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鋒
(平鄉縣人民醫院放射科,河北 邢臺 054500)
孤立性肺結節是胸外科一種常見的病癥,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胸痛等癥狀,多數為良性肺結節,部分可發展為惡性結節,多發于患惡性腫瘤、吸煙、感染性炎癥者。肺部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Lung-RADS)分級是一種篩查肺癌的分類標準,可通過簡明的篩查結果對臨床上治療措施起到指導作用[1]。螺旋CT掃描檢測作為一種無創檢查方式,可觀察到結節的形態、位置、大小、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等,臨床上可用于腦瘤、顱腦外傷等病癥的掃描分析[2]。本研究旨在探討CT征象與Lung-RADS分級在孤立性肺結節中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平鄉縣人民醫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40例孤立性肺結節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85例,女性55例;年齡31~82歲,平均(57.89±23.44)歲。診斷標準:參照《中國肺部結節分類、診斷與治療指南(2016年版)》[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臨床資料準確完善者;接受治療前均未進行其他臨床干預且為首發單發病灶者等。排除標準:精神狀態與語言功能障礙者;患有嚴重心、肝、腎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依從性較差、不愿配合治療者等。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本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掃描檢查。選用64排128層的螺旋CT機(荷蘭飛利浦公司,型號:Brilliance)進行胸部掃描,患者保持仰臥位,將掃描層厚設置為5 mm,間距設置為10 mm,掃描時間控制在2 s,掃描過程中指導患者正確呼吸進而配合檢查并對其整個肺部進行掃描,通過后處理軟件進行多平面重組等進而對病灶進行觀察。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病理學檢查結果與Lung-RADS分級結果。依據Lung-RADS分級標準[4]對所有病灶進行分類,可將其分為2級(良性,實性與部分實性結節< 6 mm,基線后篩查新發結節需達到4 mm,先前存在的結節增長 > 1.5 mm)、3級(良性可能)、4 A級(可疑)、4 B級(可疑)(非實性結節直徑≥?20 mm,基線后篩查新發或增大的非實性結節直徑仍需≥?20 mm),其中2級為陰性結果,3級與4級(4 A級與4 B級)為陽性結果。②比較不同CT征象在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中的差異。統計并比較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的不同CT影像學特征表現,主要包括邊界是否光滑、有無鈣化、毛刺征、支氣管截斷征、空洞征、胸膜牽拉征。陰性主要表現為鈣化,陽性主要表現為邊界不完整、胸膜牽拉、毛刺、空洞等。另統計各征象在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中的分值情況:有差異性征象惡性組大于良性組計1分 / 個,反之計 - 1分/個,無明顯差異的不計分。③診斷效能。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Lung-RADS分級、CT征象單一及聯合檢測對孤立性肺結節的診斷效能。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ROC曲線分析Lung-RADS分級、CT征象對孤立性肺結節的診斷效能。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理學檢查結果與Lung-RADS分級結果 病理學檢查結果顯示,良性23例,惡性117例,見表1。另在Lung-RADS分級標準下,2級25例,3級14例,4 A級30例,4 B級71例。

表1 病理學檢查結果(例)
2.2 不同CT征象在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中的差異與分值情況 良性組中邊界不光整、有鈣化、有毛刺征、支氣管截斷征、腫瘤血管征、胸膜牽拉征的患者占比均低于惡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2;不同CT 征象在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中的分值情況,見表3。

表2 不同CT征象在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中的差異[ 例(%)]

表3 不同CT征象在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中的分值情況(例)
2.3 3種方式對孤立性肺結節的診斷效能 ROC分析曲線顯示,Lung-RADS分級與CT征象聯合診斷孤立性肺結節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均高于單一診斷,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4。

表4 3種方式對孤立性肺結節的診斷效能比較
孤立性肺結節是指邊界清楚、單一、影像不透明、直徑≤?3 cm、周圍被含氣肺組織圍繞的肺部結節性病變。惡性結節主要通過手術切除或放化療進行治療,但預后較差,并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故及時診斷對患者后期的治療尤為重要。Lung-RADS分級可輔助進行肺結節分類處理,進而判斷患者的病情進展程度,但其對于系統分級征象的評估依據及納入標準缺乏充分性。
CT檢查是臨床上常用的診斷方式,其操作簡便、圖像質量較高,可在診斷過程中顯示出多模態成像,且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可準確定位并清晰顯示病灶[5]。通過CT掃描對患者肺部結節的形態、密度等進行觀察,若肺部結節邊緣光滑則多為良性,若邊緣粗糙不規則,出現云霧狀模糊陰影,則有原位癌等病癥的可能。馬寧等[6]研究發現,通過CT檢測可將孤立性肺結節分為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與磨玻璃結節;同時CT檢測可對小結節的細節顯示、形態大小、邊緣結構、密度進行多方位、多層面的詳細分析,另通過三維重建技術可精確測量結節的體積與血管的關系等,進而對肺結節進行正確分類與處理,可減少后續不必要的重復檢查,同時可對孤立性肺結節的性質進行早期判斷。本研究結果表明,良性組中邊界不光整、有鈣化、有毛刺征、支氣管截斷征、腫瘤血管征、胸膜牽拉征的患者占比均低于惡性組,提示通過CT檢測顯示出的不同征象可對孤立性肺結節的良惡性判斷起到一定參考作用,通過對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的CT檢測顯示出的不同征象可篩選出細小結節的病灶類型。Lung-RADS分級聯合CT征象診斷可對病灶的形態、大小等進行綜合分析,使最終所得的影像學數據及圖像更為準確清晰,進而可提高總體診斷效能[7-8]。本研究結果表明,Lung-RADS分級與CT征象聯合診斷孤立性肺結節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均明顯高于單一診斷,提示Lung-RADS分級聯合CT征象鑒別孤立性肺結節患者的特異度、準確度、靈敏度均較高,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綜上,CT征象與Lung-RADS分級在孤立性肺結節的良惡性診斷中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兩者聯合診斷可提高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