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卓君
武漢傳媒學院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媒體在互動設計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互動式的設計在展示設計中極大程度地調動了觀看者的參與性。
在傳統的展示設計過程中,重視展廳的動線設計是一種常見的設計方法,主要是為了向公眾充分展示設計的展品。然而,這種展示模式過于機械化,不能充分考慮到觀眾的實際體驗。受眾可能只是被動地接受相關的展品信息,對展品沒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展示設計的效果不夠好。媒介學者麥克盧漢曾說,媒介給人的影響是一種“浸泡”式、感知式的效果。在如今的展示設計過程中可以使用數字媒體技術,用數字媒體展示設計方法有利于改善觀眾的情緒,同時,用數字媒體技術展示作品可以調動觀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公眾在認識過程中會自覺和自發地了解展品的情況。觀眾可以快速有效地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傳達給主辦方,從而在整個展覽過程中實現雙向交流和互動,提升數字媒體展示的整體效果以及水平。
通常來說,一般組織者或是展覽方通常會將作品逐一展示。在整個展示過程中,其展示形式大多是相對枯燥和僵硬的過程。就信息傳播而言,它也是相對有限的。它通常是一種對公眾的單向信息傳遞。但是到現在今天,合理地利用數字媒體來展示設計的方式,更加強調公眾的感受和體驗。另一方面,將觀眾的心理需求納入展覽過程中,可以促進主持人和觀眾之間的雙向交流和互動。這不僅可以滿足觀眾們對于視覺的需求,還可以增強觀眾的情感體驗,在對展覽作品的評價過程中喚起強烈的心理共鳴。
一般來說,在傳統的展覽中大多數展覽形式往往是以圖像或文字為主題,在展覽過程中本身就比較枯燥乏味,缺乏生動性和形象性,不能調動公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觀眾與展覽方之間缺乏能夠相互溝通的渠道,這樣的情況以至于觀眾在觀看以及評價的過程中,無法把握所展示作品所需要表達出的深刻思想內涵。在公眾評價過程中,當主辦方沒有安排專門的人員對作品進行解釋和介紹的工作安排時,這很容易導致人們對展覽的內涵產生誤解或分歧。但是,現在利用數字媒體展覽技術可以豐富展覽模式,在展覽作品的過程中可以融入大量的元素,通過數字媒體展覽為觀眾營造一個良好的獨特欣賞氛圍,可以給觀眾帶來良好的立體感[1]。
現如今,大眾文化成為主流,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出多元化、持續性和靈活性的特點,這要求展覽活動在信息交流方面應具有靈活性和自由性的特點。數字媒體展示設計的時間自由性特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網絡虛擬展館的出現,這使觀眾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展示現場的信息并及時做出反饋,如2020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開始舉辦的線上畢業作品展;(2)臨時性展覽的數量逐漸增多,這使觀眾能夠自己掌控參觀時間。
數字媒體展示設計打破了傳統展覽活動那種固定、靜態的空間模式,使交互空間具有全方位、多層次的特點,同時還能適應多變的活動和事件。與此同時,展示空間逐漸呈現出由室內向室外發展的趨勢。成都太古里的裸眼3D屏,商業展示活動以樓體為信息載體,通過3D數字技術向廣場上的人群和過路人展示了視覺與立體音效結合的室外觀展空間。
傳統的展覽側重于有形的物品,隨著新的展示設計的出現,展示的主題正逐漸轉變為一個抽象的概念,展示內容的無形特征。由日本著名建筑師伊藤豐設計的《日本印象展》展覽向公眾展示了城市的縮影,利用數字媒體、光影和抽象表達技術,在反光板和參觀者的衣服上展示圖像。
新的多媒體展示設計利用了所有的媒體,改善了多媒體的展示形式,擴大了信息傳播的模式,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效率。數字媒體展示設計實現了展覽形式從一種媒體到多種媒體的轉變,打破了傳統媒體的使用障礙,詳盡地利用了圖像、文字等不同的表達方式。等聲光來傳達多層次的展覽體驗,刺激觀眾的視聽感受,并實現對所展示信息的三維傳輸[2]。
互動設計和主題內容之間的關系是數字媒體展示設計的一個關鍵部分。每個展覽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概念和意義。互動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展品如何呈現給公眾以及如何與公眾溝通。因此,互動設計必須與展示主題的內容相適應,這有利于充分傳達展示的設計理念,使展示主題的內涵部分得到充分表達。此外,它還可以為觀眾提供更準確的展品信息,提高展示效果,如果交互設計偏離了展示主題,就會導致展示的單調和片面。有關內容的信息或會含糊不清,使聽眾無法獲得有關演講的準確信息。若是交互設計脫離了需要展示的主題部分時,則可能導致展示內容信息單調片面,也可能存在歧義,導致觀眾無法得到準確的展示信息。
在設計和繪制交互圖時應強調自然,這也是未來交互設計的一個新興趨勢。在設計自然交互時,我們必須建立在人類最原始的行為習慣和理解方式上,例如一些人體傳統的感受諸如語言、表情、動作、觸覺、味覺、視覺等和其他自然感覺系統。在數字媒體展示的設計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自然化設計的概念,使互動設計符合人類自然的交流方式,盡量減少物質投入或物理操作,使展示更加直觀和舒適,提高展品與公眾互動的效率和性質。這種自然的交互設計可以有效地減少交互過程中的操作錯誤,使交互更加高效和真實。
在設計展示的過程時,應注意受眾的情感成分,針對性地注重對于受眾在此環節的感情元素的表達,這對傳達展品信息也非常有用。傳統展示更注重功能和知識,更注重展示的邏輯和科學。因此,展品介紹大多是突兀的、直截了當的,使觀眾在與展品的互動中過于僵硬,沒有讓受眾對此提起興趣和情感。數字媒體中的互動展示設計應使公眾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盡可能多地與展品溝通,并喚起人們的情感反應,這才是最理想的將情感元素合理地運用到交互設計上[3]。
在應用數字媒體技術的過程中,人與空間之間的設計過程是一個關鍵因素。設計師必須確保空間與空間的整合,并在整合過程中強調其獨特的優勢。此外,展覽過程應充分考慮到人們在此空間內部的體驗觀感。為了統一有形空間和無形虛擬空間的概念,還需要整合作品的材料和色彩,通過光線的變化和特殊元素的使用,不斷調整和優化欣賞的氛圍,同時可以加以變換的燈光的方式不斷調節和優化觀賞氛圍,通過采用特殊化元素對于作品實現精準信息表達,并以此達到準確表達作品的目的。這為觀眾提供了一個難忘的觀看體驗以及展覽般的氛圍。在設計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時,應使用數字媒體顯示設備的支持,以確保整個空間都能夠平穩運行,并為與觀眾分享信息提供一個廣闊的觀感平臺以及交互平臺。
在實踐展覽的持續過程中,我們必須確保展覽主要集中在作品上,無論展覽環境如何安排,工作人員都必須強調展覽作品的表現特征。在營造氛圍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保證所傳達的信息與作品的特點相一致,這樣才能讓觀眾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人際互動必須得到適當的設計。其中,在數字媒體的發展中,展覽服務的對象必須是觀眾。需要適當的人員來確保展示設計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促進公眾積極融入展覽,并要求公眾在實際參與展覽的過程中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和深刻的印象。此外,相關工作人員應優化展示設計,調動公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展覽的效果和質量。此外,還可以采取各種行動,進一步促進展覽的順利進行和實施,可以通過親子活動或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宣傳和展示環節。此外,在數字媒體設計過程中,應設置好參與渠道,積極鼓勵公眾充分參與展覽。在展示設計過程中,觀眾可以享受到展覽的整個過程,并在展覽過程中接受有效的信息。此外,應進一步加強信息的傳播,如在設計游戲作品的多媒體演示過程中,應將游戲中的人物形象轉移到展覽中,同時也可以通過cosplay等方式將人物形象充分展示給公眾面前,讓大家對于游戲作品能夠全面的沖擊。這一方面可以激發公眾對游戲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展覽的效果,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展覽文化氛圍[4]。
在不斷發展數字媒體展示的過程中,需要選擇適當的工作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在這個環節當中的個人因素影響。在展示過程中,同樣需要非常注意宣傳展品的文化,使觀眾能夠體驗到展品的好處和誘惑力。此外,在互動交流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充分觀察觀眾的面部表情、聲音和語言等等多個方面,以確定觀眾的真實需求,有助于不斷改進和優化展示設計,使觀眾能夠享受展品展覽過程。同時,我們可以通過紅外探測器或微軟的感官監視器傳感器,充分捕捉觀眾在展覽過程中的情感表達,實現與觀眾的友好交流,促進互動循環。
一般來說,工作人員應高度重視互動反饋的設計。通過顯示觀眾的行為都能夠得到更好地展示,數字媒體可以針對不同的情況實施不同的反饋方案,整合和收集信息,并將信息準確地傳達給大量的觀眾。互動反饋設計的過程主要涉及感官反饋設計和物理反饋設計。感官反饋設計主要是利用受眾的五種感官來呈現信息,而物理反饋設計主要是利用形狀、顏色和圖案來實現互動設計,并在受眾感受到不同圖像時結合變化。通過這樣的操作方式,觀眾就能以一種更有趣的方式享受展示的整個過程,讓交互的過程能夠獲得更好地反饋。同時數字媒體的展示設計工作可以喚起觀眾的情感,與展品實現良好的融合,采用智能科學的互動設計模式可以有效地整合情感因素,保證曝光實踐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5]。
設計是人類構建美好世界中重要的造物方式之一。對于數字媒體展示設計過程的改進,可以加強展覽與公眾的互動環節,并不斷推陳出新改進技術層面,促進中國展覽經濟的發展。互動設計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通過互動設計加強展覽與公眾的互動,可以促進展品銷售,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因此,數字媒體展示的互動設計值得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探討了數字媒體展示設計中的互動設計方法,希望為數字媒體展示的發展提供建議,并在實踐中能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