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政,周 藝,趙 雯,劉 珺,湯建高
(1.鎮江市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江蘇 鎮江 212000;2.鎮江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江蘇 鎮江 212021;3.鎮江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江蘇 鎮江 212008)
由于術前親子分離、手術室環境陌生、醫護人員“白大褂效應”等原因,患兒在進行口腔手術前很容易出現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對手術的順利進行極為不利;且手術對兒童的傷害較大,可引起圍術期較強烈的應激反應,威脅患兒的手術安全,不利于術后早期康復[1-2]。因此,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麻醉對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患兒術后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具有較強的鎮靜、鎮痛、抗焦慮作用,目前被廣泛應用于手術患兒的麻醉[3]。雖然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兒麻醉的報道較多,但對于相關劑量的應用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劑量的右美托咪定滴鼻對行口腔手術患兒的鎮靜效果與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鎮江市口腔醫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0例行口腔手術患兒,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每組30例。低劑量組中男患兒17例,女患兒13例;年齡3~7歲,平均(5.42±1.21)歲;體質量16.12~27.03 kg,平均(21.20±1.63) kg。中劑量組中男患兒15例,女患兒15例;年齡3~7歲,平均(5.39±1.08)歲;體質量15.97 ~ 26.89 kg,平均(20.73±1.80) kg。高劑量組中男患兒16例,女患兒14例;年齡3~7歲,平均(5.46±1.19)歲;體質量16.11~27.10 kg,平均(21.33±1.55) kg。3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年齡為3~7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麻醉分級[4]均為I級;局部穿刺靜脈麻醉下接受口腔手術治療的患兒;可耐受麻醉與手術的患兒等。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心肺疾病患兒;患有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的患兒;對本研究所使用的藥物過敏的患兒。本研究經鎮江市口腔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兒法定監護人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3組患兒均進行常規手術準備,包括術前禁食、告知手術注意事項及配合方法等。術前30 min予以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93,規格:1 mL∶100 μg)滴鼻,給予低劑量組患兒1 μg/kg劑量進行滴定,給予中劑量組患兒2 μg/kg劑量進行滴定,給予高劑量組患兒3 μg/kg劑量進行滴定,均混以0.9%氯化鈉溶液至0.6 mL。采用頭后伸位滴藥法,患兒仰臥于床,肩上墊軟枕使頭后仰,預先清除患兒鼻腔內分泌物,取不帶針頭的注射器吸取藥液,緩慢將藥液分別滴入兩側鼻孔側壁,滴鼻后輕捏患兒鼻翼數次,保持患兒后仰姿勢3~5 min,使藥液均勻分布到鼻黏膜上。
1.3 觀察指標 ①鎮靜效果。采用Ramsay鎮靜評分[5]對3組患兒術前5 min、術中30 min、術后5 min鎮靜情況進行評價,分值為1~6分,以2~4分為宜,1分表示鎮靜無效,5~6分表示鎮靜過度。②血流動力學指標。采用生命體征監護儀(深圳市科曼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STAR8000E)記錄3組患兒術前5 min和術中30 min、術后30 min時的HR、SBP、DBP。③不良反應。統計并比較3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反流誤吸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時間點與多組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χ2趨勢檢驗。以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鎮靜效果 與術前5 min比,術中30 min、術后5 min時3組患兒Ramsay鎮靜評分均顯著升高,且術后5 min顯著高于術中30 min,而相同時間點高劑量組均顯著高于中、低劑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 1。
表1 3組患兒圍術期鎮靜評分比較(?±s?, 分)

表1 3組患兒圍術期鎮靜評分比較(?±s?, 分)
注:與術前5 min比,*P < 0.05;與術中30 min比,#P < 0.05;與低劑量組比,△P < 0.05;與中劑量組比,▲P < 0.05。
組別 例數 術前5 min 術中30 min 術后5 min低劑量組 30 2.07±0.09 2.90±0.39* 3.20±0.50*#中劑量組 30 2.15±0.06 3.15±0.41* 3.47±0.53*#高劑量組 30 2.18±0.34 3.92±0.17*△▲ 3.90±0.15*△▲F值 2.286 72.865 20.269 P值 > 0.05 < 0.05 < 0.05
2.2 血流動力學指標 與術前5min比,術中30 min、術后30 min時3組患兒HR、SBP、DBP水平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趨勢,但各時間點3組患兒HR、SBP、DBP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2。
表2 3組患兒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3組患兒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術前5 min比,*P < 0.05;與術中30 min比,#P < 0.05;與低劑量組比,△P < 0.05;與中劑量組比,▲P < 0.05。HR:心率;SBP:收縮壓;DBP:舒張壓。1 mm Hg=0.133 kPa。
HR(次/min) SBP(mm Hg)術前5 min 術中30 min 術后30 min 術前5 min 術中30 min 術后30 min低劑量組 30 117.16±9.73 106.27±9.32* 112.26±8.67*# 91.98±4.70 87.19±4.91* 94.65±5.43*#中劑量組 30 116.27±9.15 105.84±8.74* 110.37±9.24* 91.46±5.21 87.83±5.08* 92.91±5.18#高劑量組 30 117.56±9.27 105.49±8.63* 111.52±8.32*# 90.45±5.17 87.28±4.61* 92.36±4.26#F值 0.090 0.058 0.466 0.717 0.152 1.727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組別 例數DBP(mm Hg)術前5 min 術中30 min 術后30 min低劑量組 30 61.27±3.82 57.91±5.17* 63.37±4.72#中劑量組 30 61.73±3.55 58.34±4.65* 63.09±5.09#高劑量組 30 60.07±3.63 58.72±4.82 62.72±5.21*#F值 1.637 0.206 0.127 P值 > 0.05 > 0.05 > 0.05組別 例數
2.3 不良反應 與高劑量組比,低、中劑量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升高,但各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3。

表3 3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右美托咪定可結合α2腎上腺素能受體,從而發揮明顯的抗焦慮、鎮靜、鎮痛作用,其主要作用機制為結合中樞、外周和自主神經系統中G蛋白偶聯的α2腎上腺素受體,抑制損傷性傳遞物質,即P物質和谷氨酸的釋放,并引起神經系統的超極化作用,從而發揮鎮痛鎮靜效果;其發揮較強鎮靜效應的部位為藍斑核,主要通過去甲腎上腺素能的神經元超極化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其發揮鎮痛是受α2腎上腺素受體中的α2A和α2C介導,從而抑制損傷性傳遞物質和引起脊髓中間神經元的超極化[6-7]。
不同年齡的患兒進行麻醉時,麻醉藥物劑量不同,對患兒的鎮靜效果和血流動力學指標產生的影響也不同。李茂等[8]研究結果表明,嬰幼兒進行超聲檢查時,運用2.5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可以達到滿意的鎮靜效果,縮短患兒的檢查時間;同時研究中還提出1歲以下嬰兒應根據鎮靜時間決定給藥時長。由此可得,年齡應作為患兒給藥劑量的參考,不同年齡的患兒所應用的劑量也應有所不同。鄔冬云等[9]研究結果表明,3~7歲兒童在進行麻醉時,應用3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可以快速達到鎮靜效果。本研究中,高劑量組患兒術后5 min、術中30 min的Ramsay鎮靜評分顯著高于中劑量組和低劑量組,且其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下降,但3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3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可有效維持口腔手術患兒圍術期鎮靜,降低術后患兒發生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其原因,可能為應用3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能更快地抑制神經元,抑制傳遞物質的釋放,從而發揮較強的鎮靜效果[10]。本研究中,術中30 min、術后30 min時3組患兒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高劑量組患兒的心率改變幅度較大,而SBP、DBP改變幅度較小,究其原因可能為,高劑量的右美托咪定滴鼻可抑制交感神經,從而使手術過程中HR的改變明顯,但不同劑量的右美托咪定對患兒的SBP、DBP均無較大影響[11]。
綜上,應用3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可有效維持口腔手術患兒圍術期鎮靜,對患兒血流動力學無明顯影響,而且術后不良反應發生較少,用藥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