量和經營彈性等的多樣化計量,優化生產成本控制績效的評價。這一管理應自覺遵循生產時間最小化原則、機器利用率最大化原則等。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降低成本是企業經營管理重點,如何哪種方法確實重中之重,不可盲目。企業增收節支,其根本目標就是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最終目標。通過創建勤儉節約的良好企業文化,制定合理的成本費用考核獎懲制度。并建立由專人負責的監督檢查體系,全面的成本控制體系就建立起來了。成本控制的加強,必然能導致經濟效益的提升,從而為提高企業競爭力,實現利潤最大化奠定堅實基礎。所以,企業的主要領導和全體員工都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要有精于計算的思維與能力,業務流程要實行量化管理,更要有嚴密的考核獎罰制度。企業要貫徹科學的發展觀,就要講投入產出比,就要把重視節約資源、降低成本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參考文獻
[1]王德敏.成本費用控制精細化管理全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2]馬吉國.關于如何降低企業成本的幾點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09(10)
[3]周天祥.淺談降低企業成本的途徑.山西焦煤科技.2008(9)
[4]胡桂琴.對企業成本控制問題的探析[J].商場現代化.2008(4)
[5]童琳.企業降低成本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