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科,于江波
(1.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檢驗科;2.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呼吸科,四川 甘孜 626700)
心力衰竭屬于臨床常見病,其多發于老年群體,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心力衰竭的發病率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心力衰竭會引起心源性肺水腫,嚴重者會造成肺部感染?,F階段臨床主要通過影像學技術、實驗室檢查等手段,結合患者癥狀表現,對患者肺部感染情況進行診斷,但是部分患者只有咳痰咳嗽、腹瀉以及惡心等臨床表現,癥狀不典型,給臨床診斷帶來了極大的難度[1]。有研究表明,降鈣素原(PCT)、心肌肌鈣蛋白I(cTnI)、降鈣素原(PCT)、 B型利鈉肽(BNP)與患者感染嚴重程度相關,其中PCT和BNP是反映患者發生感染時體內炎癥反應的常用指標,其可預測感染的嚴重程度,而cTnI是心肌細胞特有的對心肌損傷具有診斷價值的蛋白,肺部感染患者該指標水平異常升高[2-3]?;诖?,本文旨在探討PCT、cTnⅠ、BNP聯合檢測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中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收治的13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肺部有無感染情況分為非感染組(64例)和感染組(69例);另回顧性分析133例老年健康體檢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對照組。非感染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齡61~89歲,平均(75.77±11.51)歲;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4]心功能分級:Ⅱ級25例,Ⅲ級22例,Ⅳ級17例。感染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34例;年齡60~90歲,平均(75.43±11.62)歲;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27例,Ⅲ級24例,Ⅳ級18例。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性70例,女性63例;年齡60~88歲,平均(74.58±11.93)歲。3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5]中的診斷標準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符合《中國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年版)》[6]中的診斷標準者;肺部感染者均經影像學、痰液細菌培養結果、血常規以及患者癥狀表現等確診;NYHA心功能分級Ⅱ ~ Ⅳ級者等。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者;合并其他感染者;肝、腎功能不全者;病歷資料不完整而影響臨床統計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采用肝素鈉抗凝管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5 mL,置于室溫下40 min,然后以3 500 r/min轉速,離心8~10 min,分離血清并保存于 -?70 ℃環境下待檢。采用免疫熒光法檢測cTnI、PCT、BNP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3組研究對象血清PCT、cTnI、BNP水平。②比較感染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血清PCT、cTnI、BNP水平。③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PCT、cTnI、BNP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診斷效能。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通過ROC曲線評價cTnI、PCT、BNP單獨檢測和聯合檢測老年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的診斷效能。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研究對象PCT、cTnI、BNP水平 感染組患者血清PCT、cTnI、BN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組和對照組,非感染組患者血清PCT、cTnI、BN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1。
表1 3組研究對象PCT、cTnI、BNP水平比較(?±s?)

表1 3組研究對象PCT、cTnI、BNP水平比較(?±s?)
注:與感染組比,*P < 0.05;與非感染組比,#P < 0.05。PCT:降鈣素原;cTnI:心肌肌鈣蛋白I;BNP:B型腦利鈉肽。
組別 例數 PCT(ng/mL) cTnI(ng/mL) BNP(pg/mL)感染組 69 4.98±0.55 1.06±0.15 1 125.43±35.96非感染組 64 0.67±0.08* 0.71±0.13* 521.68±18.74*對照組 133 0.23±0.05*# 0.06±0.02*# 57.63±8.66*#F值 6 746.805 2 486.141 57 310.094 P值 <0.05 <0.05 <0.05
2.2 感染組不同NYHA心功能分級患者PCT、cTnI、BNP水平 感染組患者NYHA心功能分級Ⅳ級患者血清PCT、cTnI、BNP水平均高于Ⅲ、Ⅱ級患者,且Ⅲ級患者高于Ⅱ級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2。
表2 感染組不同NYHA心功能分級患者PCT、cTnI、BNP水平(?±s?)

表2 感染組不同NYHA心功能分級患者PCT、cTnI、BNP水平(?±s?)
注:與Ⅱ級比,△P < 0.05;與Ⅲ級比,▲P < 0.05。NYHA: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
NYHA心功能分級 例數 PCT(ng/mL) cTnI(ng/mL) BNP(pg/mL)Ⅱ級 27 3.07±0.84 0.82±0.12 955.80±181.26Ⅲ級 24 5.86±1.26△ 1.03±0.22△ 1 195.88±235.26△Ⅳ級 18 6.76±1.56△▲ 1.37±0.28△▲ 1 375.79±300.11△▲F值 175.125 38.244 17.918 P值 <0.05 <0.05 <0.05

?
2.3 診斷效能 ROC曲線顯示,血清PCT、cTnI、BNP聯合檢測的曲線下面積、靈敏度、特異度均高于PCT、cTnI、BNP單獨檢測,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3。

表3 感染組患者PCT、cTnI、BNP單獨檢測和聯合檢測的診斷效能比較
目前,心力衰竭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在疾病進展期間,心肌細胞會因心功能減弱受到嚴重損傷,進而使得心功能障礙、心室重塑,降低心肌收縮功能,減少心排出量,且極易增加肺部感染風險。合并肺部感染的心力衰竭患者與單純心力衰竭患者都具有呼吸不暢、咳嗽、咳痰等癥狀,常規血液檢查、X線胸片難以進行鑒別診斷,因此容易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甚至造成患者死亡[7]。
PCT、cTnI、BNP指標與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進展有關。PCT屬于非固醇類抗炎物質,其檢測濃度與機體炎性反應程度呈正相關,且隨著病情減輕,炎癥得到有效控制后,其濃度會逐步減低至正常范圍,是目前臨床用來判斷患者預后恢復質量和感染嚴重程度的主要指標[8]。cTnI屬于結構蛋白,廣泛分布于心肌細胞的胞漿之中,其水平高低不僅有助于準確判斷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實際心功能狀況,而且當患者肺部感染后,缺氧、氧自由基、細胞因子、細菌毒素等介導的炎癥反應亦可損傷心肌細胞,一旦心肌細胞受到嚴重損傷后,cTnI就會被大量釋放并進入血液循環之中,故而檢測血清cTnI水平可反映肺部感染嚴重程度[9]。BNP通常被臨床用來衡量左心室收縮功能,屬于心衰定量標志物,其由心肌細胞合成并分泌,具有利尿、排鈉以及血管擴張作用,心肌細胞損傷后,將會促進BNP的合成與釋放,并且部分炎性因子也可刺激BNP表達,心功能正常的肺部感染者也會存在BNP水平升高的情況,因此,BNP通常被臨床用來評價心衰程度、評判預后恢復質量的主要指標[10]。本研究中,感染組患者血清PCT、cTnI、BN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組和對照組,非感染組患者均高于對照組,表明PCT、cTnI、BNP水平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表達水平較高,可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
心功能不斷減弱時,機體無法得到充足的血氧,因此可導致巨噬細胞、血管內皮細胞被激活,進而促進炎性物質分泌,導致肺部感染,且肺部感染可加重心衰,進一步提高血清PCT、cTnI、BNP水平[11]。本研究中感染組Ⅳ級患者血清PCT、cTnI、BNP水平均高于Ⅲ級患者和Ⅱ級患者,且Ⅲ級患者高于Ⅱ級患者,提示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PCT、cTnI、BNP水平與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同時本研究結果發現,血清PCT、cTnI、BNP聯合檢測ROC曲線下面積、靈敏度及特異度均高于PCT、cTnI、BNP單獨檢測,表明PCT、cTnI、BNP三者聯合檢測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綜上,PCT、cTnI、BNP在老年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中顯著升高,且三者水平隨著心功能分級升高而逐漸升高,三者聯合檢測可提高老年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的診斷效能,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