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宏智,羅 金
(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兒科,廣東 深圳 518116)
過敏性紫癜是小兒常見病、多發病,屬于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綜合征,且目前其免疫發病機制尚未徹底明確,患兒病情遷延,難以痊愈。匹多莫德可通過調節患兒機體免疫功能而改善過敏性紫癜患兒臨床癥狀,但其引起的不良反應較多[1]。中醫學認為過敏性紫癜屬“血證”范疇,其病因在于肝腎陰虛,病機在于陰虛內熱,致使脈絡受損,血溢脈外。犀角地黃湯中含有生地、炒防風等藥材,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功效,臨床上也被廣泛應用于尿毒癥、急性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療[2]。本研究旨在探討犀角地黃湯聯合匹多莫德對過敏性紫癜患兒免疫功能及血清干擾素 -γ(IFN-γ)、白介素 -10(IL-10)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40例過敏性紫癜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0例)與觀察組(20例)。對照組中男患兒12例,女患兒8例;年齡2~6歲,平均(4.17±1.03)歲。觀察組中男患兒15例,女患兒5例;年齡2 ~ 6歲,平均(3.94±1.06)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組間可進行對比分析。納入標準:符合《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診斷與治療》[3]與《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未采取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者;初發病者等。排除標準:其他病變引起的紫癜性病變;先天性肝、腎、肺等嚴重器官病變者等。本研究經患兒法定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30462,規格:10 mL∶0.4 g/支),10 mL/次,2 次 /d,2 周后用量減為1次/d。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犀角地黃湯(炒防風、生甘草各6 g,生地、丹皮、赤芍、紫草、荊芥炭、升麻各10 g,水牛角片20 g)進行治療,將藥材加適量水進行煎煮至200 mL,100 mL/次,2次/d,分別于早、晚服用。兩組患兒均治療12周。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皮疹、水皰、潰瘍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血尿常規恢復正常,腎功能恢復正常為治愈;皮疹、水皰、潰瘍等臨床癥狀顯著緩解,治療前后證候積分降低率為70% ~ 90%,尿中未見紅細胞,腎功能正常為顯效;上述癥狀有所緩解,治療前后證候積分降低率30% ~ 69%,24 h尿紅細胞4 ~ 10個為有效;上述癥狀無改變,治療前后證候積分降低率 < 30%為無效。總有效率 = (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免疫功能。使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檢測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分別采集兩組患兒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3 000 r/min 轉速,10 min時間)取血清。③炎性因子。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IFN-γ、IL-10水平,血清制備與血液采集方法同②,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炎性因子各指標。④不良反應。統計兩組患兒惡心、腹部不適、皮疹、頭暈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免疫功能、血清IFN-γ、IL-10水平)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臨床總有效率與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以[ 例(%)]表示,采取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兩組患兒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0.00%、60.00%,經比較,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免疫功能 治療后兩組患兒3項免疫球蛋白(IgM、IgA、IgG)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免疫功能比較( ?±s?, g/L)

表2 兩組患兒免疫功能比較( ?±s?, g/L)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IgM:免疫球蛋白M;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
組別 例數 IgM IgA Ig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0 1.34±0.02 1.27±0.02* 2.32±0.12 1.71±0.11* 11.10±0.45 10.38±0.38*觀察組 20 1.35±0.03 1.20±0.03* 2.37±0.15 1.38±0.09* 11.04±0.51 9.61±0.41*t值 1.240 8.682 1.164 10.384 0.395 6.160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血清IFN-γ、IL-10水平 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IFN-γ、IL-10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3。
表 3 兩組患兒血清 IFN-γ、IL-10 水平比較 ( ?±s?, ng/mL)

表 3 兩組患兒血清 IFN-γ、IL-10 水平比較 ( ?±s?, ng/mL)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IFN-γ:干擾素 -γ;IL-10:白介素 -10。
組別 例數 IFN-γ IL-10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0 4.85±0.20 7.32±1.16* 0.61±0.12 0.87±0.09*觀察組 20 4.82±0.18 8.61±1.35* 0.59±0.11 1.10±0.05*t值 0.499 3.241 0.549 8.632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2.4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過敏性紫癜多發于6歲以下小兒,具有反復發作、病程長的特點。匹多莫德可通過刺激非特異性自然免疫,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預防多種感染性疾病,但單一使用效果不佳。
中醫認為,過敏性紫癜因感受外邪、血熱妄行,或因陰虛火旺,血行脈外所致,故應以滋陰降火、止血散瘀為主要治療原則。過敏性紫癜患兒的發病機制與IgA介導的免疫反應相關,多存在免疫功能紊亂,B細胞呈現多克隆化,導致免疫球蛋白水平顯著升高,使免疫復合物沉積血管,引起紫癜。犀角地黃湯中,水牛角可清心涼血、解毒化斑;生地可滋陰清熱;丹皮、赤芍可清熱瀉火、涼血散瘀 ;升麻、防風、荊芥炭可清熱祛風止血 ;甘草可調和諸藥,以上藥材合用,共奏涼血散瘀、清熱解毒之效[5]。據上述研究結果表明,臨床總有效率治療后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而血清IgM、IgA、IgG水平較對照組顯著降低,提示犀角地黃湯聯合匹多莫德可有效緩解過敏性紫癜患兒臨床癥狀,恢復機體免疫平衡,促進病情恢復,且安全性良好。
IFN-γ可抑制炎性細胞的活化與增殖,其水平升高可加快病情恢復;IL-10作為抗炎因子,可抑制許多炎癥因子的合成和釋放,發揮免疫抑制功能。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生地中多糖顯著刺激淋巴細胞增殖和T細胞的生長速度,上調T淋巴細胞中IFN-γ的生成,具有免疫增強活性;赤芍中芍藥苷可抑制促炎性介質,減少炎癥反應[6-7]。據上述研究結果表明,血清IFN-γ、IL-10水平治療后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犀角地黃湯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對機體的損傷,利于患兒恢復。
綜上,犀角地黃湯聯合匹多莫德可有效緩解過敏性紫癜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患兒機體免疫蛋白球水平,降低炎癥反應,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